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2016-05-09周霞王思茵
周霞++王思茵
摘 要:在我国,佛教作为重要的宗教之一,影响着国民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人们的思想,行为等。从西汉时期至今为止,佛教已在我国流传长达3500年。由于佛教是外来教,在它进入我国时,佛典的汉化和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兴盛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东汉末年佛典翻译兴起的背景、发展;以及该时期佛典翻译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东汉末年;佛典;翻译
作者简介:王思茵(199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翻译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
一、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产生背景
佛教在东汉初传入时,并没有多大的势力影响,起初只是作为黄老信仰的长生不老术之一而传入的中原大地的。直到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中央朝廷政治腐败,皇朝动荡不安,农民起义连年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百姓们期冀生活的温饱和国家的太平,更渴望有一隅心灵和精神的家园。于是在这动荡不安之际,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应运而生。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于佛典的翻译,因为梵文的佛经只有在译成汉文后,才能被汉人阅读、了解、受持,佛教才能传播开来。因此,中国的佛教史应该说是以佛教经典的翻译作为发端的。
在东汉桓、灵二帝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的中原,如安息的安世高、安玄;月支的支娄迦谶、支曜;天竺的竺佛朔,康居的康梦祥等。他们都十分重视佛典的翻译工作,也翻译了大量的经典,由此佛教译业渐盛,法事也渐兴,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的佛典翻译事业,主要开始于安世高,其次是支娄迦谶。他们翻译的佛教小乘禅法和大乘般若学方面的许多经典,是我国最初的一批汉译佛典。安世高翻译的佛典中禅?经较多,成了以后中国禅学的先驱;支娄迦谶几乎是翻译《般若》系的典籍,成了以后中国般若学说的先驱。这也说明了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有两个系统,一是安息系统,一是支月系统。
二、东汉末年佛典翻译的主要特点
1、偏于直译
在初期的佛典翻译当中,一般批评者常用“文”、“质”两个字作译文的评语。安世高、支娄迦谶等众多的译人大多采用质朴的直译,例如《出三藏记集》说世高的译本“直而不野”。东晋道安法师对世高是推崇备至的,但也说世高“音近雅质,敦兮若扑,或变为文,或因质不饰”;“世高出经贵本不饰,天竺古文文通尚质,仓卒寻之,时有不达”。其次,《出三藏记集》说支娄的译本“了不加饰”;《合守楞严经记》也说支娄“贵尚实中,不存文饰”,又说“谶所译者,辞质多胡音”。《出三藏记集》又说竺佛朔的译本“弃文存质”,《道行经序》又说他“了不加饰”。又《高僧传·支谶传》说支曜、康巨的译本“并言直达旨,不加润饰”。然而后汉末年的译业到康孟祥时就有了进步,他的译本文饰相当雅驯,译笔也颇流利,所以道安说“孟祥出经,奕奕流便,足腾玄趣”。
2、常常借用道家的语言
东汉末年对佛经的译传中,有不少概念是借助于道家的,这反映了时人对佛、道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界限的含糊,也包含了佛经初传者的试图借助中国本土思想的势力来扩大地盘、吸引民众的意识。如安世高所译的小乘禅经《安般守意经》便说:“安谓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由此而将佛教的禅那守定完全理解为是与道家清净无为主旨一致的东西。一些佛经也把佛教的“禅定”译作“守一”,而这同样是老子《道德经》、《庄子》等的用语。
3、译讲同时
当时来汉地译经的西域僧人在译经的同时,还配合有一定的讲解。如安世高在洛阳“宣敷三宝,光于京师”;“于是俊义归宗,释华崇实者,若禽兽之从麟凤,麟戒之赴虬蔡矣”。他们为了传译的便利,还从大量佛经中摘出要点,做成“经抄”本。如安世高“以广译为难”,抄译出《大道地经》二卷。现留存最早的译经《四十二章经》也属于抄摘而成的。还有的外国沙门按佛经大意作成“义指”,以此来广学视听,增强弘传效果。
4、以单译、合译为主
因译者主要是外来僧人,他们或是单译,或是合译。虽也有少量汉地僧人或居士的参加,但只是从事辅助工作。
5、梵本有限、翻译混杂
经典一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外来僧人随身携带什么梵本经文就翻译什么经;而且大小乘佛教典籍同时被翻译流传,人们对二者未能区别,把所有翻译的典籍都看成是释迦的教说。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笑千,《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J].宜宾学院学报,2010
[3]吕洁,《论佛经翻译理论中的文与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
[4]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魏承思,《中国佛经翻译理论概观》,《佛教文化》[M].1991
[6]王振国,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曾素英,《中国佛经翻译中的两种倾向:直译和意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