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人间喜剧》的艺术力量
2016-05-09徐秀兰
摘 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长留于世,尤其是那些关注人类事业发展的伟大作品,任时光荏苒,依旧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文学不仅与当时的社会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通常蕴含着强烈的艺术力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艺术力量来源于其现实批判主义。
关键词:《人间喜剧》;现实批判主义;艺术力量
作者简介: 徐秀兰(1983.4-),女,贵州赫章人,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2
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对文学的研究可以是多角度的,但对现实批判主义艺术力量进行独立研究的却很少。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生活状态的不同,现实批判主义所表现出的特点有所区别。而法国的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尤其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把人类的现实批判主义情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人间喜剧》现实批判主义的艺术力量
1.浪漫的批判精神
《人间喜剧》是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现实批判主义的代表作,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在作品中,巴尔扎克具有极强的浪漫情怀的批判精神,勇于打破思想枷锁,勇于对自己所在的阶级进行抨击和批判,由于说出当时的法国改天换地的需要。《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是法国现实社会中的写照,《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老一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代表着最原始的资本剥削者,经营方式极端落后,却很富有;他们富有,却极度吝啬,依旧无法摆脱小农思维的束缚,固守在陈旧的生活方式上[1]。他们经济范围狭窄,放高利贷,剥削方式简单、直接。血腥。《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尽管仍旧无法摆脱老一代资产经济的现象,依旧吝啬,生活方式依旧陈旧,但经营手段已开始丰富化,他懂得商品的流通、资本的运作、商业投机、土地兼并等,剥削方式更多、更加的隐蔽,其发家史就是一部政商联姻的教科书。他早期投机革命,革命成功后当过地方的行政长官,并通过手中的权力大肆聚餐,在敛财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第二代资产家的精明、凶横、血腥,开始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和腐蚀[2]。《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是金融寡头的代表,富有,纸醉金迷,彻底摆脱了第一、二代资本家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现代,很少关注具体的经济行为,而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资本的运作上,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冒险性,对政治的影响也更大,甚至控制着国家的命脉。他们运作手段隐蔽、多样,通过自己影响来垄断某一行业,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
《人间喜剧》是法国贵族没落、资产者发迹的真实写照,尽管巴尔扎克是上流社会的一分子,对贵族阶级充满同情,但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贵族阶级终将消亡,新兴的资金阶级和权贵将继续统治法国的现状。在他的小说中,他背离了自己的阶级,深刻地揭露资本家原始积累的血腥和丑陋,并对他们的阴谋和权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甚至鼓励法国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防抗压迫,追求社会的平等。在《人间喜剧》中,具有浪漫情怀的现实批判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用自己小说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虚伪,把文字变成投入权贵阶层的匕首和利刃,在这部作品中处处能看到批判的言词,对当时的社会的具有的意义。作为统治阶层,资产阶级贪得无厌,麻木不仁,对包括工人在内的劳动阶级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人们只能委曲求全,久而久之,沉默和忍让成为了人们的行为习惯,而巴尔扎克作为一个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家,并不缺少勇气,他承担起了唤醒人们反抗意识的勇士,热情讴歌了工人阶级在追求自由、平等、人权上所做的努力[3]。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劳动人们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愤慨,呼唤人们的国民意识,鼓励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奋斗。
2.规律严谨
大自然叶黄叶绿,循环交替。《人间喜剧》中社会的变迁也符合自然的变换规律。从人物来来讲,每个人的言行符合他所处的阶层,符合他自由的规律和法则;从阶层来讲,资本阶层注定要代替传统贵族阶层来统治社会,原始的资本阶层注定要被新一代的基本阶层所取代。大自然中万物的不同意象与小说所展现的意象符合,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不单表现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喜爱,也借助于他们的意象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贵族阶层、原始的资本阶层就是秋天的黄叶一样,注定要被吹散,在吹散的过程中,小说对他们的交锋进行了展示,通过他们之间的勾结、对抗来表现他们的虚伪、狡诈,借此直接抨击当时的社会的各种丑陋现象,呼喊出自己心中的价值观。在自然界中,秋天预示着破坏,使鲜花枯萎,树叶凋落。而《人间喜剧》中秋风则是指每次法国革命,革命的出现使得土地、资金开始重新分配,那些秋天过后长处的新芽绿叶则是每次革命后涌现的新一代权贵和资本基层,他们继续剥削地层的劳动人民。但作业也相信,春天发出的新芽和绿叶也有好的一部分,这些好的部分正是为社会那些积极好的力量。他希望秋天能带来新的绿色,更加的生机勃勃,望借助于革命来使社会更加的公平,让社会更加的欣欣向荣。但法国历次的革命并没有达到作者的要求,他们只是换了一波更加贪婪、虚伪的统治者,在希望一次次的破灭中,作者对他们的批判也更加的深刻和丰满[4]。《人间喜剧》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做,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社会需要进行改变,创造新天地的需要。《人间戏剧》正是承担了一部分革命的任务,作者对他们的批判就像是秋天,将他们像清扫垃圾一样清理干净,切除社会的毒瘤,让社会恢复生机,人们有尊严快乐地生活在秋天过后的天地里。与自然界里的秋天一样,《人间喜剧》勇于打破思想禁锢,鼓励人们对不同的命运进行抗争。从某种程度上看,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就像是沉默、平静的大海,他们沉睡着不断地被剥削着,但大海苏醒的那一天也终究到来,在苏醒的那一天,大海将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使得丑陋、虚伪的资产阶级而灭亡。大海不单与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契合,也是《人间喜剧》艺术魅力的真实写照。
秋天不单扫除了枯枝落叶,也唤醒了万物的萌芽新生,那些美好的、有益的将会留下,反动的、邪恶的将会继续被扫除,也符合《人间喜剧》的批判精神。尽管革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整体来看,还是的,因为秋天过后,社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那时人们生活平等,不再受到资产阶级的压榨,也说明了让世界天旋地转的革命是非常必要的。就像一场暴雨,可能会摧毁一些树木花草,而暴雨过后,生命力顽强的树木花草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良机。
3.形象对比深刻
有人说,从政治层面或社会层面理解是对《人间喜剧》的过度解读的,作者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只是想批判一些贪婪的基本阶层和虚空的贵族基层。但无论怎样,正是由于作家对社会万象的敏锐的嗅觉以及独特视角,作家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纵观巴尔扎克的个人作品,最引人入胜的还是对人物的刻画,而在《人间喜剧》中,关于人物刻画的段落比比皆是。本文以奥老头为例进行说明:
《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人间喜剧》的主题旋律和巴尔扎克式的艺术风格。
当高里奥老头住到伏盖公寓时,他分住在二楼一间最好的房间,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费,他衣着讲究,每天还请理发师来给他梳头发,连鼻烟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这所公寓里最体面的房客,人们都叫他高里奥先生。寡妇老板娘还向他搔首弄姿,想改嫁于他,当一名本地区的阔太太。
第二年年末,高老头就要求换次等房间,并且整个冬天屋子里没有生火取暖,膳宿费也减为900法郎。大家把他当做“恶癖、无耻、低能所产生的最神秘的人物”。
第三年,高老头又要求换到最低等的房间每月房钱降为45法郎,他戒了鼻烟,打发了理发匠,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人也越来越瘦,看上去活像一个可怜虫。
开始,他每个星期可以去女儿家一两次,后来改为一个月,都最后女儿连门都不让他进,最终他病倒了,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因为什么而发生这样的变化: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这是两个毫无人性、甚至可以说毫无廉耻之心的女人——一点一滴地榨干了自己的心血。
主人公高里奥老头白手起家,作为一个精明的面条商人,他在大饥荒的年代把握时机发了大财。他无比娇惯自己的两个女儿,不惜肝脑涂地地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分别成为了伯爵夫人和男爵夫人。两个女儿挥金如土的习性加上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倾轧,最终吸干了高老头最后一点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他的女儿、女婿再也不许他登门,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死在一个破烂公寓的小阁楼上,而女儿们甚至连葬礼都不出席。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对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抨击。通过对高老头形象与女儿形象的对比,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父亲把女儿视作掌上明珠,把所学的心血都放在她们身上,为了让她们嫁得好一定,不惜为女儿们置办奢华的嫁妆,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女儿无尽的欲望中,不在乎自己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直至自己的财产被女儿榨干,最后在孤单、贫穷中死去。女儿把父亲视作摇钱树,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与父亲的关系,父亲有钱时被视作上宾,随着父亲的钱逐渐被她们偷空,她们对父亲的态度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生命的最后,父亲没有了钱却闭门不见,让父亲孤单、潦倒地死在租来的公寓中。在最后,作者对大女儿、二女儿的嘴脸进行细致的刻画,她们以可笑、荒谬的理由决绝见父亲最后一面,这既引出了高老头最后的独白,又使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女儿的控诉,让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女儿们的不义,感受到金钱维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以及亲情的淡薄,也进一步讽刺了社会上层不认父母,只讲金钱的罪恶行径。
二、结束语:
文人墨客无病呻吟者居多,但巴尔扎克作为一个现实批判主义作家,在写作上却能从实际出发,没有矫揉造作的词汇,在文学中引入批判精神,对统治阶级的腐朽进行了揭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作用。《人间喜剧》不仅是当时社会法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文学殿堂里的一座丰碑,极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姜岳斌.《神曲》:辉映《人间喜剧》的星辰--从《逐客还乡》看但丁对巴尔扎克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4,(2):88-91.
[2]李赐林.《人间喜剧》中女性悲剧的三种类型[J].理论月刊,2007,(9):122-124.
[3]谢楠.《人间喜剧》与《茶馆》的结构艺术的对照研究[J].剑南文学,2013,(12):6-6.
[4]高正衡.通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法国十九世纪世俗文化[J].赤子,201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