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快感的三重反思

2016-05-09陈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内容结构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网络文学产业的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Z112)、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研究—文学与传播学的视域融合”(项目编号:14JK2123)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网络小说的接受过程确实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愉快,然而通过对网络小说语言快感、内容快感和结构快感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网络小说快感存在的问题。如果不正视并且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网络小说将无法成为当代文学的一员。

关键词:网络小说;快感;语言;内容;结构

作者简介:陈海,男,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理论与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

网络小说从草根中走来,毁誉参半。批判界的专家学者们有人批评其哗众取宠、低级趣味,有人赞赏其丰富多彩、接地气。从一般读者的角度看,喜欢阅读网络小说在于其轻松和愉快。那么到底网络小说的快感从何而来,它如何生成又与传统经典作品带来的愉快有何区别?本文试从三个层面对网络小说进行反思,或许可以理解网络小说快感的合理性。

一、语言快感的反思

首先,网络小说语言比较通俗,作者喜欢使用口语,甚至粗口。读者读起来没有任何隔阂,感觉十分亲切,或者说“省力”。这样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而是其语言表达水平低下,语言粗糙的结果。大量作者都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受过语言文学的训练。而且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作者写作并没有塑造精品的意识。因此在故事为王的时代,语言也就不讲究了。其次,很多作者为了表达情感,频繁使用感叹号等符号。这暴露了作者无法熟练表达的语言问题。第三,很多知名的作家之所以吸引人,往往在于其构思宏大,体现在语言层面就是喜好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如“大量”“无数”“疯狂”等。同样令人味如嚼蜡。总之,虽然网络小说的语言能给读者带来快感,但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具有高水平的语言。网络小说的语言是其明显的短板。

二、故事快感的反思。

网络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内容的愉快。然而它带来的愉快不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愉快,而是发泄的病态的愉快。它建筑在受压抑的小人物的心理补偿之上。从叙事模式上看,无论是穿越、都市、架空历史、玄幻、魔幻等小说,都是主人公开始被蔑视,后来随便因为什么原因成功,然后蔑视别人。区别只是在于主人公成功的原因不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作品的作者和读者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没有可能迅速获得发泄。他们将网络小说变为发泄口。网络小说的作者通过小说写作获得发泄快感,网络小说的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带入到小说中,获得虚假的满足。本来需要在现实中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和欲望,在小说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成为真正的麻醉剂。阅读这种小说会使读者沉浸在虚幻的成功不可自拔。它的唯一价值可能仅仅在于:虽然在现实社会受到不断的压抑,但因为有这类小说作为慰藉,所以读者还是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三、结构快感的反思

网络小说的结构往往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小说设置了森严的等级制。小说的世界构架往往分为众多等级,而主人公往往开始处于最低等级(或者是最高等级的低端状态),从低等级到高等级不断上升,将比其等级高的对手们一个个打倒,最后主人公达到顶峰便是故事的结束。这一简单结构导致大量小说情节雷同。也因为结构可以无限扩张,小说的字数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而且往往是等级越多、主角越级挑战越明显的作品越受欢迎。此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网络小说作者的阅读背景,他们较多受日本和港台游戏、漫画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对这种创伤——复仇的商业模式比较熟悉。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一等级结构是读者现实处境的暗喻。对自己现实中地位的不满,促使读者对此类结构乐此不疲。尤其是“越级挑战”,更是读者压抑释放的集中表达,它也确实带来了阅读的快感。

总之,网络小说从语言、内容和结构层面都带来了阅读的快感。然而经过分析我们看到,这一快感并不是审美愉快,它并没有让我们获得精神愉悦,反而激起更多的欲望。或者说,这一快感借着扭曲的自由诉求实际上压抑了人的精神自由。对此,网络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网络小说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获得自己的地位,那么仅仅是获得读者的低级愉快的回响是绝对不够的。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2]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1,(11).

[3]谭艺芳,网络传播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2011,(11).

[4]杜书瀛,媒介文化与文艺美学[J],阅江学刊,2010,(4).

[5][美]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晗, 论网络艺术的美学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4,(07).

[7]王玮, 个性的狂欢-论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0,(5).

[8]谭艺芳,网络传播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2011,(11).

[9]孙少萍、王晓博, 新兴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意义[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内容结构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论结构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论《日出》的结构
主要内容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