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起来”,让数学课更精彩

2016-05-07邱玮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起来动手操作数学思维

邱玮仙

[摘 要]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让学生该“动”的时候“动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动手操作 发展 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37

很多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确实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我们教师应该在热闹的背后进行冷静的思考:“为什么有些课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呢?”原因很简单,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看得多了,动得少了;听得多了,说得少了”,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投其所好——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遇到新鲜事物喜欢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时注意投其所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先问学生:“认不认识我们平时用的钱?”学生都说认识。教师追问:“你能把这些钱分分类吗?”于是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有的组按人民币面值的大小进行分类,有的组按材质不同将人民币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有的组以元、角、分为单位分类……整个操作活动都是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他们的各种分法。接下来学习“1元等于多少角”“1角等于多少分”等知识,也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操作、自己归纳总结。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操作需求,又使他们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一目了然——化抽象为形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线段”时,课始,教师让学生拿出一段毛线,问学生:“怎样把毛线变直?”学生拿起毛线使劲一拉,就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段。接着教师拿出两块磁铁,对学生说:“我们将线段‘请上黑板,仔细看看它长什么样。”于是教师将拉直的毛线的两端用磁铁固定,贴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观察。学生指着毛线说:“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然后同桌两人拉着毛线互相指指线段的端点在哪儿,教师也拉着毛线变换方向问学生“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等问题。在这个操作活动中,教师没有使用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用一根毛线、两块磁铁,使学生对线段的特征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这样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易于接受。

三、能说会道——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做,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口说,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书上有这样一道例题:“小猴子面前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4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学生第一次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面对这样的问题觉得难度较大。于是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盒子(有10个格子)和圆片(代替桃子),问:“怎样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子?”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因为盒子里空着一格,所以学生马上想到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桃子放进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有10个桃子。这样就把9加几转换成10加几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这样算起来更方便一些。有了方法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序地表达出来。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体验和老师的引导,很快说出了自己的方法:盒子里有9个桃子,再放进1个桃子,就凑成了10个,再和外面3个桃子合起来,一共有13个。这样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跃跃欲试——巧练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课堂上参与一些比赛或游戏活动。如果教师能在课前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比赛或游戏活动,激励学生勇夺胜利,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例如,在学生学习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后,很多教师设计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看算式写得数,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让学生既练得有兴趣,又能得到口算技能的提高呢?我设计了小组“过关斩将”的游戏活动,即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出对应算式的得数,全对后组长才让他进入下一关,否则仍然返回这一关。游戏中每一关的难度具有梯度性,越往后越难,要求学生能快速反应口算出得数。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中,既让学生形成勇于挑战的精神,激发练习的兴趣,又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上该“动”的时候“动起来”,既能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责编 木 清)

猜你喜欢

动起来动手操作数学思维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