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土文化的危害

2016-05-09赵凯伦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国

赵凯伦

【摘要】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是一场有目的、有预谋的文化霸权行为。其主要方式是借助其文化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思想及其产品输出,如新闻、图书、出版、电影、电视、教育等,来传播、渗透,进而影响、控制别国人民的思想、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认清美国文化殖民的企图,并巩固我们本土文化的根基。

【关键词】美国 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控制

文化霸权是美国以达到按照美国意图控制世界的战略选择。而且,这种活动一直在持续进行,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如早期约翰逊、肯尼迪政府的“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强势做法,后有克林顿政府的“一个目标”、“三个支柱”的跟进。虽然手法不同,但其目的一致。实质就是通过控制“智力与道德的领导权”,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这是危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毁灭行为,我们必须警惕。

一、文化霸权与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是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命题,用以解释社会或国家的一种统治形式。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统治形式。在当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文化霸权是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文化殖民,只要拥有经济强势而又企图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文化霸权,就会使其他民族文化受到伤害。”这也就是说,统治阶级借助它们的文化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思想及其产品输出,来传播和渗透他们的以意识控制为特征的文化霸权,来影响、控制别国人民的灵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美国由军事霸权主义转向文化霸权主义,是因为运用政治和军事的高压手段实现对世界控制的战略受到挑战,而采用文化手段进行控制稍显温和,便于大众接受。这一点,恰恰也说明文化霸权主义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与冷战之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这就是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所判断的:“在冷战后的新世界里,冲突的根源不是经济因素,全球的主要冲突将会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发生,文明的冲突将支配全球政治,文化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支配框架,国家行为的主要基础。”由此看来,选择文化战略是有缘由的。

由于美国在军事、科技和教育领域中,有较强的实力,而且确实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而长期以往,在大众的视野里,形成了美国中心的认识。同时,美国也借势将文化扩张的企图,利用各种翻新的形式,将其所制造的形象画面、音像制品、激光唱片、书籍、杂志、计算机软件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据统计,美国生产和制作的电视节目占全球的75%,美国公司生产的电影占据了全球市场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美国占有全世界50% 的因特网用户。

以上美国这样在世界大众文化中的垄断地位和传播的速度,对于美国来说是达成文化霸权主义所期望的,但对于世界来说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当我们回顾历史上美国政治界和思想界的主张,以及他们的目的之后,如威尔逊总统用思想文化攻势来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我们就会明白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用心。

二、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实现的方式

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说,是由美国政治霸权、经济霸权以及文化霸权的霸权主义决定的,而文化霸权是美国实现政治霸权的另一种选择。按照中国学者廖志诚的研究,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政治根源,美国文化中心主义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独特的民族心理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内在根源。分解开来理解的话就是:第一,美国坚持他们一贯的霸权政治,虽然在二战以来,由于他国的崛起,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衰落,采用战争达到霸权的行为受到限制,但美国没有放弃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所以,他们转而开发一系列新的“软战争”利器,例如利用文化的手段,影响和控制,以谋求重新建立美国支配世界的霸权。第二,美国文化中心主义,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当作范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其他文化模式的标准,不仅对别国和民族的文化妄加评论,说东道西,甚至还否认其他民族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第三,美国人的民族心理,有强烈的等级观念、自以为是的使命意识和自私好斗的民族性格,在他们看来,美国文化是优越的,并用天命加以解释,认为美国文化征服世界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正因为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有如此深刻的历史根源,所以,他们在文化领域中渗透方式也是样式别出。

概括起来,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实现方式,典型的有以下四种。第一,他们转换策略,表面上采取技术援助,但实际上传播的是隐蔽在经济、技术背后的文化信息,并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第二,是借助于开放的互联网对外宣传美国。由于美国在国际传播媒体上的技术领先,从而使美国人能够设计出符合美国文化特点的互联网传播方式,进而“使人们一进入因特网就进入了美国文化的环境之中”第三,通过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扩大文化影响,也就是说扩大对外教育文化交流是美国文化渗透重要通道。在这方面美国也许多做法:(1)以各种基金会的名义支持文化渗透。(2)以各种项目的名义资助交流。(3)对外援助活动。这些有形的援助,化有形于无形之中,使他国人们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第四,输出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传播美国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出口国。电影是推进美国流行文化向国外传播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不仅多,而且目的性极强。如像《侏罗纪公园》、《天地大冲撞》、《龙卷风》之类的灾难片,就在向世界传播一种观念,即“只有美国才能够拯救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电视输出,又是另一通道。如电视剧《绝望的主妇》里,表现出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对自由与权力的追求,所反映的是典型的美式核心价值观。但在观众中,却有人对自私自利的加布丽尔并没有产生反感,反而认为她的真实让人觉得非常可爱。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表面上观众在消费剧情,实质上则是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美国化的价值观念随着这些备受欢迎的“大片”在逐渐向全世界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渗透。(4)即使是体育文化,也通过竞赛向世界各地的观众灌输美国的意识形态。第五,通过对英语语言的推广强化他们的霸权地位。如教学影像《老友记》,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可以说是学习原汁原味的美式发音的最佳材料,殊不知,不加选择地运用美式英语教材,也影响到本土文化。这正如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著作《权力的转移》中揭露的:“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三、简短的结语

鉴于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本性,我们认为要特别重视,隐藏在美国文化交流政策背后的政治企图,与此同时,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第一,加强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价值追求、价值共识、价值引领。第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一方面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另一方面,要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特点和规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同时,也要加强文化传媒如广播、电视台、网络等的管理,决不给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提供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2]张莉.后殖民话语与文化霸权——美国电影《Mulan》解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4):53-56.

[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63.

[4](美)约瑟夫·S.奈,约翰·D.唐纳胡主编.全球化世界的治理[M].王勇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04.

[5]简涛洁.霸权文化与文化威胁——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J].太平洋学报,2011(6).

[6]廖志诚.论美国文化霸权的产生根源及其实现形式[J].福建论坛,2007(2):76-78.

[7]关世杰.因特网与文化帝国主义[J].国际政治研究,1999(1): 121.

[8]康有金.从美国电影大片看美国文化霸权[J].电影文学,2006 (5):23.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