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和他另外的人生
2016-05-09
恰巧
对于那些用规律难以解释的事情,我们称之为“恰巧”。
李剑出生在山东临沂,当语文老师的母亲常常在他耳边念叨的一句话是:—个人啊,最可悲的就是貌不惊人,语不压众。 李剑自小就是“孩子王”。孩子王,一种有趣的组织现象。你会发现今天那些关于领导力的培训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王。孩子们不知道什么理论,他们自发在一起并且最终诞生一个组织“头目”。头目的特质无外乎两点:一是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分享;二是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这两点。
李剑认为是母亲给了他最初的商业启蒙。这个现在已经80多岁的老太太至今仍然不断在儿子面前念叨,“李剑啊,给娘找点生意做啊!”她闲不住,退休后就开始倒腾一些买来卖去的小生意,老人家最近的要求,据说是一定要去儿子的火锅店外卖红薯。
1995年,李剑从临沂师范学院毕业,他当时是校学生会主席。那一年,也是大学毕业生工作由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年,李剑把去当地挂职当副乡长的机会让给了另外一个同学,他说,“我觉得临沂好小啊。”
他想去美国。想去更大的花花世界。于是,他拿着家里给的5000元坐了三天三夜的汽车来到了北京。将在这个城市的外国语大学参加—个关于托福考试的培训班。
北京好大啊。一条马路,来的车流向前淌,去的车流向后淌。李剑说,他连续三天晚上站在天桥上,觉得这个城市真的美。他住的地方是这个城市著名的地下室,三人合住,除了蟑螂老鼠和床,其他什么都没有。
他不觉得苦。那年春节培训班放了假,李剑恰巧没有回家。他恰巧去了东八里庄附近的—个农贸市场买年货。年货市场上恰巧有个大妈正在卖四川麻辣串。
生意怎么这么好啊?他缠住大妈教他方子。“我突然不想读书了,想挣钱了,这东西估计当时在北京是第一家。我跟那大妈说你在东边开,我去西边开,我还拿了张地图跟她比划。”
最终,900元钱,李剑拿到了方子。很快,北外校园旁边多了一个小摊,小摊一直摆到后半夜,一天能有300块的流水,一个月下来能挣个四五千块的纯利。“还上什么培训班啊”,李剑对自己说。
起早贪黑的小老板生活,他不觉得累,票子不断进来让他觉得人生有了希望。但他的身体觉得累了,有次突然起身李剑竟然昏倒过去。等到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天繁星了。仗着年轻,李剑倒不为自己身体担忧,反而觉得自己挺了不起。他说那个场景就像电影里的情节—群。“当—个人被自己感动了,还能不成功吗?人在做天在看啊。”
很快,小摊有了回头客。一位前台小白领说,你能每天给我们公司送点盒饭吗?我们公司有十来个人,八块钱—份。
“能啊!”李剑回答得特别大声。
北京第一家写字楼餐厅
“我当时哪里会做盒饭啊,也就灵感一闪。北外背后不是中央民族大学吗?外面5毛一两的米饭,里面就一毛,我每天去里面倒腾出两三个菜,然后端回小摊上一组装,每天二三十份的盒饭不就成了吗?”李剑说。
正是这每天二三十份的盒饭,触发了李剑的商业嗅觉。于是,他去了中关村,当时的中关村最高的楼还是中科大厦。李剑对一位姓崔的物业管理人员说: “我是学生,我家庭贫困,我有学生证,我自食其力,我来联系送盒饭。”
这年轻人有志气!崔大爷自然让李剑进去了,就这么一来二往,有一天那位大爷突然说, “小伙子我看你也不容易,我楼下有个夹层,你也不用这么一家家联系了,搞个小食堂吧。”
机遇比勤奋重要,有时你不得不承认。1996年,北京的写字楼并不多,更别提相关配套,白领们吃饭困难,物业找来七姑八姨搞个食堂,结果老有投诉不胜其扰,换言之,物业也想甩包袱。而李剑搞的这个食堂,无意中成了北京城第一家由第三方开办的写字楼餐厅。
再也不能小打小闹了,李剑找来北外同住地下室的两位兄弟,外加五六个员工,一通煽动性的远景描述后,开干了。这生意实在太好了。为什么?一份盒饭8块钱,如果办卡,每人每月就是220块钱。通过物业游说,一家公司办了,其他公司也啪啪啪跟着办,一栋楼办下来,往往就是七八十万元,毛利还保持在百分之六七十。
更重要的是,通过物业把关,其他外面送盒饭的不允许进写字楼了,典型的卖方市场。中科大厦初战告捷,李剑一方面完善管理厚道经营,另一方面又开始四面出击寻找新的写字楼。“那时候我每天在外面跑,有的写字楼还在挖大坑,我就已经开始联系物业了,就这样五年下来,中国银行总行、建设银行总行、国贸、嘉里中心,啪啪啪扫下来,一共做了50多栋写字楼的员工餐厅。” 在最顶峰的2001年,这家名为全意达的写字楼员工连锁餐厅,一年的流水将近三个亿。那一年,李剑27岁。
当然,五年的时间并非一直顺风顺水。比如,有员工看着全意达挣钱容易,自己开始出走单干了;又如其他更大的公司盯上这块蛋糕,开始进入了。
梦大了,会胀
管理?这个词显然刺痛了彼时只有27岁的李剑。他稀里糊涂地走上这条路,继而稀里糊涂发财,稀里糊涂做大。他还太年轻,还不足以驾驭一家每年流水过三亿的公司。
更可怕的是,他开始膨胀。创业第二年买了台别克,一年后立马换成宝马,每天拎着百来万的现金打牌、赌球,莺歌燕舞,吃喝玩乐。
“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李剑说,当时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酒肉朋友,他觉得自己创业之初的那种意志被消磨了。
很快到了2002年,李剑突然感觉到全意达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司里甚至慢慢出现有供应商前来催欠款了。
“全意达失败的内因是管理不善,自己变得膨胀,没了创业初的斗志;而外因则是大环境的改变,2011年‘911事件后全球经济受到影响,北京写字楼里也不平静,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了。”“比如,朝阳的嘉里中心,鼎盛时写字楼里有两三干人,到2011年年底,人少了一半,每天都有搬走的公司。”
矛盾在一夜间爆发。要账的供应商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合作伙伴们相互责怪,兄弟们也散了。而此时,年轻的李剑作出的对策却只有两条,一是躲,二是拖。局面由此变得更加不可控。
突然有一天,北京50多个写字楼近七八万个小白领去自己的食堂吃饭,发现没饭可吃了。为此,《北京晚报》还专门报道了此事,说写字楼物业管理不善。
最终,李剑不得不站了出来,只是站出来的李剑,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很低端。欠你钱,没法还,就拿店抵债吧。于是,旗下拥有的50多个写字楼员工餐厅,最后分到李剑手上的只有4家。
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剑说,其实当时最大的原因是信任没有了。公司大问题没出,几千万元的欠款,如果供应商把账期调调,难保不能挺过去。但是彼此的信任没有了,一切解决办法都显得无力。
——总之,27岁的李剑终于告别了那个膨胀了的自己,尽管代价很大,但他还算年轻。他不过是来到北京做了个梦,然后梦醒了。梦醒后,钱丢了,公司也没有了。
另一个梦
全意达倒掉后,李剑将剩下的四家员工餐厅交给姐姐打理,其后的两年时间,他在国内各大城市转悠,一是散心,二是读书。
读书让他想明白很多道理,他开始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开始尊重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律,也开始学习禅宗。他觉得自己慢慢变得干净了,干净的人清醒。
转眼快到三十岁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到成都玩。“当时成都有家徐妈梭边鱼,不大一个店,每天都排长队,朋友领着去吃,我一吃就觉得这个味对。”
李剑嚷嚷着把老板请出来,最终一位穿白大褂的胖胖的老板从厨房里钻出来了。
老板姓徐,叫徐伯春,自贡人,祖上是个盐商,话不多,一看就很忠厚。徐老板很早去深圳当流浪艺人,后来回到成都开了这家店。
双方对了眼缘,聊了起来。李剑突然说,你跟我去北京,我们合着把这个店做大。
徐回答说,哦,不如你加盟我吧,十万元。
李剑说,我不加盟,但我能够保证你成为亿万富翁。三个条件,第一,这个店要处理掉;第二,得北京者得天下,我们一起去北京全面合作;第三,你得投钱,我们绑得死死的。
徐嘴里没说心里嘀咕,这是哪来的神仙,一看就是大忽悠。
李神仙确实有点神。从2003年6月份到第二年的6月份,整整一年的时间,他每个月至少飞两次成都,他找到徐老板谈理想谈规划,徐过生日他送花,逢年过节他送其他礼物,用他自己的话说追老婆时都没那么辛苦。
一年描述,未来好像真的越来越近,近到快要从李剑嘴里跳出来了。2004年6月份,李剑的三点诉求全部达成,徐李签订合约。半年之后,徐老板和司机开着一辆中巴,拉满一车老坛腌菜,穿越秦岭,两天两夜后从成都抵达北京。
就这样,第一家新辣道梭边鱼餐厅在北京开业了。
做餐饮,那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最后往往成为大难题。这不,新辣道刚一开业就遇上了麻烦。
李剑没想到自己精挑细选盘下来的店面竟然还有隐患,厨房一条出风口正好对着一户单元楼。餐厅开业第一天,住户就开始闹,扬言倾家荡产也要把新辣道搞走。
一来二去,双方吵得不可开交,长期这样搞下去也不是办法,怎么办?李剑最后想了一招,他干脆把那户住宅租了下来当作办公室,然后再去附近小区租了一户更好的楼房免费给当事方。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就这样消解了。 第一家新辣道餐厅投资400多万元,李剑没有想到“养店期”会那么长,为了把人气拉起来,他选择了餐饮业最原始的推广方式一口碑营销。
先从亲朋好友开始,请他们带人过来吃鱼,全部免单,李剑陪吃。新辣道旁边是个夜场,李剑找到管理人员,一扎代金券拿去给美女们做福利,请她们带人来吃;新辣道后边是所高校,李剑找到学生会主席,又是一扎代金券……免费吃搞了四五个月后,新辣道的人气开始起来了。
另一个中秋节
2005年,依靠单店滚动,新辣道慢慢地滚到了三四家店。这一阶段属于新辣道的摸索期。而在李剑的规划里,未来的新辣道还需要另一种具备旗舰意义的餐饮业态,朋友给他介绍了位于北京空间技术研究院大院里的一处物业,2000平方米,租金特别便宜。
李剑决定同步启动锦府盐帮项目。
锦府盐帮的投资除了自有资金,还有一位朋友的六百万元。说到这位朋友还有个故事,李剑当年大学毕业将挂职的机会让给了另一同学,这位同学后来辗转下海跟了一位投资公司的老板,那位姓崔的投资老板和李剑一见如故,原因是觉得在李剑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听说李剑要搞锦府盐帮,崔老板二话不说就给了600万元。“赔了算他的,挣了他拿四我拿六。这600万元不要条子,也不做合同,全凭信任。”
信任。崔老板说,这个钱李剑你一方面要看得比命都重;另一方面你又要把它当个屁,因为赔了算我的。
2005年中秋节,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锦府盐帮餐厅开业了。这是一处大街上看不见的餐厅,穿小巷进大院,小桥流水徽派建筑,进而在大院里吃个小饭,李剑说,他要的就是这个意境。
恰巧,锦府盐帮所在的北京空间技术研究院出了航天员杨利伟,餐厅开业,正好杨利伟飞天回来,于是军委的大领导领着一大帮人热热闹闹搞了一次。只是热闹是暂时的,20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一天的流水必须要三万多元才能保本,锦府盐帮位置偏僻门可罗雀,怎么办呢?
将近一年的时间,李剑能用的招都用了,生意还是清淡,于是病急乱投医。李剑请来高手整顿,高手说要换厨师,每换一拨厨师就得十来万;每到发工资的时候李剑就犯愁,可在员工面前还得端着装着,这时又不能再找合作伙伴拿钱,内外交困的李剑都有点轻微抑郁了,一夜“鬼剃头”。
恰巧此时老婆怀孕,但太太却挺着肚子安慰他,做生意就像撑杆跳,这个点你扛不过去,以后这可能就是你生意上的最高点了。
他决定再扛两三个月。正好扛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餐厅来电:李总,锦府排队了。八月十五卖了四五万元,然后八月十六排队,八月十七排队,一直到现在整整排了6年。“现在想起来,中秋节是一个外在因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年里的坚持才是内因。”李剑说。
坚持是有力量的,同样,信任是有力量的。信任一个人给他的压力,往往比不信任他甚至防范他的要来得大。虽然信任有时候会被狗吃,但毕竟是少数。李剑说。
到目前锦府盐帮已经开了两家,每家店每年给集团贡献5000万元的销售额。同样也是在操作锦府盐帮的过程中李剑想清楚—个问题:从一碗刀削面到一碗燕鲍翅,餐饮业态精彩纷呈,开高档大餐厅每年顶破天做到流水过亿,若是百分之二十的纯利,也就两千来万,太慢了。
回到新辣道的发展,鱼火锅属于大众消费品,必须依靠高翻台率以及门店扩张。别无他法。
另一种内功
新辣道是什么?
它是卖鱼的,卖鱼的餐饮企业中国有一大堆;它是卖鱼火锅的,鱼火锅不过是把鱼放进一锅调料里,同样也没什么特别。那么,新辣道最核心的道是什么?
——形式上的“道”是花样。梭边鱼是原产自四川金沙江流域的野生鱼,其性喜温,冬季寒冷时会溜到岸边水浅处“晒太阳”,因而被当地人戏称为“梭边鱼”。要把梭边鱼从南方引进到北方首先需要复制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此,李剑和徐伯春两人在北京和天津两地搞了个养殖基地打出1000米的地下水,“温泉养鱼。”
温泉养鱼保证了鱼在生长过程中的品质,同样,为了保证鱼肉的口感在每个门店实现标准化,新辣道还自主研发了专利设备——全自动电脑煨鱼机,在对梭边鱼20分钟的恒温煨制过程中,当鱼肉的中心温度达到某一特定度数时立即停止加热。
中餐要实现标准化首先是设备的标准化,同样一尾鱼放进锅里煮上20分钟,如何保证鱼头的入味程度和鱼身一致,这牵涉到煨鱼设备,也牵涉到鱼肉的厚薄切分。据说为了这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新辣道为之实验了两三千斤鱼。
新辣道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控制其门店扩张速度的阀门不是李剑,而是一坛腌菜。每年,新辣道会在四川基地收购大量青菜,放进直径两米多,容得下两个成年男人洗澡的陶土大缸,再加入自贡小灶井盐等数十种调料。这样的大缸在新辣道创业之初是一百口,而今天四川基地扩建搬迁了三次,大缸已经发展到了上千口,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因为腌菜需要八个月的自然发酵,这样也无形中使得新辣道成为了一家计划性极强的企业,规定的时间开规定的店,否则先不谈资金,光是腌菜都不够用。
——骨子里的“道”则是管理。别看有的餐饮店门店豪华顾客满座,真正落实到财务报表,销售额大得吓人利润率低得要命的不在少数。要向粗放型行业要效益,从最早的OA系统到ERP系统,新辣道无不领先同行。
靠经验管理的中餐行业花几千万元,请来甲骨文、埃林哲等四大IT龙头企业搞ERP系统?最开始,全公司无人理解,抵触无处不在:我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拿这个东西来套我们?耽误时间,增加成本,机械死板,难以操作……但李剑确实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坚定地要推行下去。
李剑舍得花钱,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未雨绸缪地提前解决未来的问题。
未来的问题是什么?说抽象点,是中餐企业由单店经营模式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因为不同区域不同员工素质,导致的滞后管理、沟通渠道不畅、监管不力、管理混乱、经营策略调整不及时等诸多问题。说具象点,是那些诸如餐具消毒不到一分钟、装鱼拼盘不按图片操作、蔬菜进店不检测农药指标的人为低级错误,但这些低级错误为何总是屡禁不止? 新辣道JERP系统,涵盖了企业管理和餐厅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企业绩效、集团财务、人力资源、劳动力管理、企业流程、项目管理、会员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连锁餐厅的进货、出库、营运的整套管理和监控系统。
——这—套让懂行的人艳羡的系统,是看不见的新辣道。
看不见的新辣道确保了企业急速扩张过程中的不走形。自2008年往后的四年时间,新辣道餐厅数量从最开始的三五家发展到近百家,其中加盟店占比百分之二十。自2008年起,新辣道体系保持了每年百分之百的复合增长率,销售额从数千万元逐年翻番到2011年的8亿元。
今天,判断一家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绝对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假如你还认为餐饮尤其是中餐必须是经验主义的传统管理方式,那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只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毕竟是人扎堆的地方,要想实现各种管理工具的落地,老板们一定要懂得管理“人性”。尤其是粗放型的餐饮服务行业。
人性怎么管理?说到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李剑住过地下室,所以他说新辣道的员工一定不能住地下室;同样因为李剑也是送盒饭起家,所以他说一定要打通底层员工在新辣道的上升通道。
在新辣道,对于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一套标准配置,住宿环境都是工作地点附近的地上楼房,室内必须配备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生活娱乐的必备品。“我们在山西有一家加盟店,一开始这家加盟店的老板对员工管理没有概念,我们总部不仅要给他提供原材料、配方以及统一公司标识,而且还不断地告诉他,在员工宿舍一定要配电视,后来他也慢慢接受了我们的管理理念。”
除了对生活环境的标准化管理,对于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餐饮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为其设计一套完整的职业规划和合理的晋升机制。在李剑看来,第一要有激情,第二要有梦想,并且把梦想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目标就会全心投入,从而激发出激情,最终导向是自利利人,而对于企业来说,转化为互为利他,用制度渡人。
在新辣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职务的晋升通常需要经过培训、完成考试来达成。这个培养体系包括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其中,外部培训主要通过与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完成,为此,新辣道与山东临沂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烹饪协会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内部则建立八大训练课程体系,根据基层员工、中层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职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展开。
其中,对于基层员工采取店内每天1小时、全年共计训练365小时的灵活培训方式,主要进行店内的基本工作技能训练,即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管理人员注重的是职业素养的提升训练,管理人员每周训练4小时,全年累计184小时。
新辣道的员工一共设置了五星的级别。据《中国经营报》一篇报道描述:从见习员工开始,通过1个月的见习期后成为正式员工,正式期满2个月,通过考核的成为一星级员工,3个月后可以向二星级员工晋升,半年之后向三星级员工晋升。到三星之后,新辣道为员工提供了两种上升通道,分别为管理类和模范类。如果员工具备管理的潜质,可以经过一定时期的成长和考核成为一名店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如果不愿从事管理岗位,则可以向四星及五星晋升。
“到了门店店长这个级别,还会产生分化。有一些会进入到集团中从事管理工作,如果店长升不上去了,我们就会把门店转化为独立经营体,用更多的分红来刺激店长的工作热情和企业认同感。”李剑告诉记者, “店长手中积累的资金足够多了之后,我们还鼓励员工把‘美丽的餐厅开到家乡——由此解决成熟级员工的终极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