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梵高(节选)

2016-05-09冯骥才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米勒梵高精神病

冯骥才

在他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被精神错乱折磨得痛不欲生,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他对艺术的爱!在面对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说:“绘画到底有没有美,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

这便是一个神经错乱者最清醒的话。他甚至比我们健康人更清醒、更自觉。

梵高的最后一年,他的精神的世界已经完全破碎。一如大海,风暴时起,颠簸倾覆,没有多少平稳的陆地了。特别是他出现幻觉的症状之后(1889年2月),眼中的物象开始扭曲、游走、变形。他的画变化得厉害,布满画面蜷曲的线条,都是天地万物运动不已的轮廓。飞舞的天云与树木,全是他内心的狂飙。这种独来独往的精神放纵,使他的画显示出强大的主观性;一下子,他就从印象派画家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等等所受的客观的和视觉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但这不是理性的自觉,而恰恰是精神病发作所致。奇怪的是,精神病带来的改变竟是一场艺术上的革命,印象主义一下子跨进它光芒四射的后期。这位精神病患者的画非但没有任何病态,反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热情与健康的力量。

对于梵高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画家,他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响彻了梵高整个艺术生涯。他无数次地去画米勒《播种者》那个题材,因为这个题材最本质地揭示着大地生命的缘起。故此,燃起他艺术激情的事物,一直都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他一直呼吸着生活的元气,并将自己的生命与这世界上最根本的生命元素融为一体。

当患病的梵高的精神陷入极度的亢奋中时,这些生命便在他眼前熊熊燃烧起来、飞腾起来,鲜艳夺目,咄咄逼人。这期间使他痴迷并一画再画的丝杉,多么像是一种从大地冒出来的巨大的生命火焰!这不正是他内心一种生命情感的象征么?精神病非但没有毁掉梵高的艺术,反而将他心中全部能量一起暴发出来。

或者说,精神病毁掉了梵高本人,却成就了他的艺术。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残酷的毁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处”。他在神智上虽然颠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则却一点儿都不乱,他对色彩的感觉甚至都是精确之极。这简直不可思议!就像双耳全聋的贝多芬反而创作出博大、繁复、严谨、壮丽的《第九交响乐》。

倘若他病得再重一些,全部陷入疯狂,根本无法作画,美术史便绝不会诞生出梵高来。倘若他病得轻一些,再清醒和理智一些呢?当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在画布上电闪雷鸣的梵高了。

他叫我们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一根电杆,核爆炸废墟中唯一矗立的一幢房子。当他整个神经系统损毁了,唯有那根艺术的神经却依然故我。

这一切,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

(选自《巴黎,艺术至上》,有改动)

猜你喜欢

米勒梵高精神病
梵高的世界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星月夜》和梵高
精神病
被盗窃的梵高
都有精神病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