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典型传统大裆裤结构研究
2016-05-08吴婧溪邵新艳北京服装学院
吴婧溪、邵新艳,北京服装学院
我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由于近现代的断层,基本已退出现代人的生活,这种缺失对民族文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并且历来对中国传统服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制、款式、图样上,对于结构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研究对象又大多集中在上衣、裙上,因此本文选择以大裆裤为例,从结构和造型的角度来挖掘其文化内涵。选择近代的原因之一是实物和文献资料详尽,二是这一时期传统大裆裤在结构上仍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服装的平面体系。
1 近代大裆裤概述
1.1 近代大裆裤的定义和特点
中国传统裤装分为开裆裤和合裆裤两大类。开裆裤产生于古代中原地区,存在两种形制:有腰无裆的“袴”和无腰无裆的“胫衣”;合裆裤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形制为两条直筒型裤筒中间加对折三角形裆片,由于合裆裤更加便于劳作,慢慢在中原地区开始普及。近代大裆裤属于合裆裤的一种,在受西裤影响之前,近代民众所穿长裤基本都是这种大裆、宽腰的合裆长裤。
近代大裆裤款式宽松肥大,种类繁多,图1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几件近代时期的大裆裤。根据所用面料的不同,大裆裤有棉、麻、丝绸、皮之分;根据季节不同,又有单、夹之分,所谓“单”就是指只有一层,没有表里之分,而“夹”则指有两层,内里一般用比较柔软和吸汗的面料,有时还会在里外两层面料间夹入棉花,用于保暖。一般情况下,大裆裤的腰头多用另一种与衣身不同的棉布,可以起到防滑和吸汗的作用。
图1 近代时期大裆裤
1.2 近代大裆裤的风貌和穿着方式
中国的传统服装观念认为贵族女性必须在裤子外面穿上裙子,而劳动妇女则可以直接将裤子外穿。随着封建阶级的覆灭,女裤不再具有身份标识的作用,所有的中国女性都可以将裤子外穿。这一时期裤装在民众之间更加普及,不论男女都着大裆裤。如在山东地区的地方文献中有过相关记载,“男子下身穿宽腰宽裆、不分反正的挽腰长腿裤,用布扎腰,带子系在腰上。农村妇女有扎较长的红、绿色腿带子的习惯,由裤口缠到腿肚”。如图2-a是1935年《青岛画报》上一女子着装图,里面女子所着为一条白地黑点宽裤脚的裤子。图2-b和图2-c是清末民初时期年轻男子身穿大裆裤的图片。从近代时期的文献和图片资料中可以看出,大裆裤成为这个时期最普及的传统裤装。
图2 近代时期民俗照片
大裆裤腰部十分肥大,在穿着时需要将腰部多出来的部分先向右折叠,再向左折过去,然后用布带子扎紧。另外,有些地区的人们喜欢在裤脚处打绑腿带,一般的绑腿带不加任何装饰,而大户人家的绑腿带用丝绸或棉布,一般会在上面刺绣一些图案,或在末端加流苏。绑腿带的打法是从小腿肚开始,一直打到脚踩处,打绑腿带一方面可以驱寒保暖,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礼节的象征。
2 近代大裆裤结构分析
2.1 大裆裤的基本结构特征
近代大裆裤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个:腰头、裆片和裤片。从整体款式结构上来看,特点是腰头肥大,腰部不开口,腰头宽度一般在15~20 cm;裆分大、小裆片,不分前后;裤管肥大,两侧没有裤缝,有些裤子裤脚处有绑腿带,有些女裤裤脚处还有贴边。这种裤子男女都可穿着,但女裤的裤脚比男裤裤脚大一些,通常宽约一尺。
图3-a为近代汉族本白色生丝带绑腿大裆裤,通过实物测量绘制出款式图和结构图。通过图3-b款式图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条大裆裤结构由裤腰、裤腿、拼裆和绑腿带四部分组成。其腰部不开口,裆部为大小拼裆,裤管两侧没有分缝,裤脚处缝有绑腿带,裤子不分前后。
图3-c为结构分解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裤子腰头宽13.5 cm,腰围128 cm,按照现代的人体标准去推测当时人的腰围,那大裆裤的腰围几乎是人体尺寸的1.5~2倍。立裆宽40.5 cm,裆部是平面结构,由一大一小两片裆片拼接而成。裤长109 cm,裤口宽21.5 cm,裤口贴边宽3.5 cm,裤口绑带长78 cm。腰头A、裤片B和C均为直丝,大小裆片D、E为斜丝,充分利用面料的幅宽来裁剪。
图3 本白色生丝大裆裤
根据实物测量数据对上文中本白色生丝大裆裤进行复原,如图4是复原后的平面展开图,可以看出裤子平铺时是一个平面造型形态。如图5是人体穿着效果图,可以看出其造型与平铺时完全不同。由于人体作用,裤子的内部空间结构产生了变化,从之前的二维平面变成了三维立体的效果。从整体外观上看,裤子呈现上松下紧的状态,腰、臀、腿部造型流畅自然,腰部由于腰带的系扎出现很多褶裥,裆部造型宽松,类似现代的吊裆裤。由于面料的悬垂性,在腰、臀和大腿的位置产生了很多自然褶,这些褶随着人体的活动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图4 大裆裤复原展开图
图5 大裆裤着装效果图
通过以上对本白色生丝大裆裤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近代传统大裆裤款式宽松,腰头肥大,裆部较深,其结构主要由腰头、裆片和裤片三部分组成,以直线裁剪为主,属于平面结构体系。
(2)大裆裤外观结构呈现整一性的特征,在整一性结构内部又有分片,主要考虑到是面料幅宽的问题,尤其是裆片分大、小片,充分利用面料的布幅,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节约意识。
(3)大裆裤穿着于人体时,外观造型呈现上松下紧的效果,服装与人体之间形成了新的内部空间结构。随着人体的活动,这些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外观造型的变化。
2.2 大裆裤结构与现代裤子结构对比分析
2.2.1 结构型
传统大裆裤是平面结构形式,其结构由直线拼接而成,裤子整体合体度较低;而现代裤子则是立体结构,采用曲线裁剪方式,裤子合体度较高。图6是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的样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大裆裤样板比较宽松,均为直线拼接而成;而现代裤子样板更加合体,有省、横档等结构,由曲线裁剪而成。下面分别从腰部、裆部和腿部来分析两者结构的不同。
图6 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样板对比图
(1)腰部结构 传统大裆裤腰部造型呈长方形状,腰围非常大,几乎是人体腰围的1.5~2倍;而现代裤子的腰部结构基本采用曲线结构形式,腰部合体。图7是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腰部造型结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传统大裆裤的腰头呈长方形状,腰部是一个平面结构,宽大且不合体;而现代裤子的腰部结构是根据人体的特征来设计,人体的腰腹部是一个立体型,因此为了符合人体结构,在裤子前后片都设了省道,保证裤子成型后是一个立体结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传统大裆裤的腰部是一个宽大的平面结构,而现代裤子的腰部是一个合体的立体结构。
图7 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腰部造型结构对比图
(2)裆部结构 如图8-a是传统大裆裤裆部结构示意图,由图看出裤子的裆部是一个平面结构,没有横档,因此为了使人体的活动不受限制,只有将裆深加大,将裆部做宽松。如图8-b是现代裤子裆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现代裤子裆部是立体结构,裆部除了有裆深外,还有横档和裆弯结构,裆弯量完全由人体纵向从前中腹部到后中臀部的曲面结构来决定。
图8 裆部结构对比图
(3)腿部结构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腿部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侧缝线。大裆裤裤片是完整的一片,不分前后,侧边不分缝,侧缝线是一条直直的折线;而现代裤子分前后片,侧缝线是一条符合人体曲度的曲线。从整体腿型来看,传统大裆裤是直线结构,更加遮蔽人体;现代裤子的腿部是曲线结构,更加合体。
2.2.2 内部空间结构
服装的内部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及服装内部各形态之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结构既能够影响人的肢体活动幅度,又能够决定服装的造型特征。
传统大裆裤的平面结构形态与人体的立体形态不同,加之大裆裤结构宽松肥大,因此裤子与人体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内部空间,这个空间把人体体形特征隐蔽、模糊与减弱了。由于面料的悬垂性,因此裤子与人体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相对自由,属于流动型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使得裤子在造型的变化上更有多样性。如上文图5的大裆裤,体现出强烈的流动型空间结构的特征,这种空间形态为人的肢体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肢体活动能促使服装变幻更多意想不到的造型。
而现代裤子与人体之间形成的空间结构相对固定,这是由于现代裤子的结构是通过精确的测量设计而成的,裤子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结构,其内部的空间形态相对固定,无论是挂着还是穿在人体上,静止还是运动,其外部造型不会产生太大变化,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空间结构。
因此,传统大裆裤和现代裤子在内部空间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大裆裤的内部空间结构相对自由多变,属于流动型空间结构,这种不确定的空间结构往往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现代裤子的内部空间结构相对固定,人的行为介入之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关系相对较稳定。
3 从功能性和审美性角度解读大裆裤结构
3.1 功能性角度
3.1.1 舒适性
我们现在穿的裤子,大多都是采用西方立体裁剪技术,在精确的人体测量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主要强调人体的曲线美,追求裤子的合体度,而中国传统大裆裤则是采用平面结构形式,更多依靠面料本身的幅宽来裁剪,最大限度的利用面料。裤子整体结构宽松,与人体间形成的空间较大。通常情况下,裤腰围尺寸几乎是人体净腰围尺寸的1.5~2倍;裤裆部较深,从腰围到裆底的垂直距离较长,人体裆底与裤裆底间距很大,这种宽松的结构保证了人体在活动时基本不受限制。从穿着的舒适性角度上讲,大裆裤的宽松结构在满足人体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人对舒适自然的追求。
3.1.2 蔽体性
由于传统大裆裤造型宽松肥大,横向遮蔽人体,纵向覆盖肢体,不过分包裹人体,因此对体形特征起到隐蔽、模糊、减弱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遮蔽身体的缺点,使人体显得修长、自然。不同于现代裤子凸显人体的特点,大裆裤对穿着者的体形要求不高,适应人群也更加广泛。人们在穿着大裆裤时心理上和身体上都更加放松。
3.2 审美性角度
3.2.1 动态美
通过上文中对大裆裤和现代裤子内部空间结构的对比分析得知,大裆裤与人体之间形成的空间结构较大且具有多变性,所以随着人体的行走、跳跃、伸展、弯曲等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动态效果,并且由于面料的悬垂性,会产生很多丰富的自然褶,这些褶皱主要集中在裆部和腿部,随着人体的活动,这些褶皱也会产生流动的美感。
3.2.2 和谐美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追求和谐美。服饰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起直观表达服装造型,更加强调服装寓意的表达。近代大裆裤亦是如此,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力求在造型上体现和谐美感。使用直线条,宽大的造型,使人体显得修长、自然、端庄,通过穿着在人体上形成自然的衣褶效果,来表达服装与人体相互作用,和谐统一的精神内涵。
4 结语
近代传统大裆裤采用平面结构,服装外观自然、整一,宽大的造型遮盖人体,表现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点。其在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外,更加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研究传统大裆裤的结构造型特征,有利于从结构造型的角度来指导现代裤装的设计,有利于在追求技术层面的同时,达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
[2]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
[3]张文瀚.汉族裤装历史演变与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
[4]张俊杰.中国传统裤装造型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
[5]刘建铅.服装内部空间形态与服装造型设计关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
[6]谢念雅,刘咏梅.基于汉服特征的服装结构研究[J].大众文艺,2011(17):296-298.
[7]胡晓.浅谈平面结构形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J].艺术与设计,2010(9):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