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2016-05-09欧阳娟
黄 骥 欧阳娟 阳 军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 2)检验科 天门 431700 3)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 431700
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黄 骥1)欧阳娟2)阳 军3)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 2)检验科 天门 431700 3)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 431700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发病后3.0~4.5 h,对照组于发病时间4.5~7.0 h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也可发挥作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血流流变学指标。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既往认为,溶栓治疗为急性期改善脑梗死预后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溶栓时间窗狭窄,限制了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会[2]。近年来的报道显示[3-4],急性脑梗死在4.5 h内的时间窗给予及时、合理的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80例,分别于发病后3.0~4.5 h及发病后4.5~7.0 h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80例,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均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5]。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8.3±5.6)岁;发病时间4.5~7.0 h。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4~72岁,平均(57.7±5.2)岁;发病时间3.0~4.5 h。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既往有颅内出血、头颅外伤史,2周内行外科手术治疗及3周内有泌尿系统、胃肠出血患者;(2)口服抗凝药物,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1.5,48 h内接受肝素治疗,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患者;(3)既往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4)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患者;(5)合并活动性出血/外伤患者;(6)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1,血糖<2.7 mmol/L,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1 mmHg=0.133kPa);(7)CT检查发现高密度梗死病灶,或出现大于大脑半球的1/3梗死低密度病灶;(8)NIHSS评分>26分者。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85岁,发病时间7.0 h以内;(2)入院时无意识障碍,血压<180/100 mmHg;(3)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1 h以上;(4)实验室辅助检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明显低密度改变;(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4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间为发病后3.0~4.5 h,对照组溶栓时间为发病后4.5~7.0 h。溶栓治疗所用阿替普酶购自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剂量0.9 mg/kg,1次/d静滴。治疗24 h后复查头颅CT,未见脑内出血后,给予拜阿司匹林0.2 g/次,口服,1次/d,连续治疗14 d后改为0.1 g/次,1次/d,口服。
1.5 观察内容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采用NIHSS评分、GCS评分、MRS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6-8]。采用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治疗效果[9]: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及以下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mPa·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为粥样硬化斑块及血小板聚集[10]。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域脑细胞部分坏死,部分发生可逆性缺血损伤,即形成缺血半暗带[11]。临床报道显示[12-13],急性脑梗死患者于早期恢复梗死区域血液灌注,可挽救部分损伤的脑细胞,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目前抢救缺血半暗带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早期溶栓治疗,但对于溶栓治疗时间窗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部分学者认为[14],超早期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标准治疗方法,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时间窗限于发病后3~4.5 h内,若超过该时间窗则溶栓治疗失去最佳时机。部分学者认为[15],由于缺血半暗带存在个体差异,发病时间>4.5 h患者仍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治疗仍然有效。
阿替普酶为临床常用的第2代溶栓药物,可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纤维蛋白,可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发挥溶栓效果。可特异性作用于血栓形成部位,局部溶栓效果更佳,90 min血管再通率>80%。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显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时间窗在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梗死区域血液流通,恢复缺血半暗带血供。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NIHSS、GC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辅助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改善显著,但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也可发挥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流流变学指标与常规时间窗溶栓治疗者无显著差异,可有效改善超时间窗溶栓患者预后。
[1] 张文华,孙冠军,崔海峰,等.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792-795.
[2] Zhen Y, Zhang N, He L, et al.Mechanical thrombectomy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in the venous sinu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J].Exp Ther Med, 2015,9(3):1 080-1 084.
[3] Bai J, Lyden PD.Revisiting cerebral post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new insights in understanding reperfusion failure, hemorrhage, and edema[J].Int J Stroke, 2015,10(2):143-152.
[4] 罗伟良,李梅,王立志.8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22-524.
[5] Kulkarni GB, Yadav R, Mustare V, et 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 patient with left atrial myxoma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Ann Indian Acad Neurol, 2014,17(4):455-458.
[6] 张学红.阿替普酶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64-65.
[7] 史宝和,陈晓红,李成洋,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35-636.
[8] Sairanen T, Strbian D, Ruuskanen R, et al.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 with adjuvant anticoagulation in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J].Eur J Neurol,2015,22(3):493-9.
[9] 张锦丽,闫敏,王璐琰.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1):79-81;88.
[10] Saarinen JT, Sillanpää N, Kantola I.A male Fabry disease patient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Clin Neurosci, 2015,22(2):423-425.
[11] 谢江文,马甲,颜颖颖,等.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246-248.
[12] 宋叶平,李焰生.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781-783.
[13] Garge SS, Shah VD, Surya N, et al.Role of local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hemorrhagic venous infarct[J].Neurol India, 2014,62(5):521-524.
[14] Mattila OS, Sairanen T, Laakso E, et al.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related hemorrhage after stroke thrombolysis: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Neuropathology, 2015,35(1):70-74.
[15] 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 054-1 056.
(收稿 2015-01-23)
R743.33
A
1673-5110(2016)07-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