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日语言中的对照研究

2016-05-09刘仝乐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复合词含义日语

摘 要:本文主要以日语“N+NV”型复合词与汉语对应短语为例,通过对其语言本身及文化社会层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进行中日语言中的对照研究,尝试给国内日语教育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对照研究;“N+NV”型复合词;“NV(V)+N”型短语;“N(的)NV”型短语

作者简介:刘仝乐,男,河北张家口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2

一、关于语言的对照研究

顾名思义,语言的对照研究就是将两种及以上不同的语言进行对照比较。一般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上的问题而对比其异同。对照比较可以在语法、语义、语用层次进行,也可以从文化、心理、民族的角度进行,两者简单地统称为“对照语言学”。所以,在比较两种语言时,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单纯研究上,更要透过语言表层的异同,探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纵观中日的语言对比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词汇或语法的对比研究,关于语言的文化要素研究以及以异文化交流为背景的文化对比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以日语“N+NV”型复合词与汉语对应短语为例,讨论两语言的对照比较研究,以期给国内日语教育一些启发。

二、对照比较日语“N+NV”型复合词及汉语对应短语

(一)关于日语“N+NV”型复合词

众所周知,复合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本文的讨论对象是“名词1+名词2(N1+N2)”型复合词中的“名词+带有动作性的名词”型复合词,简单表记为“N+NV”型复合词。

首先,从词的构成上考察“N+NV”型复合词。这类复合词的特点是:前项为普通名词,后项为带有动词性的名词。如下面这些例词。

例1:

価値判断、安全保障、問題提起、自己紹介

登校拒否、相続放棄、義務終了、判断中止

以上的词都具有上述构成上的特征。具体说来,前项为普通名词,其中“登校”一词稍有例外,它既是名词又是サ行动词的词干;后项均为具有动词性质的サ行动词的词干。单看上面的例子,会造成“N+NV”型复合词只局限于汉语词的误解,其实不然,和语词中同样具有类似的例子。

例2:

花見、品定め、位置づけ、前言取り消し

枠組み、馬乗り、手作り、犬飼い

这些词都是由名词与动词的连用形(名词形)构成的。由于后项的动词名词形是从动词的基本型变化而来,其自然也就包含了动词性。另外,例2中也包含了“位置づけ”“前言取り消し”这样的汉和混合的例词。

其次,讨论“N+NV”型复合词的词性。一般认为名词与名词构成的复合词的词性仍是名词,所以,不言而喻,“N+NV”型复合词是具有名词性质的。但是,由于后项为サ行动词的词干或动词的名词形,所以“N+NV”型复合词自然而然地也带有了动词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在上述复合词后加“する”即可变为サ行动词来验证。

再次,“N+NV”型复合词的前项与后项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关系呢?将上面例词的含义一一列举,如下。

例3:

価値判断:価値を判断する(こと) 安全保障:安全を保障する(こと)

問題提起:問題を提起する(こと) 自己紹介:自己を紹介する(こと)

登校拒否:登校(するの)を拒否する(こと)

相続放棄:相続(の意思)を放棄する(こと)

?義務終了:①義務が終了する(こと)

②義務を終了させる(こと)

判断中止:判断を中止する(こと) 花見:花見をする(こと)

品定め:品(質)を定める(こと) 位置づけ:位置を付ける(こと)

前言取り消し:前言を取り消す(こと)

枠組み:枠を組む(こと)?馬乗り:馬に乗る(こと)

* 手作り:手で作る(こと) * 犬飼い:犬を飼う人

这样列出后,前项与后项的含义关系就十分明确了。无论是汉语词还是和语词,ヲ格关系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标“?”和标“*”的复合词。

首先,“義務終了”有两种含义,既可以认为是ガ格关系,又可以解释为ヲ格关系。这是因为在日语中,“終了する”这个动词作为自动词没有成对(ペア)的他动词,只能把其使役形当作他动词。这样来看,“義務終了”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ヲ格关系的。

再看“馬乗り”一词,表面上是具有ニ格关系的。这是因为“乗る”这个动词在与对象语共起时,只能搭配助词“ニ”。 但“馬乗り”中的“馬”与“乗る”的关系显然是对象与动作的关系,和上文中的ヲ格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那么,包括“義務終了”“馬乗り”这类特殊的ヲ格关系复合词在内,将前项与后项的“对象与动作”的关系,概括为“对格”关系更为恰当。

而“手作り”是典型的“修饰格”关系,“犬飼い”作为复合词只具有名词性质,两者无论在含义关系上,还是在词性上都不能归为本文讨论的“N+NV”型复合词范围内,所以不再讨论。

(二)关于汉语中与“N+NV”型复合词对应的短语

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汉语中有无在构成和含义关系上,都与上述“N+NV”型复合词完全匹配的词或短语。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将例1、例2的复合词译成汉语,如下。

例4:

判断价值/价值(的)判断、 保障安全/安全(的)保障

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 介绍自己/自我(的)介绍

拒绝上学、 放弃继承/继承(权)的放弃

终止义务/义务(的)终止、 中止判断/判断的中止

赏花、*品评、定位

取消前言、构架/框架的构建、骑马

上面的词或短语都是按照汉语习惯翻译过来的。可以发现,对应同一个日语复合词,有的具有两种译法,有的有且只有一种译法。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翻译,是因为上文提到日语中的“N+NV”型复合词具有两种词性;有且只有一种译法,这是由汉语的特性决定的。

具体地,从构成上看,例中的日语“N+NV”型复合词都能够顺利地转换为汉语“NV(V)+N”型短语。“NV(V)+N”型短语前项是带有动词性质的名词或动词本身,后项是普通名词。在含义关系上,这些汉语“NV(V)+N”型短语多是典型的动宾关系。其中例外的是“品定め”的译语“品评”一词。从汉语语法上来看,“品评”是“品鉴”与“评价”二动词的缩略语,属于同义并列的关系,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有出入,故不再讨论。

因此,无论在构成上,还是在含义关系上,可以看出汉语“NV(V)+N”型短语的特征基本与日语中的“N+NV”型复合词一致。但在词性上两语言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异。

上文提到,日语“N+NV”型复合词既是名词,又是サ行动词。而与其对应的汉语“NV(V)+N”型短语,通常是作为动词短语使用的,比如“拒绝上学”“提出问题”。如要使其具有名词性质,则需转换为“N(的)NV”的译法。比如将“問題提起”直接译为“问题的提出”。但这种译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NV(V)+N”型短语,比如汉语中没有“上学的拒绝”这种说法。这也就是上面的汉语译文会出现数量不同的译法的原因了。

三、反思日语“N+NV”型复合词与汉语对应短语的对照比较

在对两语言本身对照比较后,要针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对于两者的“同”,简单概括。上文提到,在构成和含义关系上,两语言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是因为中日语本就是同根的,对于二语言的最基本的理解是一致的。在语言、文化的历史交流中,既有中向日的输入,又有日向中的输入。这些交流的结果使得二者趋同。

本节中将着重分析中日两语言对照比较后发现的差异(“ずれ”),首先探讨构成上的差异。构成,归根结底是语法的问题。日语语法规定,日语的基本语序是“对象语[对格关系]述语”。而汉语的语序是“谓语[动宾关系]宾语”。这种语法上既定的语序差异直接导致了构成要素的前后差异。

其次,本文研究的日语复合词和汉语短语都是由名词要素和类动词要素构成的。那这二要素哪一个相对更重要呢?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都知道,对格关系的文节和动宾关系的短语其重心都在谓语(述语)部分。所以,这就导致汉语强调短语的前半部分,而日语强调文节的最后部分。从文化、社会层面考虑,日本人的民族性中有“有終の美を飾る”的准则,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就是讲话要讲完、听话要听完。相反地,强调开头的汉语表达则与中国人开门见山、率直的说话习惯不无关联。

再次,关于日语的“N+NV”型复合词与汉语对应短语的使用差异。日语“N+NV”型复合词更接近于文章用语,特别是其中的汉语词多出现在论文或新闻报道等正式文体中。比如说,“相続放棄”“ 義務終了”是法律用语,“判断中止”是哲学用语。相反地,汉语“NV(V)+N”短语或“N(的)NV”短语则没有口语与书面语的严格界定。

那为什么中日语会有如此的使用差异呢?

日语是典型的黏着语,用言尤其动词,在活用时其词尾的变化十分频繁。设想一下,如果上面的例词不复合,而是像例3一样分开表达的话,那句子、话语会变长,甚至到了冗长啰嗦的地步。从语用、语篇的角度来看,限于论文、报道的书写要求以及新闻字幕的字数控制,“N+NV”型复合词的简洁性就凸显出来,仅用二重名词就可准确表达含义。另外,像古日语中的“体言止め”一样,名词结尾的“N+NV”型复合词也会产生引起读者兴趣、留白等表达效果。因此,“N+NV”型复合词多会出现在正式文体中。相对日语,汉语的相关限制就宽松得多了。但为了工整对仗的书写效果或有力的谈话气势,也会选择使用“NV(V)+N”型短语。

最后,关于“N(的)NV”型短语,简单谈一谈。这一短语中的“的”是加括号的,意味着它是可以去掉的,但并不是所有短语中都能去掉。比如上面的例词中,“自我的介绍”可以缩为“自我介绍”,但“问题的提出”不能简化为“问题提出”。其实,“N的NV”短语是才符合汉语语法的名词短语的正规说法。省去“的”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歧义或表达不明。那为什么在有的短语中就可以省略“的”呢?这或许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日语影响的结果。中日交流的日趋紧密,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容小觑。尤其在信息时代,语言的“拿来即用”已屡见不鲜。所以,像“价值判断”、“安全保障”的频繁使用正是中日语言交流的佐证。

参考文献:

[1]石綿敏雄,高田誠.対照言語学[M].東京:桜楓社,1990.

[2]刘丽华.21世纪日语教育与对比研究[J].吉林工大学报社科版,2001.

[3]范春辉.关于中日两国语言中结果复合动词的对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奥津敬一郎,张立人.“对照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4).

猜你喜欢

复合词含义日语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