APP下载

中国画的创作体验

2016-05-09庞晓萍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得范宽心源

庞晓萍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

一、以天地造化为师

在中国画理论中,有一组相互关联的范畴,就是象、意和迹这三个一组的范畴。象是自然之象,即物象,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种种不同的绘画反映对象;意是主体之意,即画家的心灵与情感;迹是画作,既是自然物象的反映,又是画家主体精神反映,是画家的情感与意志的创造物。

“概括提炼法”通过简化对象,得到对象的一个概括性的形象,比如在月夜通过竹子在墙壁上的影子来观察竹子,又如通过对山的远望来观察山的总体轮廓。

最后的画迹——中国画作品,就是融汇了“概括提炼法”所得的经过概括与提炼的整体印象,与“全面记忆法”所提供的经历了长期、深入观察“身即山川而取之”,而得来的对山水的全面记忆、全面理解,两个方面的视觉经验最终化为画家笔下统一的、超越了焦点透视的、充分地体现出自然的生气与精神的画作。

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画对造化、自然的重视,并没有使中国画走向西方式写实主义绘画的“科学”之路,前面所举郭熙的《林泉高致》中的对绘画如何表现自然的认识就是一例。

在造化与绘画之间,强调“心”的主观能动与创造意义,这种观点并非范宽一个人的见解,这种观点在中国画家中是有着十分广泛的思想基础的。而最明确、最清晰地将这一认识提炼为理论话语的,应当是唐代画家张璪。张璪,字文通,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曾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后因事贬衡、忠两州司马,擅画松石。唐代朱景  《唐朝名画录》说他画松:“手提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鳞皱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又评其山水:“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喷如吼;其近也,若逼人而寒,其远也,若极天之尽。”当时有另一位名士毕宏(庶子)亦以画松石闻名,见到张璪的画,惊叹不已,应询问他绘画的来源与师承。璪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句话,使得毕宏为之搁笔。张璪曾著有理论著作《绘镜》,可惜在后代遗失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几乎所有观众,在面对范宽《溪山行旅图》时,第一感觉是逼真,画面上的巍巍雄伟的巨大山峰,直接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在展厅中直接与高山峻岭“狭路相逢”,无可逃避地面对面遭遇,巨大的山体给人以压迫感,同时自然地兴起了“自然多么伟大!多么不可思议”这样的思绪。仔细观看,画面实际上可以分成三段,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最常见的构图方式:上段山巅,在很少的留白之下,描绘了山巅的树木,完全是根据视觉的可见性来描绘的,就是根据它们的距离要求描绘的;中段是绝壁和瀑布,还有一小截云雾.

米芾《画史》说:“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从《溪山行旅图》看,其风格与米芾评论完全相合。

徐悲鸿也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儿,使人咋舌!”

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自然物象,通过画家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终被转化成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这个作品被称为“迹”。画家的创作是自然(象)与作品(迹)之司的通道,但对于绘画艺术来说,并不是仅仅有画家观察、思考,通过画家的天才、悟性,就能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功地将自然物象转化为作品画迹的。

若讲艺术天分,大文豪苏轼可以说是颇有艺术细胞的人物,也是很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一个人物,但苏轼也曾经很清醒、很正确地分  析了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所欠缺的因素——画家应有的核心的技法能力及长期的绘画技术训练。

苏轼一方面讲到绘画需要领悟原理,比如画竹子要理解竹子的生长规律,同时也要明了画竹子应当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也讲到,绘画必须有技术基础,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所造就的手的技能,不然,即使自认为心中明了画画的原理,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照样手足无措,不能很好地实现创作作品这一最终的关键环节。可见在自然物象与最终完成的绘画作品—画迹之间,除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的原则之外,画家还必须具备技巧、技能。绘画是心手合一的创作劳动,没有手的能力,还是不可能完成真正完成作品的创造。

在中国画中,“象”是创作的材料与来源,“意”是创作的动力。从宋代文人画兴起以后,一直到明清,中国画有—个发展趋向,就是在“象”和“意”之间的天平,越来越偏向于“意”,也就是所谓中国画“写意”化趋向。

范宽完全忠实于自然的思想,与后世写意画理论中强调在画家主体的“意”与自然物象之间,主体之“意”比物象之“真”更为重要的观点,显然是有一定分歧的。也正因为如此,对范宽的山水画很有研究的文人画家米芾,也对范宽的山水画略有微词——“范宽微有俗气”,倾向丁文人面写意精神的米芾如是说。q

猜你喜欢

中得范宽心源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有限公司
范宽《寒江钓雪图》
《圣山系-心源》
得意忘形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雪霁里的故事》
鼹鼠中得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