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离疾病仅几步之遥
2016-05-06顾景辉
顾景辉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研究生时,曾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教授学习3年,形成一套自己的诊病思路,诊病时注重社会、自然、人体的统一,坚持调节身体脏腑及身心的平衡。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亚健康”拉响身体警报
最近接诊了这样一位女患者,30多岁,她陈述自己的症状是,不能吃稍微咸的东西,总感觉渴,不停喝水,不停跑厕所,却仍然是越喝越渴。而她几个月前刚去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各方面指标都正常,没什么疾病。但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还是不对劲,容易疲劳,感冒次数也比之前多了,所以来看中医。
“渴”就是身体向你传达的健康警报信号。像这位患者的症状,属于典型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出现了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亚健康还有其他几种症状表现:
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肌肉及关节酸痛,同时还伴有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症状。
情绪多变。临床中经常遇见类似病人,中年女性偏多,但是近几年发现年龄逐渐年轻化,心理方面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好多病人各种检查都做遍,指标均无大碍,就是感觉不适,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
人际关系紧张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前几天接诊了一位高中生的症状就很典型,这位学生害怕害怕上学,在学校里不与同学交往,在家与父母也很少交流,同时她的身体也出现问题:身体消瘦、精神差等。
女性更易患亚健康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特别是职场女性兼顾社会、家庭、婚姻多种角色,付出较多。经常“白加黑”“5+2”,晚上回家还要照看孩子……在这种高负荷体力和精神的透支下,健康极易出问题。
从患者的描述中,可以总结出下面几个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1.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就像上面的一些女患者,她们往往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生完孩子后的几年,因为夜里要照看孩子往往要起夜几次。再加上现在很多人喜欢睡前玩手机,不知不觉造成晚睡。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疲劳积累及思维能力下降;睡眠质量不好,也容易导致颈椎病等疾病的缠身。
2.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日常工作强度大,用心、用脑过度,身体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3.缺少锻炼。现代人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古代,体育调养称为导引,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用以防病治病。其特点是“形、意、气”三者相结合,即运动肢体身躯以练形,锻炼呼吸以练气,并以意导气行。
4.负面情绪积压。人们普遍认为疲劳是由于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的,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忧虑、紧张、烦恼等才是导致疲劳的真正原因。根据多年的从医观察,我发现生活中比较克制、压抑情绪的人更易患病。这是因为坏情绪对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
中医有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亚健康距离疾病有多远
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是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或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这时,你的健康平衡已被打破,只是量变还没到达质变的程度。
我们要学会与身体对话,重视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注重饮食保健,一是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保证身体必须的营养和能量。另一方面根据自身的征兆做一些食疗药膳,既可食用,又可治病。调整一段时间若仍无好转,就要向医生求助。
如今,部分医院已开设了亚健康门诊或是治未病门诊。中医治疗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为其制订详细的个体化健康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膏方、情志调节、中药帖敷、针灸、推拿按摩等保健指导,做到因人、因时、因地施用,从而达到以健康为核心,无病养生以防患未然,“未病先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