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野中傅雷的比较文学观

2016-05-09朱俊霞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世界文学中西文化傅雷

摘 要:傅雷是作为一位翻译家而闻名的,对他的研究大部分是对他的翻译而很少涉及比较文学方面的。基于傅雷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对西方的了解,本文主要从傅雷对雅典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平行研究的看法,及东西方文化的总体看法,最终希望走向世界文学,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傅雷的比较文学观。

关键词:傅雷;中西文化;世界文学;比较文学观

作者简介:朱俊霞(1987-),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2

傅雷一直是作为一名翻译家而闻名于世的,其主要贡献是翻译法国的巴尔扎克 、罗曼·罗兰 、丹纳等一些大作家的作品。但他成就不仅仅只是留下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的译本,对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精通于法国文学的学者,形成了一些对中西文化的不同看法。他的这些零碎的感悟式的看法主要散见于一些书信和序言之中,在思想,理论,艺术上都很有特色。让我们把这些散乱珍珠重新穿起,让其再次发出璀璨的光泽。

一、对雅典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有较多的平行研究

《傅雷家书》一九六一年二月六日函中写道:“比起近代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我们的哲学,文学即使是悲观的部分也不是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或者用现代语说一味的失败主义;而是人类一般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感慨,如古乐府及我们全部诗词中提到人生如朝露一类的作品;或者是激愤与反抗的表现,如老子的《道德经》。——就因为此,我们对西方艺术中喜爱的还是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总而言之是非宗教性非说教类作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古希腊文化很是推崇。认为中华民族和古希腊人很接近,都是健康自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从哲学上说中华民族文学中悲观的部分是对生老病死,一些生命终极意义上的感叹;而西方是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在这里基督教式的一味投降是指:西方崇尚上帝,认为人都是有罪的,因此对上帝来说人更多的是赎罪和服从。傅雷对西方的宗教信仰不是很赞赏,基于这样的原因他更喜欢西方非宗教性非说教类作品。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虽然基督教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历史上的禁欲主义对人的精神和肉体是造成巨大的折磨,但它也有许多优点,在社会历史上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现在对基督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人知道可是也不会去把它当做一种信仰,这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观有很大的关系,傅雷对基督教的不赞同在这个原因上是正确的。对宗教的态度这是中西方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作者对希腊文化和两晋六朝文化的推崇在许多其他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如“希腊艺术所追求而实现的是健全的感官享受所以整个希腊精神所包含的是乐观主义,所爱好的是健康、自然、活泼、安闲、恬静、清明、典雅、中庸、条理、秩序、包括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怨的一切属性。”傅雷嘱意于希腊精神,对这种西方文化童年时期的那种开朗的心情,乐观的倾向很是喜欢欣赏。这里带有很显著的主观色彩。用傅雷的话来说,他对希腊艺术那种既文明又自然,既典雅又朴素的文采风流的向往与他自身的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很契合。傅雷所谓的自身的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是指自己执着的时候非常执着,摆脱的时候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种何等洒脱的情态。这和希腊精神中的洒脱,为个人荣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我们常看到里面的人或神为了荣誉而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精神实质的洒脱很相似。

二、对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一些看法

作者写到“中国人的道德主张并不像西方的那么“拘谨”而是一种非常广义的看法,相信人生应该诚实不欺,不论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均不计报酬,像基督徒似的翼求一个天堂。我们深信,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是文明世界中真正乐观的民族。”这里傅雷写到,中西方社会上对道德的看法。西方更多是出于宗教原因,信仰基督教,渴望死后的天堂。而中国对道德的遵守是基于受过良好教育和最佳传统文化熏陶,自然养成的道德观。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乐观自信的民族。但这样也有弊端,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西方文明的传入,社会转型期中国也确实因为这样的道德观产生了许多问题。可见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在《傅雷家书》中作者写到中西的又一个不同:“我们中国人既没有上一世纪像欧洲那样的浪漫底克狂潮,民族性又是颇有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又不太过分的浪漫底克,如汉魏的诗人,如李白,如杜甫(李后主算是最浪漫底克的一个,但比起西洋人,还是极含蓄而讲究)。在这里作者写到西方人浪漫主义后是写实主义的反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西方人比较极端,但是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与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密不可分,不可以因为这个就说西方人是极端的。但是面对西方的浪漫主义,西方人的那种穷就到底的坚持和执着确实是比较疯狂的。中国更多的是一种中庸思想,是含蓄而讲究,做事情要内敛,克制,典雅,从容这是几千年传统儒家教育的结果。虽然这样的特质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是有益的,但是也有许多弊端。另一方面傅雷又写到西方人的一些特质,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从来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中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奴役万物的主宰。因此我们的苦闷,基本上比西方人为少为小;因为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多,因此欲望也小得多。况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最主要的人生哲学。并非我们没有守财奴,但比起莫里哀与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与野心家来,就小巫见大巫了。中国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这里傅雷讲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民族张扬人的作用,认为人定胜天,西方的哥特式建筑是其主要的代表。而对中西民族不同性情的说法,现在许多学者也认可陆地民族和海洋民族的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陆地民族更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海洋民族为了生存更富于冒险精神,从希腊文明这个从海洋发源地文明我们看到了对“人本主义”,人的重要性的强调。这里傅雷的说法虽然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里从表层来说就是指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世界文学

傅雷看到东西方文化各有的一些优势,希望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出现一种新的更好的文化。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西方文学,搞影响研究的最终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对话,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及真正热爱异族文化的情怀完全表现出来了。这对于我们现在研究西方文学不仅是知识上的启发更是精神上的指导。纵观傅雷对西方文化的一些看法,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傅雷是很推崇古希腊文化并且对中国的两晋文化也颇为关注。他表现出根植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去阐发西方文明的努力。但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和季羡林先生说的,“西方学人在无意识中向东方思想靠拢”共同点是一种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可见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该保留求同存异力求对话的态度。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并没有专门研究文学理论,许多观点只是感性化的,但其胸襟和气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为学习比较文学,做出精神上指导的榜样意义。可见中西比较既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需要认真了解西方各国的历史,分析其民族性及其成因。这是很有深度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5.

[2]陈惇. 比较为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世界文学中西文化傅雷
傅雷的称赞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为时代而译:《译文》《世界文学》与“十七年”文学译介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当代文学史中的“世界文学”
浅谈克里斯托弗·普伦德加斯特“共通的世界协商”的文学观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