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视角下解读《乔治的母亲》中的文化符码
2016-05-09廖佳
摘 要:斯蒂芬·克莱恩的第二部贫民窟小说《乔治的母亲》是一部反映男性气质危机的优秀作品。主人公乔治始终追寻男性气质,源于在家中被中产阶级文化武士的母亲凝视,在街头主动凝视贫民窟文化载体的街党群体,直至自我凝视。克莱恩通过表现主人公的不懈追求,表达了他对19世纪末期美国中产阶级男性气质危机的思考。
关键词:斯蒂芬·克莱恩;《乔治的母亲》;凝视;文化符码;男性气质
作者简介:廖佳(1988-),女,湖南醴陵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1
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 1871-1900)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作家。《乔治的母亲》被称为《街头女郎梅吉》的姊妹篇,属城市小说并聚焦于巴华利中的一对母子。这部作品主要讲述在城市中相依为命的乔治母子由于受不同文化符码的影响,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二人渐行渐远。主体乔治从被凝视,主动凝视到自我凝视,试图找寻真正的男性气质。
运用凝视理论,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以男主人公凝视身份的转变为切入点,从“被凝视”、“凝视”和“自我凝视”三个阶段对《乔治的母亲》中贫民窟亚文化符码和中产阶级文化符码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剖析,进而呈现男性气质在世纪末期的特点。
乔治处于中产阶级文化捍卫者——母亲的凝视之下。小说的原题为《没有武器的女性》,可见母亲即便是武士,却并无武器。乔治的母亲在小说第二章以武士形象出场,而联系作者克莱恩“素以男性书写著称”,有意选择母亲作为白人中产阶级文化的捍卫者,可知在他看来主流文化是阴柔的,不像美国贫民窟亚文化代表那样强大有力。这也为作品结尾母亲死亡谕示着中产阶级文化符码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母亲从衣食起居方方面面内心都遵从当时社会的文雅体面热潮,在她眼里,中产阶级的生活范式才值得推崇和向往。小说第六章阐释了母亲的愿景——乔治终会过上中产阶级生活。而母亲忽视了残酷的现实,这一点乔治却十分清醒,他的父兄都没能在这个赤裸裸的剥削社会存活下来。工作艰辛,且没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生活贫困,更谈不上能够勉强度日。即便母亲信心满怀,无限憧憬也逃不了愿望破灭的宿命。而以母亲为代表的新女性极大地撼动了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传统地位。母亲凝视乔治,意味着中产阶级文化对乔治的凝视,为了重获自由,乔治需要注视他人,他于是转为主动凝视。
巴华利亚文化载体的兄弟会和街党被乔治凝视,其处于主动凝视状态。美国纽约的巴华利区曾经能与百老汇大街媲美,随着经济繁荣,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巴华利剧院是上流社会的频频光顾地。尔后巴华利逐渐沦为街党、犯罪团伙、流浪汉等的聚居地。作品中既说到了琼斯一伙,他们沉湎于旧时光,夸夸其谈,又谈到了更为危险,更具攻击性的另一帮派,他们钩心斗角、口蜜腹剑。他们身上具有“抵抗”和“暴力”的特质,面对19世纪末美国上流社会对英国维多利亚文化的模仿和盲目推崇,纽约贫民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们深深因社会转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而不安,充满焦虑和无所适从,这不难理解为何对中产阶级文化符码持抵抗态度,而这却在无意识中又接受了主流文化的熏陶,乔治他们的酒会上有仿上流社会剧目的表演节目,酒会主办者也会像贵族似的穿衣打扮。乔治失业后,向昔日酒吧密友借钱时婉遭拒绝,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等级,乔治即便在兄弟会中也处于底层,他看到了所谓兄弟感情的真面目。贫民窟文化的载体:兄弟会和街党具有反抗性和攻击性,这也说明亚文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街党群体身上彰显的男性气质与日渐势微的中产阶级男性气质形成强烈反差,乔治最终走向自我凝视。
困惑的乔治游离于中产阶级文化符码和贫民窟文化符码之间,乔治继而自我凝视。母子二人的精神世界受19世纪末刊登在报纸上的故事影响,这也是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渗透的一种方式。作者好用战争场面,在这部小说中也不例外。在家里,乔治面临与母亲的战争;在街上,乔治经历与街党的战争。母亲对家中物品位置精确的高要求让乔治格外恼火;在他的心上人梅吉跟皮特走了之后,乔治在与琼斯一伙喝酒时醉得一塌糊涂,他的倾诉无人理会反遭讥笑,最后被拳打脚踢。作者借乔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涌入贫民窟旅游现象的反思。中产阶级文化符码的捍卫者乔治的母亲年老体弱直至最后死亡,贫民窟亚文化符码的载体兄弟会和街党抵抗性与暴力型并存,克莱恩试图通过这一场文化较量让读者真正走入美国纽约贫民窟。巴华利文化符码体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克莱恩借乔治母子的命运寓千千万万贫民窟家庭的命运,用他辛辣的笔触,反讽的笔调狠狠刺激了主流社会的神经。乔治摇摆在两种文化符码之间,中产阶级文化给了他美好的幻想,生活的残酷现实让他走向了贫民窟文化,而他始终不曾放弃对男性气质的追求。
克莱恩出生于卫理公会家庭,引用罗斯福的话说,“这是美国最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本身又是一名记者,“通讯记者”属于“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克莱恩借乔治感伤时下男性气质。通过从凝视视角解读作品《乔治的母亲》中的文化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本人对19世纪末美国社会男性气质危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Brooklyn. Writer in Motion: The Major Fiction of Stephen Crane: Collected Critical Essays. New York:AMS Press, 2013.
[2]陈向俊.伦理环境与心灵的孤独——论《乔治的母亲》中乔治的堕落 [J]. 海外英语, 2013:205-206,213.
[3]舒奇志. 从《街头女郎梅吉》中的凝视谈起[J]. 外国文学评论. 2010(04).
[4]——.《贫穷实验》:男性气质的跨阶级逾越 [J]. 国外文学,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