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歌的意境之美

2016-05-06祁晓唱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意境美采薇意象

祁晓唱

摘 要:中国汉语古代诗歌讲究意境美,意象则是传达意境的主要载体。汉语诗歌的英译,最困难的也就是意象的准确传达。文章通过赵彦春英译《采薇》节选来分析他传达诗歌意境美的独特。

关键词:采薇;意境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引言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此诗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而诗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意蕴,且在于它的意境,意象的完美填充。汉语诗歌中突出的特色就是用独特的意象来传达诗中人的内心情感,从而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在翻译中,严复的“信达雅”不仅要求在意义上,在意象的传达上也应做到“信”,因为意象的正确传达才能在目标语读者心灵深处激起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情感涟漪。原文的“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金堤,1989)必须准确传达。赵译诗歌一直秉承了两大原则: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通过这两个翻译原则向原文充分做到“形意逼近”(赵彦春,2005)。下面本文将对赵译《采薇》节选进行赏析。

二、译文赏析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Vetch* we pick, vetch we pick;

The vetch sprouting so quick.

Home we wend, home we wend;

The year comes to the end.

—— Zhao Yanchun

薇,学名救荒野豌豆,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古有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薇,在诗中不仅仅是代表的食物,而是侧面突出战士们行军路上的艰苦。行军之路,遥遥无期,粮尽弹绝,只能边行边采摘路边的薇草来食以充饥,以便继续赶路。而薇草长在路边,无论多么艰苦的生存条件都能坚强的生长,暗喻了战士们坚强的意志和生存能力。而薇草的全身可食,有衬托出了战士们的为国牺牲的伟大情怀。因此,翻译时,小小的一个“薇”也需认真揣摩思忖,正确把握原作者的用意,才能真正传达原文的美。庞德将“薇”译为fern,其为一种蕨类植物。在牛津词典中释义为“A flowerless plant which has feathery or leafy fronds and reproduces by spores released from the undersides of the fronds. Ferns have a vascular system for the transport of water and nutrients.”显然和原诗中的薇草形象不符。而赵先生将其译为vetch则正确的传达给读者薇草的形象,也告诉了读者为什么战士们边行进边采摘薇草了。同时也为该诗歌的前三章的“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做了充分的准备。全文上下连贯,真正做到行文一致。

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因此,如赵先生所译vetch 才能在后文中真正将薇草死机中各自的特点形象的传达给读者。且看第二、三章赵先生的译文。

Vetch we pick, vetch we pick,

The vetch slender and thick.

Home we wend, home we wend;

Our hearts are bound to rend.

……

Vetch we pick, vetch we pick,

The vetch stalk like a stick.

Home we wend, home we wend;

The New Year will spring send.

译文不仅在形式上与原文做到了高度统一,还巧妙了运用了赵先生所言的no-inversion形式,将宾语的vetch前置句首,从而将译文整体做到句尾押韵“pick--quick,wend-end,pick--thick,wend--rend,pick--stick,wend--send”, 整体三章都保持了aabb的韵脚,而且在语义的传达上还能够做到精准之至,真正做到了不受原文束缚,不传达寄生于原文的美,而独创自己的一种独特的美,于原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赵先生译文中,准确地将薇草从春到秋的生长状态传达出来,这一意象的传达,才能更好地与每章节的后两句战士们回家的心态的流转变化准确对比。更加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三、结语

赵先生的译文给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原文的美,更让我们体会到译诗不应做减法,译诗当如诗,译经当如经。还让我们明白“求美不辞其小,小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效果,也必然会因小失大”的深刻内涵。

注释:

译文均摘自赵彦春博客。

参考文献:

[1]金堤.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2]赵彦春.翻译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意境美采薇意象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妖藤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