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世民的人才观思想及启示

2016-05-09桑韵欣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才

桑韵欣



李世民的人才观思想及启示

桑韵欣

摘要:历史的沧桑造就了无数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帝王中的佼佼者,是公认的明君第一人。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提倡和实践“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李世民执政期间,他对政权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史为镜,对《唐律》进行了修订,减轻了赋税,虚心接受臣子的意见和建议,带动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贲粮”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李世民进步的人才观思想和人才政策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贞观之治;人才;任人唯贤

贞观之治的出现,是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共同的创造。这与唐太宗选才得当,驭才有道是分不开的。唐太宗识人兼明善恶,选才行俱备,广辟渠道,用人不疑,堪称大师的水准。更用科举之制,网尽天下的英才。这些有才之士,都归于唐太宗一人之下,各尽其才,造就了繁华盛世。唐太宗以博大的胸怀,克一己私欲,求天下大治,造就一批良臣名将,在他的周围,魏征、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等人,构成了贞观统治集团,开创了大唐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一、 求贤若渴,驱驾有道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叫做“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这是他用人秉持的宗旨和原则。“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奠定了唐太宗扩大用人范围的思想基础。贞观三年间,唐太宗鼓励百官上书谏言,提出政事的得与失,中郎将常何不善文墨,于是让自己的门客马周带草奏事二十余条,常何向唐太宗提出后,竟条条都符合唐太宗的心意。唐太宗对此事感到奇怪,因为常何乃是习武之人、对于文墨没有研究,便问常何实情,常何如实相告。唐太宗感到这是一个人才,立即宣见马周,当马周迟迟未到时,曾一连四次派遣随从去催促。李世民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人说过:“我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唐太宗这个伯乐,像马周这匹千里马也就会湮没无闻。正是遇上了“驱驾英才”的唐太宗,马周才由“一介草茅”而一鸣惊人。他放弃从官中选官,把网罗人才的范围转向民间,招贤纳士,才会出现人尽其才的局面。

二、 一视同仁,唯才是举

“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旧异情?”这是唐太宗广开才路的重要经验之谈。唐太宗刚刚登基之时,就使用了一批秦府有才学的故旧,对其中的庸才低能者并不授予官位。有人建议对这些故旧都应该授予官职。唐太宗十分反对说:“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这些故旧在碰壁后,并未学聪明起来,反而满腹牢骚,口出怨言。唐太宗反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德才并举,新故同进。在古代,帝王无不重汉轻夷,唐太宗对汉族将领的任用不乏其例,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夷将的重用,通过对夷将的功勋和智勇的考察,唐太宗将夷将分任朝廷的高级将领和地方的都督之职,派遣他们带兵出征和守卫边疆。唐太宗对夷将的任用,同汉族将领一样任人为贤、唯才是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巩固了国家稳定和统一的政治局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稳定和团结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思想也体现了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智慧和思考。

三、 兼明善恶,舍短取长

所谓“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任贤致治。人才能否施展才能,关键在于选用者的赏识能力。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归纳起来就是:知人要兼明善恶,用人要舍短取长。指出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唐太宗对辅佐大臣的才干得失,总是区分优劣的,如他评价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而总兵攻占,非所长也。”他评价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既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这些评价无不恰到、中肯,也是唐太宗兼明善恶,舍短取长的表现。

在唐太宗看来,遵循“舍短取长”的用人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就是舍短取长的范例。房、杜二人的短处就是不善理狱和处理杂物琐事,长处是多谋善断,于是唐太宗扬长避短,让房、杜二人互相配合,共掌朝政。正是由于唐太宗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所以充分发挥各人所长,出现了贞观一代“茂绩殊勋,冠冕列辟”的盛况,“舍短取长”的方针得到了实效的生动体现。

四、启示

事业兴衰在于用人。虽然时代在更替,但从古至今阐述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值得社会各界学习和借鉴,我们应该改变选人用人上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形成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使得优秀的人才不断涌现,人尽其才,推进我们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李世民的人才观对我们当代社会有三点启示。

(一)界定人才的含义。各界针对人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辞海》中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中认为“有才学的人”的人便是人才;在人才学中对人才的定义是:能够凭借自身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当今社会,我国对人才有了明确的概念:“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显而易见,能力和业绩都是衡量人才的新标准,这也是对人才的重新定义。

其实,从古至今,我们对人才的定义都是一脉相承、由浅入深的,无论是辅佐李世民的贤臣良将还是当代社会的优秀工作者们,只要是具备相应的专业才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任何用人单位都该视若珍宝。

(二)确立人才的标准。李世民能够识人、用人、容人,所以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在他身边,有一心为国操劳,后勤工作做得非常不错的房玄龄;敢于直谏的魏征;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的李靖等。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用人方面,有他一套独特的用人标准。

在21世纪,新的企业人才的标准就是素质好,富有才干,占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认识到各类人才的特点,重视各类人才的特长、不片面追求人才的全面性,做到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坚持要用德行、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价值的新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实现最大的盈利。

(三)树立人才的意识。重视人才是唐太宗人才思想的核心。“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坚持的宗旨。可以看出,他把得人当作是治国的根本源头,表现出他对人才的极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五、结束语

正是吸收了各方的智慧和精华,才有了李世民的人才观思想。人才观的思想提高了各级官吏的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和施政才能,改善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使得朝廷的决策更能体现民心。同时,我们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主张,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双.唐太宗的人才管理思想[D].辽宁科技大学,2012.

[2]张新伟.李世民与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视界,2011.

[3]王楠.唐太宗教育思想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桑韵欣(1992.1-),女,汉,河北经贸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加快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周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