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翻译策略

2016-05-09杨奎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模糊翻译策略

摘  要:西方文学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会使用语言的模糊性。模糊翻译可以给予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且增强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本文试着对文学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模糊语言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特征及内涵,并且对西方文学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的模糊性进行探讨,以了解文学作品的意象美。

关键词:西方文学作品;模糊;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杨奎(1973.7.8-),男,广西河池市人,研究生班毕业,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2

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们在生活中时常使用的一种,属于语言的基本特性,而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语言本身具备着不同的表达形式,所以“模糊”这个语言属性便时常得到应用。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如果翻译人员能够灵活的运用语言的模糊性,了解其内涵,并且完美的实践,便可以使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更多语言色彩,并且使作品的文学性更上一层楼。

文化转向这一翻译理论早已出现多年,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国内的好多文学翻译工作者不得不将自己的观念随之而改变,也正因如此,模糊性翻译在译制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得到了愈来愈高的重视,使翻译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来。语言的模糊性逐渐将范围扩大,模糊性的应用到如今已拓展到了跨文化交流,读者感受,文学与美学结合,文学社会性等方面上来,甚至将模糊性与翻译者的主体性联系起来。语言的模糊性在现实交流中可以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趋于艺术化,语言艺术因此而来。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够将模糊语言完美运用,便能够使文学的艺术性进一步提升。

一、语言模糊性的内涵及特征

1、文学中模糊语言的内涵

文学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作者表达情感的媒介。作者往往将语言具象化,通过可以看得见的文字将自身情感表达给读者,由于文学是作者对语言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时常可以见到语言模糊性的使用。而模糊性的使用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许多事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去区分它们,事物与事物之间并不清晰的界限就使得语言在表达方面出现了许多的模糊语言。举例说明的话,比如生活中时常遇到的对与错,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这些都是由于参照物的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而使得定义不同,而在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自己的准则,所以很难统一这种概念。虽然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语言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这种不确定的事物依然无法确切的描述,因此便出现了这种通过模糊的语言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许多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明确表达某些事物时,必须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

而我们所说的文学在表达方面的模糊性与以往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说话不清楚或者表达不准确是两回事。这种模糊性更多地表现为作者在创作与思考过程中,表达出的一种具有朦胧特性的语义外延,是广阔的独特的并且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的文学内涵。这种语言文学具有弹性,可以让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思考与感受,这也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所在。

2、文学中模糊语言的特征

正如上文所说,语言的模糊性在文学创作与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是最为常见。西方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它拥有一个繁杂而艰难的过程,翻译者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学的语言有着一个怎样的文化环境,还要将这种文化与中文背景联系起来,并且进行转化,因此,如果能够更好的使用语言的模糊性,将两种不同的语言通过启发与暗示的方法进行转化,将原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换一种形式展现出来,以达到意义上的准确。与完全准确的直译不同,模糊翻译虽不是原作者想讲述的原话,但是却在保留了原作者语言的内涵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并对读者的思维空间留有余地,使得语言不通的人能够感受到彼此思想的精髓。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模糊性往往会与精确的翻译结合起来使用,使得模糊语的语境与上下文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不仅仅是一个传到信息的工具,文学语言不仅仅具有其语义,还具有其传达的情感与语言的美感。所以,从事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不仅应当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品,更多的应该提到自身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然后将文学作品的语言与文化底蕴联系起来,并且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原文的艺术性进行语言转化,并且考虑呈现读者的文学效果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准确地将原作者的情感展现给读者。

二、语言模糊性的三个方面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过程。翻译人员不应当将文学作品的翻译当做一种机械化的运作,而更应该将这一过程当做全新的艺术创作,并且再现原作的艺术美。在翻译工作中,翻译人员不仅要保留原作的艺术美感,意境的营造,情感的传递,也要将原作的精髓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中。由此便引出了模糊性语言运用时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词语的模糊性。模糊性词语的运用可以让作品读起来更加的具有委婉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体现出的朦胧美。而模糊性词语的使用也离不开修辞手法,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营造特别的艺术美感所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句意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通常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类语句往往是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句意的模糊性通常使用在东西方谚语互译中,翻译人员如果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充分了解原句的含义,并使用目的语中的类似语句进行替换,以最大的保留作品的文学性。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主题思想与内涵的模糊性。我们都知道,一部好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的思考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言,读者的阅读角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读到的文学内涵也不同。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如若能将这种模糊的主题性呈现出来,便是翻译工作非常伟大的成功。

三、西方文学翻译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与原则

1、符合原文的精神

在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译文一定要与原文的精神内涵相契合,不能违背原味的精神,模糊语言使用也要在原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实现的。《马丁·伊登》这部作品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自传体小说的顶点作品。

西方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其语言应为在原作的语言艺术与模糊性语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新的文学作品。翻译人员应该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本语言的艺术美,并且意义准确的情况下使用模糊性语言,使翻译作品能够让语言不同的人感受彼此语言下文学的魅力。翻译后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作品的美学价值与文学魅力,更让读者产生无尽的思考。

2、重现原文的意象

在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并且利用原文作者对于语言模糊性的使用,尤其是原作者在语言表达时出现的文学意象,翻译时尽量与原文表达的意象相一致,让原文在描述事物,人物时所使用的模糊性语言的魅力得以保留。丹·布朗的著名小说《达·芬奇密码》当中,作者为了对主人公罗伯特·兰登进行刻画,便使用了大量具有意象性的描述。翻译人员如果能通过了解上下文,对原文中的意象与语言模糊性的应用有一个完整的掌握,就能很好地为下文埋下伏笔。比如在主人公初登场时的这句“他本来锐利的眼睛今晚看起来模糊呆滞。硕大干瘪的下巴上满是暗色的胡茬儿。”这里描写眼睛时的锐利一词便为之后兰登敏锐的观察力作了铺垫,而对胡子的描写也侧面表达了主人公的年龄与心理状态。这样的翻译不仅可以为之后的故事做一个前期铺垫,有让原作中的表述得以展现,并且将意象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再比如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里,针对“Tess sat up in the bed ,lost in vague interspace between dreams and this information.”这句话的翻译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句话直译过来应为“苔丝从床上做起来,沉湎与梦与这条信息的茫然空隙之间。”,但是翻译人员应该对原作情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英文与中文之间选择一个平衡,将原文的艺术魅力与表达效果表达出来,将精确翻译与模糊翻译结合起来,体现出原作者想表达的主人公的神情与精神状态。因此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翻译为“苔丝从床上坐起来,听见这个消息便呆坐在那里,半梦半醒。”

3、模糊语义的模糊翻译

模糊语义便是指一句话中,看似简单的词语组成的一句话,如果翻译的话很容易,但是这些词语组成的话却有着另外一层含义,类似汉语中的双关语。对于这种语言的翻译首先应该建立在对西方语言能够准确翻译的基础之上,然后翻译人员对原文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发掘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认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人员应该摒弃自主意识和个人意见,对原作品客观的进行陈述。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这部小说由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所著。在小说中有这样的陈述:“Filgs left made terrife play during all the rest of the combat.”,在英文中,play一词可以理解为玩耍,比赛,担任,戏剧等多种含义,而且它的词性也会随之而改变,在与不同词性的词语搭配或拥有特定的语境时也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因此play一词在英文中属于模糊性词语,它所指代的事物也是模糊的。而在知道这些后反观上文这句话,再结合小说中前文的剧情,我们大致可以得知这里指的是菲格斯使用左手这件事,因此play在这里是运用使用的含义,翻译时可以译为“左手的使用令人震惊”,即能够将人物性格中那份不屈不挠的强硬描写出来,又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使得翻译后的作品与原文一样具有着文学的魅力与价值,文字看起来更加贴切自然那。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将语言的模糊性完美的运用,便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便是这样体现的。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在与原文的精神与思想内涵相一致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并对原作中的一些模糊语句反复思索,为翻译而来的作品提供更高的美感。当然,翻译人员也应当对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有一个整体把握,最终完美的诠释作品的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高晓琦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学作品的模糊美》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2]吴世雄 陈维振 《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述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3]王洁 孟庆娜 《浅析外国文学的翻译》 时代文学 2011(14)

[4]樊慧敏 《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青年文学家 2012(12)

猜你喜欢

模糊翻译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受损状态评估的设计与实现
从心理边界剖析曾奇峰的《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不清》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车轮轴松旷间隙检测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