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有幸福能力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2016-05-07杨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才艺起跑线分数

杨梅

1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三学生蒋华文因对导师不满,跳楼身亡。2月24日,史学天才西安中学高中生林嘉文因患抑郁症跳楼自杀。2月25日晚,武汉市15岁女学霸初三学生小夏,因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感觉压力大而从18楼家中跳下……

多年前看过台湾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视频,他在开始讲座前先问了家长一个问题:“诸位家长,你们觉得是将大把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让孩子的成绩从95分变成100分重要,还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德行的人重要呢?”家长们争先恐后回答,几乎所有家长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后者更重要。蔡老师微微一笑说:“看来你们都是高人,可据我所知,你们当中98%的人都在做着前面的工作,并乐此不疲。”台下的家长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个视频的开场至今记忆犹新,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也是蔡老师所说98%的家长中的一员。蔡老师这一问如当头棒喝,将我从迷惑中惊醒。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思考: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我们苦苦追求的分数和才艺难道真的就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跑线吗?

要论分数和才艺,这些自杀的孩子大都是学霸、天才或者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没输在起跑线上,可他们又分明输掉了整个人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德行。如果把孩子比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满树繁花和累累硕果就好比是孩子的分数和才艺,正常情况下,树上的果子自然是越多越好,可如果大树的根基不深,果子越多果树越容易被风雨雷电摧毁而倒下。

或许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确实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

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高中教育大学化,到了大学突然发现好多学生连基本的待人接物、礼貌礼仪都不懂,更遑论豁达的心胸。

前两天,看了一位作家的文章,颇受启发。

十二岁的女儿临睡前突然问她:“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的结局吗?”她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

女儿马上对她表示鄙夷:“大部分书的结局是,谁谁经过奋斗发财了,谁谁成了名人,或者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就是受了这些书的影响。而《老人与海》的结局是:老人一无所有,他浑身是伤,很累,回去就睡着了,他不在乎别人看见他的眼泪。”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和那位老人一样,一无所获,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我们搏击过,出过力,流过汗,甚至伤痕累累,仍默默无闻,既没有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物,也没有成为牛顿那样的人物,甚至还会在奋斗中受伤,这算不算成功?

倘只看过程,不看结果,那么,受伤的老人、奋斗过的人、不虚度年华的人,都应该是成功的吧。

同样,在唯“升学论”主宰社会价值观的当下,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成绩来评价其好坏。成绩好的学生永远是老师的“宠儿”,成绩差的学生则遭到奚落和冷遇。难怪中国出不了爱迪生、比尔·盖茨、乔布斯了。当老师以及家长们被“分数”所指挥的时候,谁还会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呢?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中国教育的悲哀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幸福。

雖然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并没有直接把压力抛给孩子,但是却有意无意地、有选择地给孩子呈现信息: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的,却没有告诉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即使摆个小摊仍然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我们常常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父母就要付出更多辛苦,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辛苦是爸爸、妈妈能承受的;我们常常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却没有告诉他们努力的过程更重要,这样的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让孩子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德行深厚的人,这样孩子就会拥有幸福的能力,而拥有幸福的能力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猜你喜欢

才艺起跑线分数
才艺咖
才艺咖
才艺大展示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才艺展示
算分数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