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6-05-09
【忆秦娥 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品读红色经典,有利于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励志人生,我怀着深深的敬意诵读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
主席诗词以崇高豪迈的革命感情、遒劲伟岸的创造力量、超越雄奇的艺术思想、华美精巧的韵调辞采,形成中华悠久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忆秦娥 娄山关》是主席诗词艺术最精湛的一篇,其造境、炼词、写意都达到了艺术顶峰,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伟人豪放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令我沉醉不已。
《忆秦娥 娄山关》全词仅用了46字,如此简炼的文字,却创造了壮美雄浑、意蕴高远的画面。开篇“西风烈”让人仿佛置身凛冽寒风之中,仰望长空浩大无涯,耳听雁鸣哀凉清幽,“霜晨月”形象的勾勒出一幅晓月寒霜图,只闻马蹄散乱、军号嘶哑,一“碎”一“咽”将红军铁血征战娄山关的惨烈悲壮书写无遗……革命者何惧征程漫漫、雄关要塞如铁?失败已经过去,而今从头再来,“从头越”三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当伟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祖国山河之壮丽,低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场景怎不令人荡气回肠!没有特殊的内在情境,没有丰富的情感支持,那“西风、秋雁、霜天、残阳”就难以获得如此灵动的艺术效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就难以达到如此空前的艺术征服力,以至风靡革命诗坛,激励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勇往直前,走向成功。其艺术高度前不见古人,后难得来者,堪称中华傲立于世界的文化精品。
主席诗词之所以能激励斗志,是因为其中折射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毛主席一生心怀救国壮志,身历困苦舛桀,他所处的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让他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娄山关战役就是党和红军走向成功的转折点,当时毛主席历经人生低谷,政坛沉寂三年后,终于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中总结失败教训,否定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主席临危受命后于1935年2月打响的第一场战役就是娄山关战役,娄山关迎来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揭开遵义大捷之序幕,展示遵义会议的曙光,从此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忆秦娥 娄山关》正是主席当时复杂心情的艺术外化,完美诠释了一位卓越政治家负重前行时的复杂心情,充分展现了一位志存高远者不畏困难的磅礴大气,主席用诗词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苍凉沉雄的大写意境界。
主席诗词之所以能风靡诗坛,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他丰富的文化底蕴。圣书万卷任纵横,经天纬地慰生平,毛主席一生笃志嗜书、学贯中西,读遍诗经楚辞、李杜诗稿,深解苏柳词歌,长曲短赋……他在书海中遨游,在马背上吟诵,知识的广博令他见微知著,高屋建瓴,举重若轻;诗怀的浪漫使他心胸豁达、乐观向上,傲视群雄。他集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大诗人于一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彰往察来,鉴古知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诗词就是主席真实感情的写照和时代状况的折射。无论是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子生活,还是戎马疆场的军旅生涯,或是革命成功后入定京都,雄奇壮丽的诗篇伴他行走风雨人生,直到暮年仍然垂老不倦,用犀利的刀笔改写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主席诗词之所以能在岁月长河之中经久不衰,是因为其中透射出强悍不屈的民族精神。那是一种纵贯天地的浩然雄风,那是一种凛然不屈的磅礴大气,那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强烈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像搏击长空的海燕唤醒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像长鸣的号角催促每一位共产党员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更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投入到党的事业建设中去。
不畏艰难与险阻,豪歌一曲万里晴。让我们品读红色经典,传承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保持良好风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