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NIHSS评分的影响
2016-05-09肖斌
肖 斌
山东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菏泽 27400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NIHSS评分的影响
肖 斌
山东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VEGF、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VEGF、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与氧化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发挥脑保护作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炎症因子;NIHSS评分
急性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软化坏死,多由动脉硬化引起[1]。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均较高,占脑血管病的75%,神经功能多受到损伤[2],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以保护神经功能、减轻脑缺血与水肿及保护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为主要原则,但尚无统一治疗方案[3]。我院近年来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所修订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②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③首次发病或有卒中史但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且发病72 h内、意识清楚者;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①重度昏迷患者;②合并脑疝患者;③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④脑肿瘤患者;⑤有脑出血倾向者;⑥严重精神障碍者;⑦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⑧有溃疡史、消化系统出血史者;⑨近期内有过溶栓、降纤、抗凝血、药物或其他可能影响效果评价的药物应用史。
1.1.3 分组:选择我院2012-04—2014-04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0~75岁,平均(63.4±5.6)岁;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慢阻肺5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0例,额叶6例,脑干4例,颞叶3例,小脑2例。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25.1±3.7)分。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7岁,平均(63.5±5.8)岁;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8例,慢阻肺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1例,额叶7例,脑干4例,颞叶2例,小脑1例。NIHSS评分(25.2±3.6)分。2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并发症及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奥扎格雷注射液、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结合实际病情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入100 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VEGF、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测定方法: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4 mL静脉血,半小时内离心,2 000 r/min,时间15 min,提取血清并保存于-70 ℃下待测。VEGF、TNF-α水平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予以检测,VEGF水平处于(120.1±29.0)pg/mL、TNF-α水平处于(17.8±5.6)pg/mL为正常。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5]予以评价,包括意识情况、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等方面内容,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疗效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6%~46%;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以内;恶化:NIHSS评分增加。治疗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治疗1周与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VEGF、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VEGF、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
2.3 2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组织供血异常造成缺血、缺氧最终引发脑组织坏死、软化,患者伴相应临床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症候。局部血管闭塞后梗死中心区域细胞会由于缺血而死亡,周围半暗带血流下降从而引发连锁反应[6]。缺血区域血流再灌注时还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基于此,抢救缺血半暗带并避免再灌注损伤以防止梗死灶继续扩大、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关键[7]。
脑梗死后,局部脑组织会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发“瀑布式”连锁反应[8],同时自由基的增多也会引发抗氧化平衡紊乱,以上问题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重要原因,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典型炎症因子[9]。VEGF主要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调整血管渗透性来发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脑组织缺氧时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会分泌VEGF,血管渗透性得以增加,促进血管新生,缺血脑组织水肿加重[10]。TNF-α为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可触发众多反应通路[11]。急性期TNF-α仅通过诱发并促进炎症反应、凝血反应及凋亡途径加重损伤;后期还具有迟发性免疫抑制、抗氧化、促进神经生长、重塑等保护性作用。因此,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机体VEGF与TNF-α均会随疾病发展而升高。动物实验证实[12],依达拉奉可阻止大脑动脉闭塞大鼠缺血诱导情况下脑室下区域VEGF表达,减轻缺氧所致“瀑布式”炎性连锁反应,同时也避免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对组织所造成损害。研究证实[13],自由基在脑梗死后蛇精功能损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由基可对脑内细胞膜磷脂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中所含不饱和双键进行直接攻击而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因此遭到破环,脑水肿加重。依达拉奉具有清除OH-活性作用,可为氧自由基提供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无活性依达拉奉自由基[14],并最终形成终产物OPB经尿排出体外,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减少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此外,依达拉奉为第一个经循证医学证实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5],静脉给药后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由花生四烯酸所引起脑水肿及其代谢中间体所引发氧化性损害因此得以减轻,最终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情况的发生,发挥抗缺血作用,减轻脑神经损伤,因此依达拉奉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均得以大幅降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进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发挥脑保护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陈景红,李娜,孙素娟,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6):425-427.
[2] 王雪丹,王培培,张勇,等.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IF-1α和Caspase-3水平影响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2(7):90-92.
[3] 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35(6):461-463.
[4] 吴佳慧,张金涛,许锬,等.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61-864.
[5]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
[6] 赵晓晶,李群喜,张丽,等.八种量表对急性脑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10(3):172-175.
[7] 郭舜源,陈波,史宗杰,等.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2):1 314-1 318.
[8] 方玲丽.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4,06(01):67-68.
[9] 唐晓春,练学淦,姜晴晴,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08(3):176-178.
[10] 杜月菊,吕翠环,马玉腾,等.BN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 432-1 434.
[11] 程冉冉,李焰,周燕,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2 974-2 975.
[12] 陆云南,马涛,许虹,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8(6):121-123.
[13] 熊劲,江显萍.疏血通、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 109-5 110.
[14] 王江敏.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 468-5 469.
[15] 马彪,刘学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28):41-42.
(收稿 2015-02-10)
R743.33
A
1673-5110(2016)07-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