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导弹美女”王晓丽的诗意爱情
2016-05-07张亚斌
张亚斌
她是清华美女,中国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连一号手,她的事迹被人民网、《解放军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堪称军中“女明星”。他是个黑不溜秋的海军陆战队员,常年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因一本杂志“牵线”,他向她发起了为期两年多的“追逐战”。3个厚厚的记事本,100多封示爱信,撞击出浪漫的爱情火花!
清华美女,军中成名受“热追”
王晓丽1988年出生于青岛,人美,性格活泼开朗。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读大四时,她已经做好了毕业后出国读研的打算,可看到校园里悬挂的“好儿女当兵去”的红底白字大横幅,不禁怦然心动。
王晓丽的爷爷上过朝鲜战场,当兵是她儿时的梦想,她报了名。政审、体检,一关关闯下来,王晓丽成为2009年清华大学在校入伍的唯一女生。
3个月的超强度体能训练结束后,因各项成绩突出,王晓丽被分配到机关工作,负责照顾总部首长的生活起居。这是无数新兵神往的岗位,但她却打报告要求调到作战部队。首长嘉许她的勇气,2010年8月,王晓丽有幸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方阵”的一员。
在这支导弹新军中,女兵们平均年龄23岁,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的还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在王晓丽来之前,她们已经经过了5个月专业训练。令这位清华女生大吃一惊的是,第一次专业理论考核,她只考了54分!
王晓丽急了,从此白天跟着老兵练,晚上抱着导弹发射方面的理论书籍看,打拼几个月后,渐渐成了业务尖子。2011年夏初,部队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这一次,将由她们亲手将两枚导弹发射升空,开创二炮常规导弹发射的新纪录。这时王晓丽已是一名熟练的控制号手。
一天上午,第三套单元进行发射车带弹自检,这是实弹发射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弹正在起竖中,王晓丽面前的漏电表指针突然像失控似的大幅抖动,一闪而过,这个微小的异常没逃过她的眼睛,她当即向指挥长报告,导弹起竖过程中出现1至2秒漏电。此时,两组发射单元同步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距离导弹“点火”只有15分钟。
专家迅速赶来检查,原来,是一根电缆断了导致漏电,幸亏她及时捕获异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故障排除,当扬声调度中传出点火命令时,王晓丽将两个拇指重重地按在一起,她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發射,这一天注定会被载入中国常规导弹发展史。最终,王晓丽以优异的发射成绩荣立二等功。之后,她的事迹还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一下成了军中名人。
那段时间,王晓丽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一些男性的求爱信。大家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是漂亮的清华才女,更重要的是被她在部队的成长经历所折服。
一天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王晓丽正在单位吃午饭,值班员过来通知她接电话。王晓丽拿起听筒,听到一个陌生人的声音:“王晓丽你好,你不认识我,但是我仰慕你很久了!”听筒里激动的“仰慕”声,让王晓丽有点纳闷又有点想笑,还没等她接话,对方又开始“倒豆子”:“我叫李振华,是清华大学04级国防生,现在海军陆战队工作,我想和你交个朋友……”对方说得津津有味,却不知由于线路问题,王晓丽在一片“吱吱啦啦”声中,根本不知他在说什么。
这位性格直率的山东大妞简短地告诉他:“听不清,挂了吧,要午休,这是办公军线电话,不要再打来了。”“你的地址是什么,我可以给你写信。”对方穷追不舍。王晓丽想拒绝,又怕他没完没了惹来战友注意,只好如实相告。
王晓丽知道士兵不能谈恋爱,其实她压根就没想在军营谈恋爱,所以对很多人的示爱都没放在心上。但偏偏这个叫李振华的,不走寻常路,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杂志“牵线”,今生非她不娶
后来王晓丽才知道,这个李振华同样很不简单。当年他是云南楚雄市高考理科状元,在清华学习精密仪器与机械制造专业(通俗讲就是机器人研制),大学毕业后,本来他被拟分配到某科研单位,可小伙子偏偏疯狂热爱海军陆战队。他居然想办法搞到了当时南海舰队某陆战旅旅长的电话!冒昧地打过去,向领导说明自己的决心。首长欣赏这位清华生的满腔热情,他终于如愿以偿。
2011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李振华在翻看一本《解放军画报》时,忽然间他怔住了。只见封面上刊载了一名女兵在导弹发射车上工作的照片,秀丽的脸庞充满阳光,身着迷彩服的她伸出大拇指,透着一股自信与自豪,照片边上,红色的标题映着她绯红的双颊。这篇题为《从清华才女到导弹操作号手》的文章,很快就将他吸引住了……
李振华顿时有种亲切感:“清华的?比我低两届……”待读完报道,他的目光再次回到王晓丽的照片上,这份“眼缘”让一向沉稳的他冲着身边的通信员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这个人将来一定是我老婆!”
李振华在这件事情上的行动和他在陆战队的表现一样迅猛,他掏出手机给还在清华读书的同学打电话,请求他们查询王晓丽的联系方式,不到半天又急急忙忙去电催问结果。结果当然是令人遗憾的,王晓丽当兵这么久,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如何与她取得联系。李振华没有气馁,他抓起军线电话直拨海军总部,要来了二炮总部的电话,又通过二炮总部查到王晓丽所在基地的电话……最终把电话打进了她服役的女子发射排。
要来王晓丽的通信地址后,李振华第二天一早就寄出第一封信。一张雪白的A4打印纸,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只写了两段话,一段是自我简介,一段是自己在部队的成长。这两段“李氏表达”被王晓丽概括为:一表明来意,二拉近关系。因为报道中说王晓丽在戈壁执行发射任务,李振华误以为她的驻地也在青海,于是,信末尾他写道:“你在西北高原,我在南海之滨,总有一天,我要找到你!”
之前王晓丽收到的求爱信,不是躲躲闪闪就是啰里啰唆,只有这个和她一样喜欢用空白纸写信的李振华“简明扼要”,这一点倒是让王晓丽难忘,因为她一贯“喜欢爽快的”。
第二张A4纸,裹着李振华的近照而来,照片上的他,一身迷彩服,荷枪实弹,脸上画满迷彩油,感觉就一个字:酷!这是李振华专门挑训练归来满身大汗时拍的,他就是要用军人最阳刚的一面打动千里之外的女导弹号手。
第三次来信,练过书法的李振华题诗作赋,直抒胸臆。这些,王晓丽都不反感,但却依然没有动心。女孩清楚,自己不能违反军纪,况且,她梦想中的另一半曾经是韩剧中的长腿欧巴,后来是陈道明式的深沉大叔,这个不曾谋面的李振华,她感觉,不是她梦想中的。
出于礼貌,也想让对方死心,王晓丽终于给李振华回了第一封信,虽然字里行间充满温良恭俭让,却婉拒了李振华的钟情,摆出一堆“不可能”。没想到,李振华却“执迷不悟”,攻势丝毫不减。“还有两个月我就要退伍了,以后别再打电话。”“好的,我可以用其他方式联系你。”“我们压根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谈恋爱?”“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认识!”
王晓丽不得不承认,这个李振华“是有战术的”。虽然没有再打电话来,但两三天一封的来信从不失约。她开始好奇地关注这个“温情脉脉”的特战队员,仔细地阅读李振华的每一封信,并在训练的闲暇认真地回应。
女孩的回信很有特点,也是坚持用无格A4纸写,娟娟秀笔,有时还会附上自己的美工作品。李振华也会画画,画的是想象中他和王晓丽一起工作的场景。“有一次他给我寄来一张画,上面是我在操作导弹车,他手持步枪为我站岗,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标题叫作《特种兵遇上导弹部队》,可把我逗坏了。”王晓丽笑着说。
他们通信的时候会聊一些基层工作的感受,以及对国防建设事业的看法,王晓丽在这个男生那里找到了不少价值上的认同。2012年元旦过后,即将返回清华继续学业的王晓丽接到部队邀请,在北京参加由女子发射号手表演的节目。有时要排练到深夜,可不管多晚,远在南海的李振华都要等她结束,然后相互问候后才休息。也就在那时,王曉丽真切地感受到有人牵挂的小幸福。
终于,当年仲春,休假在家的李振华大胆提出“想去北京看看你”,王晓丽则干脆地回复了俩字:来呗!
跨越3000公里也要追到你
一年多的通信交往,王晓丽对李振华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当身穿海军呢子大衣的他站在面前,两人相视一笑:“你来啦?”“是啊。”小伙子从手提袋里掏出一枝玫瑰。王晓丽大方接过,嘴上却不饶人:“这花蔫得都耷拉脑袋啦!”“这可是我专门从云南给你带来的呢!”
那天,俩人重返清华校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李振华郑重地拿出送给王晓丽的礼物——两个厚厚的速写本。本子里记录着半年中他对心上人的想念,也记录着他想象的王晓丽的工作生活情境,并精心画了插画,其中一幅是他在持枪站岗,远方,是发射场和一名飒爽女兵……抚摸着厚厚的两本情感记录,王晓丽被这份“用心”深深打动了。眼看火候已到,李振华趁热打铁:“做我女朋友吧?”王晓丽俏皮地抬起头,摆出一副大姐大模样:“好吧,那就试试看能否来电。”
2012年年初,李振华被任命为护航特战队中队长,随第十二批护航编队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出海护航的整整8个月里,两人不能通信,不能打手机,只能偶尔通过卫星电话简单说几句,千言万语都化作默默的惦念。护航期间,李振华带领70名队员6次与海盗近距离对峙,成功化解险情,被表彰为“护航尖兵”。
那年端午节,王晓丽决定去广东看看他。她为李振华和战友买了整整6大盒“稻香村”、6袋北京烤鸭等特产,提一只部队配发的“超能装”迷彩携行包另加俩手提袋,吭哧吭哧地换登机牌。那天,李振华的战友们接过礼物,一下子就觉得未来嫂子真亲切,教导员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我见过的最懂事儿准军嫂,就凭这,我举双手赞同你们!”
见面时,俩人相互交换的精美速写本上记的,是分别的240天里,各自身边发生的事和想对对方说的话。两人相约等李振华返航回来,就一起去见双方父母。
可没想到,王晓丽刚一回家,她妈妈就在她箱子里发现了李振华的照片,一番刨根问底后,除了身高,王晓丽妈妈对李振华一百个不满意:“你看他,像个小黑人儿似的。你眼睛不小,眼光可不咋地!”“再说他没房没车没钞票,俩人相距又那么远!将来你们怎么过日子?”
王晓丽只好打哈哈:“妈,我看您是到更年期了,照片是他护航回来照的,肯定黑啊,再说,您跟我爸结婚时不也没房子吗?两人共同奋斗才有意思,您马上要多个儿子,该高兴啊!”虽然王晓丽嬉皮笑脸,可直到离家,母亲都拉着脸,整个大年家里气氛都不对。
2013年暑假,当李振华进入“王家大门”时,家里已经摆好“三堂会审”的场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姨妈姨夫都来了。按山东规矩,开始“试酒”。李振华虽不胜酒力,但堂堂陆战队员,怎能输在酒桌上?几个满杯敬毕,话题也越聊越尽兴。很快,几个爷们儿都光起了膀子。父亲、舅舅、姨夫评定:小伙儿不错,实在人!外屋的王晓丽妈妈偷偷瞅着“小黑人儿”:“谁说他只是脸晒得黑,你看他身上,也黑得要命!”“人家部队都是光着膀子训练,能不黑吗?”王晓丽据理力争,老妈就仨字:不同意!
第二天,一家人正沉闷地吃午饭,王晓丽妈妈突然发话:“吃过饭你就走吧!”“为什么?阿姨,您还没有同意我和晓丽的事。”“就是不同意才让你走,你们不合适。”“阿姨,我知道我现在没什么资本,但我会努力,别人不一定会有我对晓丽好,不——是肯定没我对她好。”李振华说得真诚又坚定。
王晓丽妈妈丝毫没有被打动:“一会儿我们要去走亲戚,你跟着不合适,还是走吧!”坐在一旁的王晓丽一声不吭地扒拉着饭粒,丝毫不担心——近两年的交往,她了解李振华,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果然,李振华起身走向大门:“叔叔阿姨,你们串门去吧,我到楼下等!”看着站在太阳下的李振华,王晓丽爸妈愣住了,可王晓丽不仅不心疼,还跑下楼对着李振华喊:“你还背着太阳,你该冲着太阳站!”转过身的李振华不急不恼、不卑不亢,在大太阳下练起了军姿。不到半小时,王晓丽妈妈捅捅女儿:“他这样晒着,中暑了怎么办?”王晓丽装作视而不见。无奈,王晓丽妈妈匆匆下楼,往家拽李振华,嘴里嘟囔着:“我就想试试你,没想真赶你。”
当晚,父母与他俩进行了一番谈话,主旨就是婚姻大事,要认真对待。李振华趁机问:“阿姨,您这是同意我们的婚事了吗?”王晓丽妈妈抿嘴一笑没说话。“爸,妈!”兴奋的李振华当场改口。
2013年8月10日,王晓丽和李振华在北京领证。可当了军嫂后,日子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充满柔情蜜意。从相恋到结婚,过情人节、纪念日对王晓丽来说都是奢望,就连难得的相聚也大都是短短几天。有次,下了飞机坐大巴再转公交最后步行的王晓丽,风尘仆仆刚赶到丈夫驻地,他却因保密任务要马上出发,面对眼神里掺杂着各种对不起的李振华,王晓丽藏起担忧:“你走吧,我正好一个人出去玩玩!”和他在一起时,王晓丽是极尽“打击”之能事,似乎不调侃就不会说话。可每次分别,她都会流泪。有一次直到登机,王晓丽还在呜呜地哭,引来旁人侧目,她跟自己说:“你活该!你自己选的,就要承受!”她也说,“哭过就没事儿了”,然后是对下一次见面的期待。
2014年,李振华考上国防大学研究生,现在每个周末,王晓丽都有了和他团聚的机会。虽然结婚时没有举行隆重典礼,虽然是“周末夫妻”,可从相隔近3000公里到同在一个城区,王晓丽已经不知有多满足了。
2015年7月,王晓丽硕士毕业。她和老公一样,对基层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情。退伍的时候,旅长希望她硕士毕业后回到连队担任士官。但是,和李振华走到一起以后,她觉得自己需要承担起一份家庭的责任,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样也很重要。
毕业后,她选择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工作,而她选择这份工作的理由也十分直白:总归和部队沾点边,还能支持李振华继续“冲锋陷阵”。
“我可能再也回不到二炮的母亲连队了,但我会我全力支持振华的事业,帮助他成为最优秀的特种兵!”王晓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