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布面上的有机硅油和固色剂去除
2016-05-07文章来源印染学习与交流
文章来源:印染学习与交流
如何把布面上的有机硅油和固色剂去除
文章来源:印染学习与交流
在实际生产中,常会发生织物染色后已经作了固色、柔软等处理,又发现有染色疵病,使染色成品因质量问题而不能放行。其中有的可以通过补加染化料复染来给予克服,如下偏性色差、色光偏离性色变等;有的则需经剥色后再重新染色,如上偏性色差、色相差,或者是色花、色渍、色不匀(左右色差、前后色差等)等。
在未经固色与柔软等处理工序时,一般作回修、复染相对都要容易和简单,而经固色、柔软等处理环节以后,尤其是经焙烘或热定形后,使难度大增。众所周知,回修前若不把固色剂、柔软剂的残留物质和反应生成物质从纤维上充分去除,将会使回修后出现严重的色花问题,因固色剂、柔软剂中极大多数为阳离子或弱阳离子性质,多数柔软剂品种还具有拒水性能,都将导致回修、复染时渗透不良、吸收不均匀。特别是有机硅类柔软剂,与纤维反应交联成膜后,膜的坚牢度更远高于脂肪酸衍生物类柔软剂和固色剂,使回修问题更为复杂,严重时甚至连改染成黑色都会出现明显的色花。
固色剂的性质与特征
固色剂为提高染料湿处理牢度的常用基本助剂,特别是对于直接、酸性染料,基本上是必用的。而随着市场对色牢度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深色泽也需用固色剂来确保色牢度指标。
固色剂现都为无甲醛型,大多数固色剂在弱酸浴中性能稳定,作用效果也相对最好。但它对于色光,多多少少有一些影响,若在使用中对pH值、温度等工艺条件控制不严,则将影响到色光的稳定性,有时甚至会使色变较大。
固色剂基本上都为阳离子型,所以对阴离子型的染料都有作用。由于固色后染色物一般不再作水洗,那么回修前若不把残留于纤维上的固色剂及其与染料反应的生成物充分地去除,即追加染化料复染纠色,将不仅使染料的上染速度变得极快,而且还会使其失掉移染能力,色花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此时即使匀染剂加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染色物若已经焙烘的话,则反映更加突出。
柔软剂的种类、性质与特征
柔软剂分为脂肪酸衍生物类和有机硅油类两大类型,前者是传统上广为使用的柔软剂,后者是后来居上的新品种。有机硅类柔软剂的发展速度很快,不断地有各种性能和功能的新型品种在开发上市。
由于有机硅类柔软剂不但比传统柔软剂柔软效果更为优秀,而且整理效果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所以在纺织品柔软后整理使用中,已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正因为它的耐久效果,一旦出现需回修复染才可解决的染色疵病,或因柔软处理的挡车操作不慎而产生了疵病,或者因柔软处理引发色变等情况,回修处理将变得较为困难。
脂肪酸衍生物类柔软剂和有机硅类柔软剂,在离子属性上,大多为阳离子型、弱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所以在相容性允许的前提下,应用中也常与固色剂作一浴法处理。它们的工作浴pH值,基本上都以弱酸性时稳定性最佳;处理浴温度30℃~45℃为宜。柔软处理后也不再作洗涤,经焙烘后其反应成膜的坚牢度更高。如果挡车操作不慎,有机硅类柔软剂也很容易发生破乳漂油问题。某些需在染色机中进行柔软处理的染色物,如成衣、纱线、散纤维等,时间久后也还容易发生设备内有机硅油物质的积累性沾污。对它的清除回修,也就比脂肪酸软片类柔软剂更加困难。
有机硅油在本质上讲,是不溶于水的“油”,必须经乳化后才能供染整生产使用。一些所谓的水溶性硅油品种,实质上是在水中具有自乳化的功能,若在使用中不掌握有机硅油的性质特点,严重违反规定要求的工艺条件,同样会出破乳析油问题。
分析有机硅柔软剂的理化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a.工作浴最佳稳定性pH值范围:5-6.5。
b.工作浴最适宜温度:30℃~45℃。
c.离子性:多数品种为阳离子型,其次为非离子型,有个别品种为阴离子型。(比较各品种的柔软效果,阳离子型的普遍占优。)
汇总固色剂、柔软剂的特性与共性,当赋予它们稳定性最佳的工艺条件时,将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而若反其道而行之,则可以破坏和去除它们。由于有机硅类柔软剂坚牢度最高,故若能把有机硅攻克,其他的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回修助剂分析
对染色疵病的回修,较常用的助剂有还原剂、氧化剂、清洗功能强的表面活性剂以及碱剂等。
最为常用的首推强还原剂低亚硫酸钠(即保险粉),它有很强的剥色能力,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回修时,pH值在10左右最为稳定;用于蛋白质纤维的回修时,可用有机酸调节pH值在弱酸浴下进行,它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使纤维的色泽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在碱性条件下,也能对固色剂起破坏作用。但它对于柔软剂,尤其对有机硅柔软剂的破坏能力不是很强。实际情况表明,保险粉的作用主要针对染料方面。
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剂,可用于较轻的色差与色花,作一般性的回修与剥色。它们的去杂去污作用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去除纤维上的棉籽壳、果胶质、油脂、蜡质以及泥污脏渍,并使纤维得到很好的白度。但剥除色泽的能力比不上保险粉,对有机硅的破坏与清除欠缺力度,对已形成油渍斑点的情况尤差。一些具有高洗涤效率的表面活性剂,常单独用于纤维上染料浮色的清洗,也常与碱剂配合用来清洗纺织品上的油污。它能很好地去除油脂类物质造成的沾污,而不损伤纤维,但对于已与纤维反应成膜的有机硅油生成物质,清除的力度却很弱。
一些相对应的有机溶剂,也可以用溶解的方式对有机硅进行清除,但溶解法不适于大面积和整缸的处理,因为极快的挥发性和高昂的成本令人难于接受。另外,有机溶剂处理法,对于固色剂并不适用。
专用助剂“去硅去固色剂G—CT”的性能与应用
分析了各类回修上常用的有关助剂,尚缺少能有效解决有机硅的理想品种。现市场上虽已陆续有一些名为硅油去除剂的专用品种出现,但经试用,效果上还不能令人满意,对固色剂的去除还需另用助剂,且多数在价格上十分昂贵。
新近面市的“去硅去固色剂G—CT”,是根据固色剂、柔软剂的性质特征,从反向角度出发而设计开发的专用特种助剂。它与氧化剂共用时具有互补性,可进一步激活氧化剂的除杂和强化助剂的清洗性能,同时也还有部分剥色作用,对于染色设备用久后缸壁缸体的有机硅油积累性沾污物质的清除,效果也十分理想。
1.去硅去固色剂G—CT的理化指标
·外观浅棕色粉状
·阴离子性、非离子
·pH值8~9(1 L水溶液)
·贮藏稳定性:一年
·耐硬水、无腐蚀性、无毒。
2.去硅去固色剂G-CT的应用
(1)去除固色剂或脂肪酸软片类柔软剂
配方:
G-CT:1g/L-2g/L
纯碱:2g/L~4g/L
工艺条件:
a.去固色剂
温度:100℃
时间:15min~20min
b.去脂肪酸软片类柔软剂
温度:100℃
时间:20min~30min
处理毕,热水、冷水清洗干净。
(2)去除全涤纶、腈纶等化纤织物上的有机硅
配方:
G-CT:1.5g/-2g/L
15%次氯酸钠:6mL/L~12mL/L
工艺条件:
温度:100℃
时间:60min
必要时同配方工艺重复一次,但要视纤维的强力而定。处理毕,60℃热水、50℃热水、冷水各洗10min。
(3)去除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上的有机硅(包括固色剂)
配方:
G—CT:1.5g/L~2g/L
30%H2O2:4g/L~5g/L
稳定剂:RB-3 2g/L
纯碱或烧碱调节pH值至10.5~1 1
工艺条件:
a.未焙烘
温度:100℃
时间:30min
b.已焙烘
温度:100℃
时间:45min
必要时同配方工艺重复一次,但要视纤维的强力而定。处理毕,80℃热水、60℃热水、冷水各洗10min。
(4)去除羊毛、真丝等蛋白质纤维及其织物上的有机硅(包括固色剂)
配方:
G-CT:1.5-2 g/L
100%平平加O,2g/L
纯碱:1g/L-1.5g/L
工艺条件:
温度:100℃
时间:30 min
必要时同配方工艺重复一次,但对于不作羊毛剥鳞处理的羊毛绒绒线类品种,基本上只能作一次处理,否则会因缩绒效应导致黏并咬合反应,而使之无法上机织造。处理毕,60℃热水、40℃热水、冷水各洗10min。
(5)其他方面的应用
某些品种,固色、柔软等处理常在松式浸染机中进行,长期使用后容易在设备的死角、管道、热交换器、循环泵等难于有效接触清洗的部位沾上油析物质,积累过多时掉落下来又沾到纤维上,也会造成染色品的柔软剂油渍斑点疵病,所以应定期作缸体清洗。
配方:
去硅去油固剂G-CT:2 g/L
15%次氯酸钠:10-15 mL/L
工艺条件:
温度:100℃
时间:60min
清缸的水量应尽量大一些,清缸时启泵作空机运转。处理毕,再热水、冷水充分清洗。
结束语
后整理给予纺织品的功能越多,所用的助剂品种、类型也越多,对于疵病的处理也越困难和复杂。尤其对羊毛、羊绒、真丝等蛋白质类纤维,品种的高档性和娇嫩性决定了回修处理更须小心谨慎。特别对纱线类产品,由于是单纱、单丝(或线),可承受能力更远低于织物、成衣,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多地进行回修。因为一旦强力受损,纤维被破坏,便将无法恢复:有机硅油的难除性,尤其对蛋白质纤维和某些强力较低的纱线类产品的剥除回修,不能不说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已经去硅去固处理的织物,再用相关染料复染回修已无碍。但若是有机硅油的乳化态被深度破乳而严重析油,亦或因积累性黏附物在运转中突然掉落而沾到纤维上所致的油斑块渍疵病,则问题比较严重。对于纤维素纤维或合成纤维,通常需作二次剥除处理,但并不能保证有百分之百的去除度,尤其是经过焙烘与热定形以后的产品,坚牢度更高,有时也需改染成深浓色泽来作掩盖性处理。因此,应严格半检制度,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使操作更容易,效果也更好。
对于印花、色织、色纺类的织物或成衣产品,则都不适于作有机硅油渍斑疵病的剥除处理。因为这几类产品上面多种不同颜色并存,在发生色差后难于进行再染色来作纠色,即使能把硅油斑渍去除,客户也还是会因为色差问题而拒绝接受。只有一些较轻微或范围较小的油渍斑点疵病,用高压喷枪以有机溶剂或高强力的清洗剂作手工回修,尚具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常易留下一些淡的渍痕印。
因此,在各有关生产环节的运行中。让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掌握具体品种的特点,严格执行工艺,防止疵病的产生,防必须重于治,才是真正可靠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