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亲手掩埋了林彪父子

2016-05-06王中远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军用飞机火葬林彪

王中远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学的是蒙语专业后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工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外交生涯中会碰到震撼中国大地的『9·13』事件并成了这一事件的重要见证人

1971年9月14日,和往常一样,使馆是八点上班,我刚吃过早饭,还未上班就收到蒙古国外交部打来的紧急电话,说蒙古国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要紧急约见许大使,因为有一架中方的飞机在温都尔汗坠毁。8点30分,许大使去外交部,蒙古国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称,13日凌晨2时左右,在蒙古国肯特省(省会为温都尔汗)贝尔赫矿区以南10公里处,有中国一架“军用喷气飞机”失事,机上乘员9人已全部遇难,并就中方“军用飞机”深入蒙古国领空提出口头抗议,希望中方做出正式解释,许大使拒绝了蒙方的抗议。

现场:全部烧黑

使馆在9月14日下午6点才收到上级的指示电报,指示许大使带随员亲自到现场处理。但失事飞机上所乘何人、飞机性质只字未提。由许大使亲自带队,有孙一先同志、沈庆沂和我一行四人前去现场。关于失事飞机事件的处理,每一件都要请示上级,上级曾来电要求把尸体就地火化,蒙方提出,蒙古国没有火葬的习惯,而且那个地方也没有条件火葬,建议按蒙古国习惯土葬。

蒙方译员告诉我,这个地方叫苏布拉嘎盆地。在盆地中央,由北向南长约800多米,宽约300多米草地,全部烧黑了。四处散落着飞机残骸,机舱部分爆炸物摊在那里,尸体蒙方没动,用白布都盖上了,我们揭开了进行拍照。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躯体了,衣服都烧没了,差不多都是裸体的,仰躺的、俯卧的都有。有一具躯体头让火烧黑了,脑浆也出来了。9个人里面8个男的、1个女的(是叶群)。

我们一个尸体一个尸体检查,其中有一个人仰面躺着,衣服烧掉了大半,我看着他底下还有没烧完的衣服,就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一个本子,内有一些军人照片的底片和空军大院出入证,编号0002,没有贴照片,上面写着林立果,男,24岁,干部。

现场北端开始有飞机机翼在地上划了一道沟,很深。据蒙方飞行专家介绍是飞机的机翼擦地刮的,当时飞机试图迫降,选择的地点应该是不错的。如果是飞机肚子着地就迫降成功了,但是不知什么原因,飞机失去平衡,机翅膀先着地,飞机往前冲,又起来了,往前200米左右,爆炸了,机身部位爆炸,机尾部分甩出去了,实际上是两大摊,机身爆炸一摊,机尾部分一摊。

后事:在蒙土葬

当天我们看完现场之后,就回酒店,连夜谈判。整整谈了一夜,我和沈做翻译,写记录。蒙方事先准备了一个稿子,争论的焦点是我们不承认是军用飞机,不承认侵入。蒙方的理由是:人是军人,有枪支,是军用飞机。当天夜里谈判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又去现场,重新看,重新拍照,又谈了关于选址埋葬的问题。

飞机失事在盆地中间的最低点,我们在山坡上朝东方向,选了一个地方,连夜挖掘出长15米、宽3米的一个大坑。现场尸体旁都放着棺材,白茬的,薄薄的,非常简单。我们重新检查后,将尸体装殓。尸体都僵硬了,装殓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工夫。都是蒙古国士兵做的。我们在现场谈判。我们给尸体编了个顺序,1、2、3、4、5、6、7、8、9,林彪是5号。一个完整的大坑,9个人并排放进去,用红布黑布盖上。完了之后,蒙方士兵堆了个坟头,我们四人也帮忙培了土,蒙方士兵还用汽车把飞机残骸螺旋桨进气口环和环中间的分流锥都拉来放到坟顶,然后找了个木头牌子写了几个字,什么遇难者之类的。为表示对逝者的尊重,我们几个默哀了几分钟。这个仪式搞完的时候是16日中午,然后我们回了酒店。

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把尸体都运回来。这是因为当时没有得到明确指示,而且我前面说过,上级曾来电要求把尸体就地火化,好回收骨灰带回,但蒙古国没有火葬的习惯,当时条件也不允许火葬,只好就地掩埋。

当时双方谈判很紧张,回到乌兰巴托后,开始准备国庆了,因为许大使刚到,每年国庆的酒会也很忙。9月29日下午5时,蒙方电台播发了一条简短消息,还是按照他们的观点,说中国“军用飞机”“侵入领空”。9月30日,在使馆国庆招待会上,蒙古国国防部外事处长私下“咬着耳朵”问我:“林彪还活着吗?”我按照指示答复:“一切照旧。”这说明蒙方从国际各方面的传闻中似已猜想到,失事飞机的死者里有林彪。

据《各界》

猜你喜欢

军用飞机火葬林彪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任务准备期内的军用飞机瞬时可用度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
“火葬”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