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利场》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2016-05-09魏玮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伊迪丝名利场女性意识

摘  要:萨克雷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名利场》是他的成名作品,书中两位不同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迪丝·华顿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在小说《纯真年代》中华顿描写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名利场》和《纯真年代》这两部作品中塑造了两类女性:传统女性和叛逆女性。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作家在刻画女性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关键词:萨克雷;伊迪丝·华顿;《名利场》;《纯真年代》;男权思想;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魏玮,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9月19日,职称:助教,单位:成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2

在《名利场》与《纯真年代》这两部小说中,两位作者分别刻画了两类女性。一类属于当时社会的传统女性,另一类属于当时社会的叛逆女性。但是两个文本中的传统女性和叛逆女性又不尽相同,她们在人生追求、做事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

1、艾米利亚与梅

1.1艾米利亚与梅的相似之处

《名利场》中的艾米利亚和《纯真年代》中的梅有着相似的地方。

她们是当时封建势力和父权文化崇尚的传统女性,完全服从当时社会的规范。正如王先霈所说的那样:“她们富有教养,多才多艺,但却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男性的陪衬,她们逆来顺受,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1。

首先,艾米利亚和梅都拥有父权社会要求女性的一切装饰性特征。在《名利场》里,萨克雷对艾米利亚的美貌做了以下描述:“她的脸色红扑扑的,显得非常健康,嘴唇也红红的,挂着甜甜的笑容,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亮闪闪的……”。2

在《纯真年代》中,华顿也多次描写了梅的美丽外表,并经常把她和古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女神联系在一起。

其次,艾米利亚和梅都多才多艺。在《名利场》中,艾米利亚凭借自己的才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艾米利亚唱歌宛如百灵鸟……3”

在《纯真年代》中,梅也因此而赢得了纽兰的喜爱:“他喜爱未婚妻光彩照人的容貌、健康的身体、娴熟的骑术……”。4

最后,艾米利亚与梅的共同之处在于她们都严格遵守社会规范、安守本分,扮演着男权社会为女性安排好的角色。

对于《名利场》中的艾米利亚来说,恋爱是她的信仰,结婚是她生活的目标,乔治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她来说,欧洲的命运就体现在乔治·奥斯本中尉身上,他就是他的欧洲,他的皇帝,她的盟国君主,她的威严的摄政王。她是她的太阳和月亮,……”5

《纯真年代》中的梅同样把爱情和家庭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华顿在小说中对梅做了这样的形容:“这时梅便成了他所熟悉和崇尚的古老传统的守护之神”。6

1.2艾米利亚与梅的不同之处

《名利场》中的艾米利亚与梅虽然同样属于传统女性,但是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萨克雷笔下的艾米利亚,外表和内心都极其纯真善良。而华顿笔下的梅虽然外表纯洁,内心却虚伪复杂.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把艾米利亚描绘成了一个心地纯洁善良的女人:“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小说里,……,而我们将总是与这样一位纯朴和气的人为伴,实在是幸运…… ”。7

除此之外,艾米利亚还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她是男权社会中拥有“女性气质的典范,“所谓的女性气质,也就是要表现得软弱,无用和温存”8。

与艾米利亚所不同的是,梅工于心计,梅为了捕获纽兰的心,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富有爱心、善解人意的人。在纽兰与埃伦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之际,梅发了一封电报给埃伦,信中这样写道:“外婆电报有效,爸妈同意复活节后结婚。将致电纽兰,兴奋难以言表。爱你,谢谢,梅。”9这封信及时阻断了纽兰与埃伦的关系。

在婚后的生活中,梅也时常意识到纽兰对自己的厌倦情绪,却依然不动声色。她在暗中与家人联手举办了一场告别宴会,把埃伦驱逐出了上流社会,同时对埃伦撒谎说自己怀孕了,这让埃伦重返欧洲。

2、叛逆之女:蓓基与埃伦

2.1蓓基与埃伦的相似之处

蓓基与埃伦的形象与艾米利亚、梅的形象正好相反,她们没有对男性默默服从。

首先,蓓基与埃伦的外表与打扮完全不符合上流社会的品位。

在当时上流社会,女性被要求应该是“纯洁”的,而蓓基与埃伦性感的打扮无疑是违反了上流社会的品位,被认为是挑逗和庸俗的。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对蓓基的性感打扮做了这样的描述:“她那手臂和肩膀半掩在薄如云雾的纱巾下,透过纱巾可以看见眩目的白皮肤。”10

《纯真年代》中埃伦的穿衣风格与蓓基很相似,“她身穿低领深蓝色丝绒晚礼服,还用一个很大的老式别针系着一条很夸张的腰带,……”。11

其次,蓓基与埃伦都敢于反对传统形式、反抗阶级压迫、挑战父权制权威。

在平克顿女校,平克顿小姐便是权威的象征,无人敢反对她,但当她要求蓓基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却被蓓基拒绝了:“我在这儿是跟孩子们说法语而不是教她们音乐替你省钱。给我钱,我就教。”12

埃伦的言行也严重违反了上流社会的形式与规范。在宴会上,埃伦在与公爵交谈了将近20分钟后便起身离开。而在当时的纽约社会,一位女士如果在宴会上主动离开一位男士,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蓓基与埃伦都具有反叛意识,她们拒绝父权制为她们准备好的屈从角色,是敢于挑战传统婚恋模式、颠覆传统家庭模式、追求自我生活的女性。

《名利场》中的蓓基虽然出生卑微,却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下定决心要通过婚姻改变自己贫贱的命运。

蓓基到好友艾米丽家中做客,得知艾米丽亚的哥哥还是单身时,心里便开始琢磨要勾引乔瑟夫:“既然乔瑟夫·塞德利有钱而且没结婚,我干吗不可以嫁给他呢?”13

当蓓基引诱艾米利亚的哥哥失败后,也并没有气馁。她又来到克劳利男爵家当家庭教师,决定要在这里站稳脚跟。

和蓓基一样,埃伦也是一个敢于突破婚姻与家庭束缚的女性。埃伦不甘心成为男性的玩物和婚姻的活祭,毅然提出离婚。

2.2蓓基与埃伦的不同之处

《名利场》中的蓓基与《纯真年代》中的埃伦虽然在性格特征上有着相似之处,然而两人在人生追求和采用的手段上却存在着差异。蓓基是一个一味追求金钱,情趣低下的人。而埃伦则是一个蔑视金钱、追求精神自由的女性。

通过上文对《名利场》和《纯真年代》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部作品中的两类女性虽然在性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然而在处事方式、道德品格上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萨克雷在书中流露出的对艾米利亚褒扬有加、对蓓基则讥讽贬抑的主观情绪体现出了他的男权思想,他把艾米利亚赞为“天使”,把蓓基贬为“妖妇”的原因是因为艾米利亚的身上具备了男权社会所要求的各种美德,而蓓基所表现出来的坚强、野心和精明是让男人无法忍受的。

与萨克雷不同的是,华顿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描写人物的,她对梅这一形象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旧的价值体系和男权意识对于女性人格的束缚和扭曲。正如美国女性主义诗人阿德里安娜·里奇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女性)处处都处在父权制的控制之下,不管我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或性偏向如何,我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我为得到男性许可而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

注释:

[1]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8页。

[2](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4页。

[3](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3页。

[4](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前引书,第38页。

[5](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6](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前引书,第172页。

[7](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4页。

[8](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第139页。

[9](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前引书,第147页。

[10](美)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赵明炜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页。

[11](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12](英)萨克雷《名利场》,彭长江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13]参见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页。

猜你喜欢

伊迪丝名利场女性意识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山景
星星
山 景
钉子户伊迪丝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