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根与读书
2016-05-09
深秋,在菜市场看见成堆的菜根整整齐齐摆在地上。菜根又叫“咸菜疙瘩”,童年记忆中,它的价钱最便宜,洗净切丝,用辣椒油、陈醋一拌就是下饭的爽口菜。那时,喜欢吃刚腌好的菜根,还没有因盐水久渍而发红,吃起来也有一种青涩的辛香,一碟咸菜,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就吃得格外香甜。
小时候家蒸的馒头特别的劲道儿,有纯朴的麦香,偶尔会因为碱用的不适量而蒸得开了花儿,我抚掌大叫:馒头笑了!院子里的果树结出的李子,有一年不知何故天然地裂开,我也欢喜道:李子笑了。那时,李子和馒头是有表情的,人也开心得真切自然,每一餐都吃得下,每一晚都睡得着,随时都笑得出来,简陋的家里满是阳光,最素淡的往往是天下至味,在物质缺乏的岁月里,我们往往能够感受深刻的幸福。
小时候,只对两件事最感兴趣:一件是食物,另一件是读书。像《菜根谭》这样以食物命名的书会迅速吸引少年的我。第一次手捧《菜根谭》,曾经问父亲写的是什么?父亲答:是穷苦文人嚼着咸菜疙瘩写下的人生哲学。穷苦文人不屈从于生活的清苦,以顽强的坚持穿越生命,写下人生哲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开卷阅读,竟能从中读到一种不屈的尊贵。
最喜欢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词工句丽的美文,字句清新精致,读来唇颊留香;一种表面平实内里深刻,提升智慧,点亮心灵,如暗夜的一束焰火光芒四射;还有一种是作者不经雕琢的自然流露,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书,而是在读一个生命。能达到以上标准的书已经不多,若集三种特点于一身,就堪称书海之中的凤毛麟角,而《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垂丝千尺,意在深潭。”这就是明代大儒洪应明以《菜根谭》命名为书的意义所在。他把菜根比作世味,须培本固根,历经风雨方能解其中之味。《菜根谭》的精髓是说:人生自清苦历练中来,也自沧桑灌溉中得,因为备尝险阻和历经沧桑,故培植得人生之根本其味乃厚,其心超脱,其情畅达。
一直认为,对世界的认识,往往要靠行万里路才能得来。我常常揣测,《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行了多少风雨人生路,才能如此博学多思、意蕴高雅、沧桑厚重?洪应明一生坎坷,早年曾热衷出仕,晚来他皈依佛门,《菜根谭》写尽他对生活和生命最深刻透彻的感悟。持卷细细品读,就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将其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对我们悠悠阐述、娓娓道来,那些文字默默散发着恒久的热量,如滴滴甘霖滋润我们日渐干涸的心田。
书中有物我两忘、看淡荣辱的淡泊之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因为不惊与随意,使荣辱、去留皆成身外之物,“闲看”和“漫随”写尽物我两忘的洒脱心态。书中有培养节操、磨练本领的励志之言:“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操出”,告诉我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在艰苦和默默无闻的环境中培养,扭转局势的胸才伟略是从谨慎严密的做事态度中磨练而成。书中还有不犯法律、务要清廉的警醒之语:“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貽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玷污终身。”是说道德规范和法律不可轻易触犯,一旦触犯就会留下永远的耻辱;营私舞弊的场所不可轻易踏入,一旦沾染就会玷污一辈子的清白人格。
菜根香四溢,谭深深几许?这本书让我真切的感觉到,作者的内心如同一片深海,看似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朝时来,便可汹涌澎湃,排山到海。只可惜啊,一生襟抱未曾开!如果他还在,真想与他相对而坐,烫一壶热酒,暖一暖他沧桑疲惫的心灵。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相对于世界,人的一生是追逐而改变的过程,在不间断地追逐与改变之中就更需要安顿心灵。因为心安,才能感受生命的有趣,人心如果不安顿、不平静、不从容,任何趣味都会和生命无缘。因为性定,才能不被途中遇到的苦难挫折所击倒,而始终保持内心的清明。我想,人心和世相应该是相对的,人心小了,就会觉得世界大而沉重,压在心上不堪重负;人心大了,赏世上风雨雷鸣,也不过是小小的景致而已。
嚼一嚼菜根的香,珍惜当下的拥有。活在当下,到底什么更重要?看岁月沧桑变幻,时光不断掠夺着我们的拥有:青春、健康、活力与激情,甚至包括我们的挚爱亲朋……放下负担,舒展心灵,且行且珍惜,何不驻足凝望身边的风景? 嚼一嚼菜根的香,能升腾人生的希望。当溯雨寒冰突袭而至,要时时持有洒脱的心态,就像莱蒙托夫的诗所说的那样:“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嚼一嚼菜根的香,逝去的岁月仿佛萦绕唇齿之间,一切温暖而迷茫,迷茫如同前尘往事,温暖如同旧梦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