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萨维尔:一个谶语

2016-05-09罗伊恒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摘  要:《生活在别处》的第二章“克萨维尔”,在结构上是桔瓣式的。连接这些桔瓣的“核”,是克萨维尔的存在。而克萨维尔又是全书主人公——雅罗米尔的一个影射。因此,解读了克萨维尔,也就抓住了这本书的主题。

关键词:克萨维尔;雅罗米尔;叙事学空间理论;桔瓣式结构;静止的肖像画

作者简介:罗伊恒(1986-),女,陕西汉中人,硕士,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02

米兰 ·昆德拉的作品,总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思索,对于人的生存之中至关重要的哲理命题的思索。《生活在别处》以主人公雅罗米尔的一生,向读者揭示了人存在的奥妙。第二章“克萨维尔”作为全书独立的一个篇章,对于解读雅罗米尔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是雅罗米尔在彼岸世界的一个影子,他的一生像一个谶语一样,预示了雅罗米尔的最终命运。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空间理论,通过对第二章“克萨维尔”的分析,揭示全书的主题。

一、桔瓣式结构(三维空间)

“戈特弗里德·本在谈到他的《表象型小说》(1949)时使用了一个比喻,他合适地描绘了已经从中取消时间顺序的结构:‘这部小说……是像一个桔子一样来建构的。一个桔子由数目众多的瓣、水果的断片、薄片诸如此类的东西组成,他们都相互紧挨着(毗邻——莱辛的术语),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是它们并不向外趋向于空间,而是趋向于中间,趋向于白色坚韧的茎……这个坚韧的茎是表型,是存在——除此以外,别无他物;各部分之间是没有任何别的关系的。”①在《生活在别处》的第二章“克萨维尔”中,它的结构也是一种桔瓣式结构。这一章节共有14个小节,叙述了三件事:1-4小节讲述的是克萨维尔在查尔斯桥旁的黄色房子里偶遇蓝衣女子,为了占有蓝衣女子,克萨维尔将其丈夫关进了衣橱;5-8小节讲述克萨维尔在火车上倾心于金发姑娘,为了能引起金发姑娘的注意和妒意,他下火车后在饭店与一个上了年纪、身着石榴红毛衣的女人跳舞,并双双进入一间小木屋;9-11节讲述克萨维尔在一间地下室里,为了能帮助被围困的同志冲破敌人的包围,决定身先士卒,为同志们探路。这三件事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逻辑联系,在结构上犹如桔瓣一样被并置在了一起。在后面三节中,作者还告诉我们,这三个事件在时间上是同时发生的,犹如音乐中的三重奏,一同奏响。例如作品原文中写道:“在他睡的这会儿,他同时在查尔斯桥的房子和山间的木屋里;这两层睡眠就像是竖琴上久久回响的两个音符;并且在这两个音符之上又添加了第三个音符:……”②接下来便开始了第三个事件的叙述。这种结构安排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型时间叙事模式,在小说中构造了一种空间化的立体效果。

同时,这三个小事件在空间上是延伸的,并且相互交织。第11小节结束时克萨维尔耳边突然响起了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事件到此突然被音乐打断。到了第12小节,又写道克萨维尔在睡梦中被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吵醒,睁开眼睛、走进窗户,发现这悲伤的乐曲是在金发姑娘的葬礼上奏起的。在这里,乐曲将两个事件连接了起来。12小节和14小节是通过一双手联系起来的。而到了第14小节,又凭借一本捷克语本子将第一个事件和第三个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到此为止,关于克萨维尔的故事结束了。虽然在情节上克萨维尔的故事到此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但是在结构上确是圆满的。三个事件犹如桔瓣并置在空间中,相互拥抱、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结构。

二、静止的肖像画(心像风景——红蓝黄)

从线性小说到空间化小说的转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从历时到共时的变化。空间结构的小说放弃了句法顺序,依靠的是对分离词组间关联的感觉。因果逻辑关系被打破后,情节之间的粘合依靠的是统一的主题(人物)。上面也说道,克萨维尔一章的桔子型结构,依靠的正是克萨维尔的存在这个主题。所有的叙述都是围绕克萨维尔而进行,客观存在的世界不再是小说着力刻画的对象,变成了主人公的附属物或是关系物。为了表现克萨维尔这个人物,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成为了一个个背景式的人物。在小说中,无论蓝衣女子,还是红毛衣女人,抑或是金发姑娘,既没有相关的肖像描写,也没有性格方面的说明。区分她们唯一的标志是颜色,她们被简化成三种颜色,成为了描绘克萨维尔这个主题的背景色。她们与克萨维尔的关系也是相似的,在重复一个主题——“背叛”。当蓝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自己舒适的小家,和克萨维尔远走高飞时,克萨维尔背叛了这个美丽的女人。克萨维尔明明喜欢金发姑娘,但是他却相拥红毛衣女人而舞。他对金发姑娘的背叛使姑娘献出了生命的代价。对于红毛衣女人,克萨维尔也是用一种游戏的态度对之,将其视为诱惑金发姑娘的一件工具。重复的主题在提醒我们,时间没有发展,而是静止的。在无时间的神话王国里,一切都是现在时态的、静止的,它们被统一在同一主题上——克萨维尔的存在。它们共同描绘出了克萨维尔的肖像画,赋予了小说类似画般的立体式、空间结构。

三、克萨维尔和雅罗米尔

戴维·米切尔森在《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中写道:“空间结构拒绝了这种变形,承认我们的存在并不是线形的。存在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任何特定因素对于其他无数因素都是有所触及的。……”“空间形式传达的是生活领域中的一种意义,而不是它的广度或它的‘长度。”③克萨维尔这一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它的空间结构形式传达的是生活的意义,即生活并不是单线形的、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充满了偶然性和各种可能。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生活仅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而是要努力去寻求多种可能性。这样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克萨维尔是雅罗米尔的幻想中的人物,是雅罗米尔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现实中的雅罗米尔因为母亲的缘故,无论在事业还是在爱情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他的一生都在受到他人的影响,也在不断地被他人背叛。所以在梦中,雅罗米尔为自己塑造了另一个自我——克萨维尔。和雅罗米尔不同,克萨维尔的一生都在主动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一切。他对三个女子的背叛,是他主动追求生活、主动创造生活的表现。作者通过雅罗米尔和克萨维尔的对比,其实是想告诉读者:生活其实并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亦可。小说的题目“生活在别处”,也就是这个意思。

四、结语

《生活在别处》的第二章,通过桔瓣状的空间结构勾画出了克萨维尔的存在。空间结构的多维性呈现出了克萨维尔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克萨维尔作为一个空间化的符号,以他存在的形式向我们阐释了这本书的主题——生活并不是单一的线型结构,而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空间。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像克萨维尔一样,不断地超越已有的生存空间、挑战自我的过程。

注释:

[2]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 2004年5月第1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9月第11次印刷: 101.

[1][3]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周宪主编.秦林芳编译.1991.年5月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次印刷:142, 166.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 2004年5月第1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9月第11次印刷.

[2]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周宪主编.秦林芳编译.1991.年5月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