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

2016-05-07黎玉兰

心理学探新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体量表

付 进,黎玉兰,罗 锂

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

付 进1,黎玉兰2*,罗 锂3

(1.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3.玉林师范学院,玉林 537000)

自尊与宽恕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SES、社会自尊、MCSD和Heartland宽恕量表对我国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尊(社会自尊和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社会认可需要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全体研究对象而言,社会自尊比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更大。在男生群体中,社会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在女生群体中,个体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在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文化对自尊、宽恕的理解以及二者在两性中的差异有关。

个体自尊;社会自尊;宽恕倾向;社会认可需要;中介作用

1 问题提出

作为维护人际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宽恕是指受害者受到他人伤害后,自愿停止敌视侵犯者,并善待侵犯者的心理过程(张海霞,谷传华,2009)。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倾向或人格特质。所谓的宽恕倾向是指个体在面对他人侵犯后愿意原谅他人的过错的一种倾向。近些年,宽恕作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变量之一,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其内涵及结构、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干预与治疗等均是当前宽恕研究的热点。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总体的积极态度。一些学者将自尊与宽恕联系起来研究,然而目前二者的关系仍存在诸多争议(黎玉兰,付进,2013;强清,2011)。有研究发现自尊可以正向预测宽恕倾向和状态宽恕(Eaton,Struthers,& Santelli,2006;Strelan,2007)。但也有研究表明自尊和宽恕虽为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且不显著(Brown & Phillips,2005)。考虑到性别因素时,男性的自尊与宽恕倾向无显著相关,但女性的自尊与宽恕呈现显著负相关(Neto & Mullet,2004)。这种争议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存在。例如,研究发现自尊和宽恕无显著相关,宽恕与人和、面子等中国特色的人格变量关系更密切(Fu,Watkins,& Hui,2004;傅宏,2006)。但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人际宽恕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且性别调节了二者的关系(黎玉兰,付进,2013)。此外,一些学者将自尊作为宽恕的结果变量,发现宽恕或宽恕干预能够提高个体的自尊(Freedman & Enright,1996)。还有研究认为自尊是宽恕干预与受害史的妇女情绪的调节变量(Cardi,Milich,Harris,& Kearns,2007)。可见,自尊与宽恕的关系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检验。

自尊与宽恕关系的争议或许与自尊、宽恕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有关。就宽恕而言,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西方国家以个体主义文化为主,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个体的行为目标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为此,宽恕他人更可能是出于维护个人的威信,或者挽回在受到侵犯时所丧失的自尊。东方文化是以集体主义为主,社会和谐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人们会为了保全自己和他人的面子而宽恕(傅宏,2006;陶琳瑾,傅宏,2010;杨静,2009)。

同样地,在自尊上,西方人的自尊来源于较强的个人能力和成就,而中国人具有独特的自尊来源(黄希庭,尹天子,2012)。研究表明华人有个人取向自尊、关系取向自尊、家族(团体)取向自尊和他人取向自尊四种,后三者可以归纳为社会取向自尊(翁嘉英等,2009)。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取向的自尊比较弱,集体取向的自尊比较强(黄希庭,尹天子,2012)。社会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在各种社会情境下的价值的感受(Lawson,Marshall,& McGrath,1979;Ziller,Hagey,Smith,& Long,1969),换句话说,是个体对自身在社会接纳方面的总体评价。从这个定义上看,社会自尊符合中国人自尊的社会取向。因此,研究中国人的自尊不仅仅考虑到个人自尊,还要考虑到社会自尊。根据Fu 和 Watkins(2004)的研究结果——加入了人情、面子等因素后,自尊对宽恕的预测作用显著降低了。本研究预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自尊比个人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更大(假设1)。

由于集体主义文化注重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强调用责任感和社会联系以维持各种关系,同时也要求和期待个体表现出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行为表现更容易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然而社会期望是一种外部影响,社会认可需要是个体自身所发出的、个体对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是个体表现为一种顺从的希望、对他人看法的关心和渴望被社会所接收的心理。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需要的个体看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有研究发现,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个体在集体性特质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在主体性特质词上的自我评价(Brown & Cai,2010),这一结果表明在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更注重集体或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杨娟等,2013)。这就不难推断,处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有更高的社会认可需要。宽恕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重要策略,也是社会所期望的。诚如上述,集体主义文化下的宽恕更可能是出于社会期待以及集体要求做出的,那么当个体认可这种社会期待、或者说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需要时,他更可能会宽恕他人的冒犯。因此,不难推断,社会认可需要对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宽恕倾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尊与社会认可需要也有密切的联系,虽然自尊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但学者们认为自尊来源于社会反馈,自尊反映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相对优势,或者是个体符合成为良好的和有价值的人的社会标准的程度(Barkow,1975;Solomon,Greenberg,& Pyszczynski,1991)。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自尊与社会认可需要之间的关系(Kimble & Helmreich,1972;MacDonald,Saltzman,& Leary,2003)。但这些结果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获得的,我国较少有研究检验二者的关系。根据已有的文献可以推测:具有较高的自尊的个体,尤其是具有较高社会自尊的个体,也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需要,进而影响他们面临人际冲突时的宽恕倾向。换句话说,社会认可需要是自尊与宽恕倾向的中介变量(假设2)。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检验以上两个假设来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自尊与宽恕倾向关系,以丰富当前我国宽恕心理研究的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所高校和福建省一所高校的选修心理学、教育学公共课的大一、大二本科生发放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男生84人,女生137人,4人性别信息缺失;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95岁(SD=1.29)。

2.2 研究工具

2.2.1 个人自尊问卷

采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该量表被广泛地用于测量个人的一般自尊水平,其信效度都得到了验证(汪向东,1999)。量表共10个题项,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越高。本研究中,10个题项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

2.2.2 社会自尊问卷

采用Lawson等人编制的社会自尊量表(Lawson et al.,1979)。该量表由30个题项构成单维的社会自尊。研究者采用了翻译-回译的方式,先请英语专业教师对社会自尊量表进行翻译,同时请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对量表进行回译和修正。问卷统一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自尊越高。在本研究中,30个题项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

2.2.3 宽恕问卷

宽恕问卷来源于Heartland宽恕量表(Thompson et al.,2005)。该量表共18个题项,分为3个分量表:自我宽恕、人际宽恕和情境宽恕。我国研究者对自我和人际宽恕进行了修订(王金霞,2006)。本研究结合前人的修订,节选人际宽恕分量表。问卷统一采用7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宽恕倾向越高。本研究中,人际宽恕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9。

2.2.4 社会认可需要

有研究采用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MCSD)来测量社会认可需要(Hebert et al.,1997;杨娟等,2013)。本研究也采用该量表进行测量,量表共33个与社会期望相关的题项,要求以“是”或“否”进行回答,结果以0、1计分,分数范围是0~33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有较强的认可需求。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

问卷是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填写后当堂回收,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 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个人自尊、社会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

首先分析个人自尊、社会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由于以往的研究发现自尊、宽恕倾向、以及自尊与宽恕的关系均存在性别差异,为此,研究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进行分析。

表1 自尊与自我宽恕、人际宽恕的关系分析表

注:上三角的数据是女生的相关矩阵,下三角是男生的相关矩阵。

从全体研究对象上看,个体自尊(r=0.29,p<0.01)、社会自尊(r=0.32,p<0.01)与宽恕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自尊(β=0.15,t=2.09,p<0.05)和社会自尊(β=0.26,t=3.49,p<0.01)对宽恕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13,F=16.52,p<0.01),进一步验证了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社会自尊比个体自尊对个体的宽恕倾向有更强的预测力。

然而将男女生分开进行分析,两个群体在自尊与宽恕关系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见表1)。在男生群体中,个人自尊与社会自尊均与宽恕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自尊(β=0.25,t=2.09,p<0.05)对宽恕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个体自尊(β=0.19,t=1.58,p>0.05)的预测作用不显著,R2=0.14,F=6.82,p<0.01。在女生群体中,个人自尊(β=0.18,t=1.87,p=0.06)对宽恕倾向具有临界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社会自尊(β=0.15,t=1.47,p>0.05)的预测作用不显著,R2=0.08,F=6.06,p<0.01。

3.2 社会认可需要在自尊和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表2 社会认可需要在自尊与宽恕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检验表

从总体上看,个体自尊(r=0.14,p<0.05)、社会自尊(r=0.16,p<0.05)与社会认可需要的相关显著,社会认可需要与宽恕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p<0.01);且个体自尊、社会自尊与宽恕倾向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满足了中介作用检验的前提条件。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社会认可需要进入回归方程后,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由原来的显著变为临界显著,而社会自尊对宽恕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26变为0.24,但仍保持显著(见表2)。由于自尊对社会认可需要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根据温忠麟等人(2004)的观点,需要进行Sobel检验,结果发现个体自尊/社会自尊—社会认可需要—宽恕倾向的z值分别为1.17和0.19(ps>0.05),说明对于全体研究对象,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从表1可知,男生的个体自尊、社会自尊与社会认可需要的相关不显著,不满足中介作用检验的前提条件,故不继续进行分析。在女生群体中,个体自尊、社会自尊、社会认可需要以及宽恕倾向呈现显著的两两相关,符合中介作用检验的前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自尊对社会认可需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社会自尊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当社会认可需要被纳入回归方程后,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18变为了0.14,且系数变得不显著,说明了社会认可需要完全中介了女生群体的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的关系(见表2)。

4 讨论

以往自尊与宽恕关系的研究存在着争议的原因之一是学者们忽视了自尊、宽恕在不同文化下的理解差异,本研究纳入了社会自尊,将其与个体自尊一起考察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社会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要大于个体自尊,假设1得到了验证。这一结果也为“中国人自尊更倾向于社会/集体取向”的观点提供了支持(翁嘉英等,2009;黄希庭,尹天子,2012)。此外,虽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的个体自尊、社会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回归分析的结果却显示,社会自尊而不是个体自尊预测了男生的宽恕倾向;只有个体自尊预测了女生的宽恕倾向。这一结果显示了自尊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Neto&Mullet,2004;黎玉兰,付进,2013)。

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总体研究对象,社会认可需要在自尊和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男生群体。在女生群体中,社会认可需要完全中介了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假设2没有得到数据的完全支持。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解释是:首先,由于自尊、社会认可需要、宽恕倾向都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三者的关系或许还应该纳入其他文化因素,例如,考虑个体所持有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只有这样方能更准确揭示中国文化背景下自尊与宽恕之间的关系。其次,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在男女生群体中呈不一致的情况,或许可以从男女性的自尊来源的差异以及社会的性别期望来进行解释。一些研究支持了自尊存在着性别差异(Feingold,1994;Kling,Hyde,Showers,&Buswell,1999),也有研究认为男女性有不同的自尊获得方式,如整个社会倾向于看重男性的身份、地位、背景因素和竞争比较中的优势,因此,男大学生的社会性比较、他人自居的自尊获得方式高于女大学生;相反,由于传统观念对女性顺从的要求,强调外观而非内在实力,女大学生更注重他人认同和自我外部显现的自尊获得方式(王建平,马林芳,2002)。另一方面,对两性友谊的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通过报复来对社会拒绝作出反应,而男性不会(Werner&Crick,2004),这就带来了女性友谊的脆弱性问题(Gentileetal.,2009)。这或许也是高社会自尊的男性在遇到人际冲突或侵犯时能够有效地进行宽恕的原因。而对于女性而言,由于社会期待所带来的自尊获得方式不同,女性的社会自尊并没有直接预测宽恕倾向,相反,具有较高的个体自尊的女性更具有宽恕倾向,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相符(黎玉兰,付进,2013),与西方学者的低自尊女性更容易宽恕的观点(Neto&Mullet,2004)不符。然而,高个体自尊的女性由于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需要,进而影响到了其宽恕倾向。这个结果也显示了不同文化下的自尊影响宽恕机制的差异。

总之,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自尊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社会自尊比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更大;社会自尊而不是个体自尊影响男性的宽恕倾向,个体自尊预测女性的宽恕倾向;当考虑到社会认可需要时,社会认可需要完全中介女性的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的关系。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取样方面,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且男女生的人数不均等,这使得研究结果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今后的研究需要扩展样本量,平衡男女差异,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尽管存在取样的不足,但本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当前的宽恕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它进一步丰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宽恕研究,提示今后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尊、宽恕的研究需要更细致地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再一次证实了自尊与宽恕关系的性别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的性别差异,这将会有助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细化。

傅宏.(2006).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58-63.

黎玉兰,付进.(2013).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归因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1(1),129-132.

强清.(2011).宽恕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科学,(7),35-39.

陶琳瑾,傅宏.(2010).宽恕治疗: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6),45-47.

汪向东.(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pp.318-320).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王建平,马林芳.(2002).男女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其受损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64-71.

王金霞.(2006).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5),614-620.

翁嘉英,杨国枢,许燕.(2009).华人多元自尊的概念分析与量表建构.见杨国枢,陆洛(编).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pp.356-398).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杨静.(2009).中西宽恕心理研究综述.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03),121-124.

杨娟,齐铭铭,关丽丽,沈伊默,张庆林.(2013).中国文化下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社会认可需求的中介效应.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172-176.

张海霞,谷传华.(2009).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4),774-779.

Barkow,J.H.(1975).Prestigeandculture:Abiosocialinterpretation.Current Anthropology.

Brown,J.D.,& Cai,H.(2010).Self-esteem and trait importance moderat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elf-evaluations.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41(1),116-123.

Cardi,M.,Milich,R.,Harris,M.J.,& Kearns,E.(2007).Self-esteem moderates the response to forgiveness instructions among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victimization.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1(4),804-819.

Eaton,J.,Struthers,C.W.,& Santelli,A.G.(2006).Dispositional and state forgiveness:The role of self-esteem,need for structure,and narcissism.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41(2),371-380.

Feingold,A.(1994).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A meta-analysis.PsychologicalBulletin,116(3),429.

Freedman,S.R.,& Enright,R.D.(1996).Forgiveness as an intervention goal with incest survivor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64(5),983-992.

Fu,H.,Watkins,D.,& Hui,E.(2004).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the disposition towards 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A Chines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39(4),305-316.

Gentile,B.,Dolan-Pascoe,B.,Twenge,J.M.,Maitino,A.,Grabe,S.,& Wells,B.E.(2009).Gender differences in domain-specific self-esteem:A meta-analysis.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13(1),34-45.

Hebert,J.R.,Ma,Y.,Clemow,L.,Ockene,I.S.,Saperia,G.,Stanek,E.J.,et al.(1997).Gender differences in social desirability and social approval bias in dietary self-report.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146(12),1046-1055.

Kimble,C.,& Helmreich,R.(1972).Self-esteem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PsychonomicScience,26(6),339-342.

Kling,K.C.,Hyde,J.S.,Showers,C.J.,& Buswell,B.N.(1999).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A meta-analysis.PsychologicalBulletin,125(4),470-500.

Lawson,J.S.,Marshall,W.L.,& McGrath,P.(1979).The social self-esteem inventory.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39(4),803-811.

MacDonald,G.,Saltzman,J.L.,& Leary,M.R.(2003).Social approval and trait self-esteem.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37(2),23-40.

Neto,F.,& Mullet,E.(2004).Personality,self-esteem,and self-construal as correlates of forgivingness.EuropeanJournalofPersonality,18(1),15-30.

Solomon,S.,Greenberg,J.,& Pyszczynski,T.(1991).A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of self-esteem and cultural worldviews.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24(93),159.

Strelan,P.(2007).Who forgives others,themselves,and situations?The roles of narcissism,guilt,self-esteem,and agreeableness.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42(2),259-269.

Thompson,L.Y.,Snyder,C.R.,Hoffman,L.,Michael,S.T.,Rasmussen,H.N.,Billings,L.S.,et al.(2005).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 of self,others,and situations.JournalofPersonality,73(2),313-359.

Werner,N.E.,& Crick,N.R.(2004).Maladaptive peer relationshi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al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during middle childhood.SocialDevelopment,13(4),495-514.

Ziller,R.C.,Hagey,J.,Smith,M.,& Long,B.H.(1969).Self-esteem:A self-social construct.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33(1),84.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

Fu Jin1,Li Yulan2,Luo Li3

(1.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2.School of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3.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

It has been far from agree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esteem and forgivenes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esteem(i.e.social self-esteem and individual self-esteem)and 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 through investigating 225 college students with SES,the Social Self-Esteem Inventory,MCSD,and The Heartland Forgiveness Scal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self-esteem on forgiveness was greater than individual self-esteem in the whole sample.Social self-esteem predicted forgiveness significantly in male sample.On the contrary,individual self-esteem predicted forgiveness significantly in female sample.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 played fully mediator of individual self-esteem and forgiveness in female sample,however,this mediating effect exist in neither the whole sample nor the male sample.Such results may rela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elf-esteem and forgivenes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gender difference.

individual self-esteem;social self-esteem;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the mediating effect

黎玉兰,E-mail:liyulan311@hotmail.com。

B848

A

1003-5184(2016)02-0171-05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个体量表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论新时代集体主义研究的着力点*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