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主义下的《进步前哨》

2016-05-09赵文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康拉德

赵文敏

摘 要:康拉德的作品中总是以批判殖民主义为主题,但却经常无意识地流露出西方霸权主义的思想。本文拟从后殖民的角度来分析《进步前哨》,挖掘作者矛盾的反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康拉德;《进步前哨》;后殖民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2

萨义德是研究殖民话语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东方学》。这本书的出版揭示了西方对东方认识模式的形成,即西方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模拟出一个东方的形象,并以西方的优势来对比东方的劣势,最后得出西方优越于东方的结论。在他的理论里,东方被塑造成愚昧、落后、丑陋的形象,而西方则是他们的救世主,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这就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是后殖民理论的体现。本文就拟从后殖民角度解读康拉德的作品《进步前哨》,揭露其中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一、作者生平与作品简介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他年轻时是一名水手,曾随船游历过许多殖民地国家,因而对殖民地的生活有切身的体会。回国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航海小说和丛林小说,将他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作品中,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伪善,残忍和愚蠢地丑恶嘴脸,表现了他坚定的反殖民主义的立场。但在他的作品里却经常无意识地流露出作者作为西方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即作者的后殖民主义思想。所以有学者认为这正是他“殖民主义思想”的矛盾之处。小说《进步前哨》是康拉德1890年游历非洲后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两个白人被派遣到荒凉的非洲大陆上的贸易站负责收集象牙,最后一个被枪杀,另一个自杀的故事。

二、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

2.1后殖民的叙事视角

《进步前哨》的主体部分是凯亦滋和卡利尔在贸易站的生活。凯亦兹曾经在电报局工作过17年,但还是抛弃了那个职位,来贸易站为他的女儿赚一笔嫁妆。而卡利尔是从部队退役后成天好吃懒做,他的一位连襟对此非常恼火,于是想方设法帮他寻到这门差事。这两个来自文明社会的白人带着后殖民的视角来观察非洲,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交谈都带有浓重的种族主义歧视。

在康拉德的小说《刚果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非洲是一块开放的土地,山峦绵延起伏, 路况很好……非洲的人民热情好客”[1] 由此可见非洲人民非常的淳朴善良,并没有受所谓的“文明”社会的污染。然而,在小说中黑人被严重地丑化,作者忽视了他们善良的天性,而着重描绘了他们野蛮愚蠢的一面。在小说里,作者从来不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人类,而是唤他们“畜牲、动物”。例如:贸易站里有时会来一些黑人进行象牙的生意,此时凯亦兹完全听不懂,但“他的圆圆的蓝眼睛看着他们,大声叫唤卡利尔说:‘喂,瞧啊!瞧那个家伙——还有旁边那个。你看到过这样的脸吗?哦,有趣的畜牲!”。[2]而卡利尔就会用很傲慢的姿态来观察他们,并给出评价:“很好的动物。带骨头来了吗?……哼!他们太臭了!喂,马可拉!把那群牛赶到物神那儿去。”[2] 小说中,黑人被描绘了西方人观赏的对象,是西方人凝视的对象和客体,而这种行为本身就体现了不平等的关系。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力话语,一种意识形态压抑,一种种族歧视。这种观赏行为体现了《进步前哨》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在《进步前哨》中,这两个白人就是西方殖民者的代表。在他们的价值观里:白人具有强大的种族优越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一切外族都是异类,是被欺压,被奴役的对象。而他们所从事的殖民活动是来拯救黑人们的伟大善举,是令人骄傲的进步事业。因此,在凯亦兹和卡利尔在看完几份来自国内的旧报纸之后心情非常愉悦和激动,报纸上:“夸夸其谈地讨论叫做什么‘我们的殖民地的扩展。说了许多文明人之权利和责任,传播文明这一工作之神圣,赞美那些到处奔走,把光明、信仰和贸易带到地球的黑暗地带的人的丰功伟绩”。[3]作为白人社会的产物,这两位缺乏独立思想的白人在看到社会对他们殖民活动认可赞美时不禁产生了无限的自豪和骄傲之情。他们希望自己能在这块非洲大地上有所作为并得到白人同胞们的认可。在他们得知贸易站上的黑人跑了时,凯亦兹的第一反应是大骂道:“‘我简直不相信,我们关心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4]卡利尔则嚷到:“‘我才不在乎他们跟什么人跑了呢——这些忘恩负义的畜牲!” [4]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比黑人奴隶更高一等的。自己愿意照顾他们就是最大的恩赐,他们反而忘恩负义,这就是最大的罪过。由此可见,西方人种族歧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管他们身在何处,西方的价值观仍然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小说的结尾,两个白人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反而都死于非命。这表明康拉德的思想水平已经超越同时代思想家。他敢于质疑处于巅峰时期的殖民主义,表现了他坚定的反殖民主义立场。

2.2 殖民地人民的他者形象

马可拉是个地道的黑人,却是这个贸易站真正的负责人。他精通英语和法语,善于经营,可以说是欧洲殖民者的代言人。虽然表面上他得听从凯亦兹和卡利尔的指挥,但是实际上他更了解怎样为贸易站谋得更多的利益(这两个白人只是摆设而已)。同时,他经营贸易站的方式比两位白人更加有“效率”。贸易站收购象牙的生意不顺利,马可拉就与当地的人贩子做了一笔交易,将贸易站上的黑人奴隶们灌醉后换了一批上等的象牙。按理说,马可拉与黑人奴隶们是同胞,同样深受白人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同情和怜悯,可是马可拉却残忍地将他们变卖出去,事后也毫无悔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 一些来参加酒会的当地部落的黑人也被灌醉变卖了,其中的一位因酒醒后反抗而惨遭枪杀。事后,马可拉对于自己采用如此残忍的处置方式毫无悔意,当两位白人责备他偷偷卖走劳工们时,他申辩道:“‘我为你,为公司,尽了最大的努力,[5]马可拉镇定地说道。‘你为什么大吵大闹? 看看这个象牙。” [5]“镇定”说明了马可拉的冷酷无情,而他也为自己行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贸易站的生意不好,为了免于上头的责难,他必须想办法搞到一批精美珍贵的象牙。他的价值观在他与凯亦兹的另一段对话中暴露得更为清楚:“这可不是一般的交易啊。他们把象牙带来给我,而我则让他们从贸易站带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他们带来的象牙又多又漂亮。没有哪个贸易站拿得出这样的象牙。那帮商人非常需要挑夫,而我们的那些人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账本里不会记载这笔交易,因此账面上毫无差错。[6]可见,他做这种事驾轻就熟,造假也不止这一次。此外,凯亦兹误杀卡利尔之后, 整个人都崩溃了,可是马可拉却非常冷静,迅速帮他想到了解决办法,就是谎称卡利尔死于热病。这不禁使人联想贸易站的前任也据称是死于热病,但真正的死因就不得而知了,会不会他的死也与马可拉有关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普通的黑人一味地服从白人的统治,卖力干活,最后还是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只有像马可拉这样彻彻底底向白人同化的黑人,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这也再次说明了在当时殖民地人民的痛苦与无奈。

三、殖民者形象的崩溃和他者形象的颠覆

小说的结尾凯亦兹和卡利尔发生了剧烈的争吵,他失手枪杀了卡利尔。之后,他很害怕,觉得自己杀害了在这非洲大陆上唯一的同胞。他精神恍惚,最后吊死在了前任站长坟上的十字架。至于他为何自杀,作者并没有明确告知。他究竟是害怕将来自己在这个岛上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害怕事情败露后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猜想,这可能只是凯亦兹自杀的部分原因,但不是导致他自杀的所有因素。在他们发生争吵之前,一直生活都生活在西方殖民者虚构的殖民话语里。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殖民活动是一项进步的事业,然而,随着事实真相的揭露和残酷现实的显现,凯亦兹一直坚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彻底地瓦解了,以至于他的肉体也随之毁灭了。

小说里有段话是这样描述凯亦兹和卡利尔的:“不是出于任何善意,而是因为稀奇古怪的需要,社会曾经小心照顾过这两个人,禁绝了他们所有的独立思想,所有的首创精神,所有的超越常规的事;是以违者必死的法则禁绝的。” [7] 在这里作者就暗示了凯亦兹自杀的原因。作为西方社会的合格公民,他们是不需要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一旦他们违反这条禁令,就会有生命危险。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凯亦兹的思想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他和卡利尔刚来到这片荒凉的贸易站时,还能够坦然地面对荒凉的环境和乏味的生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开始发生了变化,凯亦兹也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最先使他觉悟的是卡利尔对他的蔑视和挑战。当他们因为缺少食物而争吵时,后者极度地羞辱他。这些辱骂对自负的凯亦兹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凯亦兹在发现是马可拉卖掉贸易站上的黑人时,还大声骂他是“魔鬼”,“奴隶制是一个很坏的东西”。可见在凯亦兹的心中,自己是文明高尚的象征,马可拉是邪恶低等的动物,是无法与他相提并论的。可是现在卡利尔对他的指责让他突然领悟到原来他们都是一样的。甚至于自己在开枪杀掉自己同伴后,还要从这个低下的魔鬼处寻找同情和安慰。这让一向自傲的凯亦兹怎么受得了?于是自杀成了他最好的解脱方式。

四、结论

康拉德时期的英国正处于海外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整个英国社会都充满了自豪感和骄傲感。尽管他在很大程度上反对这种残酷的殖民方式,但是通过对《进步前哨》的后殖民主义的解读,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作为西方人不自觉所流露的种族优越感。在进入21 世纪的今天,全球化一体化促使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方法来解读西方文学作品里的文化殖民思想,使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东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平衡,加强东西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JosephConrad. LastE ssays[M ]. London: Dent. 1955: 163.

[2](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六、第七页。

[3](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八页。

[4](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十五页。

[5](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十三页。

[6](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十五页。

[7](英)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吴钧陶译,《康拉德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五页。

猜你喜欢

康拉德
同学们不喜欢康拉德
同学们不喜欢康拉德
康拉德小说中的真实焦虑
名人名言
康拉德小说中“我们的一员”的文化含义辨析
懒人科学家:躺着就拿了诺贝尔奖!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小说《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思考
康拉德当“巨人”
康拉德当“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