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承钰《雾津纪行》的空间结构特点

2016-05-09马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欲望

摘  要:金承钰的《雾津纪行》,通过介绍主人公身边的三个人物,勾勒了一虚一实两个空间,并描写了他们之间因为欲望而产生的一个循环。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叙事结构以及空间构造研究,探索了其中所表达出的人的孤独的存在感、沟通的短缺以及沟通的不可能性。

关键词:雾津;欲望;虚幻空间;真实空间

作者简介:马敏,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韩),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一、序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韩国人,通过自己的抗争打垮了独裁政府,他们开始慢慢恢复“自我”,开始利用本国语言(韩国语)沟通、思考、写文章。金承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雾津纪行》介绍了主人公身边的三个人物,勾勒了一虚一实两个空间,并描写了他们之间因为欲望而产生的一个循环。“雾津”,用现代汉语解释,即“雾中的码头”。雾本身具有虚幻飘渺的特点,而这种虚无自始至终围绕着整部作品。通过这种氛围的渲染,作家委婉而又准确地表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韩国人对人生虚无的绝望以及对权钱之争的欲罢不能。

金承钰的小说具有极强的感性思维。迄今为止,研究他作品的文章大多侧重于分析其感性的语言。本文则将通过短篇小说《雾津纪行》的空间构造研究,探索其作品中所表达出的人的孤独的存在感、沟通的短缺以及沟通的不可能性。

二、对立的空间结构分析

(1)虚幻的空间—雾津

主人公“我”今年三十三岁,出生在雾津,生长在雾津。后来,“我”北上汉城,并为定居于此而费尽心机。四年前,“我”娶了制药公司董事长的女儿,成为公司的高层干部。表面上看起来生活顺风顺水,但只要生活中遇到挑战或者不顺心的事,“我”都会回一次雾津。这一次,因为升专务而烦忧的“我”接受妻子和岳父的建议,回到雾津放松心情。如今,雾津之于“我”的意义已非同往昔,曾经生活惨淡的穷小子已经定居汉城并出人头地。在这里,我见到了尊敬“我”的后辈“朴老师”、已经成为税务所长的中学同窗“赵”以及从汉城来到雾津教书的音乐老师“河仁淑”。文学少年“朴”听了“我”的故事后更加崇拜“我”,中学同窗“赵”看到“我”出人头地后将我视为同类朋友,而音乐老师“河仁淑”则迷恋于我的汉城身份。“我”在“河仁淑”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经想逃出雾津的原来的我,陷入热恋后便将她带到了我曾经疗养过肺病的海边老房子,并发誓要将她带回汉城。第二天,“我”收到了要求我回京的妻子的电报,片刻犹豫后,选择了独自回京。

在这里,雾津是虚幻的,理想的空间。“赵”、“朴”、“河”三人是雾津的缩影,他们映射出了美丽虚幻背后雾津复杂的面貌。“赵”代表了金钱与权力的雾津。他是世俗的,是金钱权力与明争暗斗的胜利者。他出生在雾津,在雾津读书、参加考试、升官发财,生活顺风顺水。“朴”代表了对现实处境无能为力的雾津。他展示给我们人性的单纯与美。但他是懦弱的,不论对权钱还是爱情。他通过教员考试当上教师,却受迫于“师大出身”的其他教员。他喜欢音乐老师“河仁淑”,却碍于“赵”的气势而不敢对她表白自己的心意。“河仁淑”则是驱赴权势的化身。她让“我”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她从汉城被迫来到雾津,将雾津当作被抛弃的人的栖息地。在这里,她为了逃离雾津无所不为。她将雾津看作另一个汉城,为了生活下去,她打算和“赵”结婚。而遇到从汉城回来的“我”之后,又倾心于“我”,希望“我”将她带回汉城。

(2)真实的空间—汉城

汉城是真实存在的,世俗的空间。在汉城,有妻子、有制药公司、有金钱和权力,也有明争暗斗;而雾津,除了雾、海、河仁淑的歌声,我看不到其他。汉城充满世间的隐暗面,这使“我”想逃走;雾津虽美,但充满虚幻,因此也无法久留。对“我”而言,雾津仅仅是“我”逃离现实的短暂栖息地,这终究只不过是一场自我麻醉。

(3) 一场无限循环—汉城→雾津→汉城……

每当遇到烦恼想要逃避的时候,“我”都会来雾津。因为这里可以让“我”离开妻子与岳父,短暂放下汉城繁杂的一切放松身心。而雾津又给我汉城相同的体验,这让我又为了新的人际关系而苦恼。“赵”让我明白雾津仅仅是汉城的缩影,只有金钱和权力才能得到尊敬。“朴”的经历则启示我,无能的人只剩无奈。“赵”和“朴”的存在使我想要逃离权钱之争,逃离雾津。而“河仁淑”为逃离雾津而不择手段的做法,恰恰使我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为了出人头地竟然娶了有钱的寡妇!

那么,雾津是不能解开“我”的烦忧了。为什么“我”还会一次次的回到这里呢?这是因为,雾津的存在让我明白,只要活着,只要有欲望,就不免权钱之争,就无法从这场漩涡之中抽身而出。为了出人头地,“我”从雾津逃到汉城;因为苦于阴谋争斗,“我”从汉城又逃回雾津。即使逃离了雾津、逃离了汉城又有何不同呢?既然欲望使人无法满足,人生便没有终点。雾津虽是汉城的缩影,虽然交织着金钱与欲望,但这里相对落后,欲望也相对简单。“我”回到这里,经历了仿佛战前的一个演练。经过这一战之后,因为欲望不止,“我”终将重新振作,回到汉城继续生活,继续作那无谓的斗争。

三、结论

这部短篇设置了一虚一实两个空间,通过感性的语言,描写了主人公与三个人物的纠葛。准确而又委婉地写出了六十年代的韩国人精神空虚而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的真实一面。小说的主人公构建了一个自我的世界,这是主人公意识中对现实世界的片面认识。在这个世界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与现实中的世界做着无谓的对抗。小说通过冷漠的插话形式的对话,将主题和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虚幻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叉循环中,主人公意识到了所有苦恼的根源来自自身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人苦恼又欲罢不能。他在自我意识中想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小说就带上了一点奇幻和反省的色彩。而这种意识,源自于一个六十年代的韩国人的苦恼与彷徨。

猜你喜欢

欲望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资本与人性关系的哲学追问
Motive与Motivation:从休谟的动机论到动机论的休谟主义
进化论与心理利他主义
《冬》:孤独的狂欢
面向“忏悔”——奥古斯丁《忏悔录》的现代启示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