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与肺癌性胸膜炎CT对比分析

2016-05-07戚海红方晓虹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胸膜炎对比分析结核

戚海红,方晓虹

(开平市中医院放射科,广东开平529300)



结核性与肺癌性胸膜炎CT对比分析

戚海红,方晓虹

(开平市中医院放射科,广东开平529300)

关键词结核;肺癌;胸膜炎; CT扫描;对比分析

正常胸膜的功能除进行胸液的形成和转运外,可帮助维持肺的形态及在胸壁与肺之间力传递上起作用。高分辨率CT表现为覆盖于肺与纵隔表面1~2 mm软组织线状阴影,但常规CT扫描不能直接显示。胸膜炎是致病因素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病理反应。多种病因均可引起,如结核、恶性肿瘤、感染、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部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结核与肺癌是最常见的2种,胸膜炎是这2种疾病的延伸发展过程。本研究对142例胸膜炎患者进行CT检查,对比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这2种疾病所导致的胸膜炎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142例经结核菌检查与培养或针式及胸腔镜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结核性与肺癌性胸膜炎患者,年龄21~95岁,平均( 62±5)岁,男89例,女53例。1.2检查方法采用Asteion高分辨全身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电压设为120 KV,电流设为190 MA。常规层厚及层距设为5 mm,局部进行层厚及层距设为1~2 mm加以薄层扫描,常规肺部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三代显造影剂。肺窗窗宽: 650,窗位: 1 300。纵隔窗窗宽: 35,窗位: 250。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前让患者熟悉屏气,扫描时要屏气一次快速扫描完,减少呼吸运动对扫描的影响。再根据图像进行选择性薄层扫描。

2 结果

正常胸膜很薄,覆盖于肺和纵隔表面,见图1,常规CT不易直接显示。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左侧见大量胸腔积液,胸膜较均匀增厚,并似见分隔,见图2。结核致胸膜增厚粘连:右上肺见局部胸膜明显增厚粘连,见图3。肺结核致右上肺包裹性积液:右上肺见梭形包裹性积液,见图4。肺癌致邻近胸膜增厚:右上肺肺癌侵犯邻近胸膜,致胸膜明显增厚,并致胸膜不均匀增厚,边缘欠光整,见图5。左上肺癌侵犯胸膜,致局部胸膜明显增厚,并见癌性胸腔积液,见图6。

图1 CT:正常胸膜

图2 CT:结核性胸膜炎致胸腔积液

图3 CT:结核致一胸膜增厚、粘连

图4 CT:结核致右上肺包裹性积液

图5 CT:肺癌致邻近胸膜增厚

图6 CT:左上肺癌侵犯胸膜

结核性胸膜炎病例94例,肺癌性胸膜炎45例,结核合并肺癌3例。发病年龄以结核性胸膜炎病例年轻,平均年龄为( 45±3)岁,肺癌性胸膜炎平均年龄为( 61±4)岁。结核性胸膜炎的CT特异性较肺癌性强,特征较明显。

3 讨论

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1]。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位转动时更为明显。

结核性胸膜炎是导致胸腔积液的最常见原因,以渗出性胸膜炎表现明显,一般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CT表现为胸膜或叶间裂呈弧形或条形增厚,边缘光整,高分辨率CT内可见线形或月芽形稍低密度影,与CT扫描体位有关,积液多见于下后内胸壁胸膜内,与早期癌性胸膜炎不同,结核性胸膜炎累及胸膜面较宽,呈宽面分布,无附壁结节,边缘光整,增强扫描胸膜稍呈轻微强化,积液量少时常规CT有时难以与单纯胸膜增厚相鉴别。积液中等量CT表现为积液增多,弧形、半月形或梭形面增宽,内CT值为液性密度,密度较为均匀,并见明显压缩肺组织,可见稍强化胸膜影。与结核性胸膜炎不同,癌性胸膜炎明显增厚、厚薄不一,常见壁结节及内粘连,在邻近肺内常见肿块阴影。炎症消退后,结核性胸膜炎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及钙化。CT表现为线形软组织影或线形、弧形钙化改变。癌性胸膜炎甚少见钙化并增厚明显、壁结节常见,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CT影像上胸膜增厚粘连明显,有时与不典型癌性胸膜炎难以区分,需结合临床分析,如发现强化壁结节或肺内肿块影,多考虑癌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较为少见,多是胸腔积液合并感染积脓,与肺癌性胸膜炎不同在于易引起高烧不退,CT影像上内见小气泡影为其特征性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CT影像上的表现,一般将其分为5类: ( 1)单纯渗出性胸膜炎:主要征像为游离性胸腔积液。扫描呈沿后胸壁新月形液性密度影,边缘清楚,积液呈均匀液性密度影,后部局部肺纹理聚拢,当积液量增加时,将肺压迫向内形成不同程度的肺不张。( 2)单纯性局限性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膜局限增厚。扫描示胸膜腔内积液较少或无,胸膜较为局限性均匀增厚,偶见胸膜结节影,CT表现为半球或扁平状,与胸壁夹角多呈钝角,其密度高于液体,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跟增厚胸膜密度一致。( 3)渗出及局限胸膜病变共存:主要表现为胸腔包裹性积液。扫描示积液多发生在下肺部,可单发或多发,可见“胸膜分离征”或“透镜征”。发生于叶间裂,为与之行程一致的梭形、条形或条片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边界更清楚。( 4)局限性胸膜炎合并脓胸:主要表现为包裹性积液合并感染积脓。扫描示包裹性积液内密度增高,增强更明显,边缘增厚明显。有时可见小气泡影,为特征性影像表现。( 5)慢性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膜广泛性增厚、粘连、钙化。CT可显示慢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早期病变反复发作后,出现粘连、包裹、胸膜增厚及钙化。影像上见胸膜明显增厚,并见局部粘连,并见弧形钙化条影,有时钙化较为广泛,形成“盔甲肺”。

胸膜是肺癌常见的侵犯和转移部位,包括直接侵犯和种植性转移。临床表现因有无胸腔积液及胸水的多寡而异,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胸液,积液多不易消退,应考虑为肺癌侵犯或转移至胸膜腔所致。CT影像表现与结核性胸膜炎最大不同点在于胸膜厚薄不一,并常见壁结节或粘连,邻近肺野内常可肿块影侵犯及多处转移灶,增强扫描强化明显,边缘欠光整。胸腔积液增多较快,病情进展较快,愈后较差。

肺癌性胸膜炎CT影像上的表现有以下几个要点: ( 1)胸膜凹陷征:肿瘤侧细线条影和胸膜侧对称的小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是肺癌直接侵犯胸膜的征像之一。多数人认为这是肺癌的特异性表现。( 2)胸膜胸壁的浸润:胸膜外脂肪层消失,即胸壁最内侧的胸膜线显示不清,肿瘤与胸壁交界面不整,两者交角呈钝角,以广基相连接,或与肿瘤相接触胸膜呈盘状增厚等改变均提示局部胸膜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有强化。( 3)胸腔积液与胸膜不规整增厚:肺癌肋骨破坏或胸壁软组织肿块,同时纵隔胸膜或心包不规则增厚,同侧肺门及纵隔常见淋巴结肿大。肺癌转移或直接侵犯胸膜腔时,会引起胸膜渗出大量胸水,CT显示出肿瘤直接侵犯时局部胸膜不规则增厚,胸膜常厚薄不均,多见结节,有时数目不一,增强扫描示不规整增厚的胸膜及壁结节有强化。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与肺癌引起的胸膜炎的病理变化中,能细致详微显示出这两种常见疾病的实际影像表现,通过CT多功能的影像分析方法进对比分析,能显示出细微的病情影像变化,利于对此两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是对临床诊断的重要资料补充,对临床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设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万轩.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 ( 15) : 5171-5172.

[2]高峰,侯书海.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肺癌46例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13 ( 6) : 462.

[3]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65-269.

[4]卢光明,陈君坤.CT诊断与鉴别诊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07-210.

[5]曾以萍,代中全.肺结核合并肺癌32例误诊分析[J].四川医学,2002,23 ( 3) : 309-310.

[6]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 370-372.

(吴迪编辑)

收稿日期2015-10-22

doi:10.16753/j.cnki.1008-2344.2016.01.008

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344( 2016) 01-0025-02

猜你喜欢

胸膜炎对比分析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