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禁烟奇招迭出
2016-05-06袁文良
袁文良
2005年2月27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迄今为止已有168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37个国家已正式批准,一些国家还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其中有些手段及由此产生的怪异习惯相当有趣。
不丹:警察破门掐烟头。2004年,不丹通过全面禁烟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禁烟的国家。根据这个禁烟法案,包括公园、夜总会、商店、露天市场在内的一切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甚至在公共厕所吸烟也被认为属于违法行为。2011年,不丹政府又颁布了一部新禁烟法,内容更加具体严格,其中规定,如果发现房内有人吸烟,警察有权破门而入,掐灭烟头。
韩国:专门设立戒烟假。韩国政府规定,凡国家机关和私营企业的在岗人员如果决心戒烟,可以申请3至4天的带薪休假。这主要是考虑到戒烟者暂时脱离工作环境,加上健康饮食、精神转移等辅助方法,有助于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因职工休假给企业带来的绝大部分损失,将由政府承担,资金主要从香烟税收中筹集。
美国:戒烟电话人性化。美国禁止香烟或者是以香烟品牌为名的其他业务在媒体上做广告,而且还把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或提供烟草制品的行为视为违法,违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美国电影协会规定,吸烟镜头将会和色情、暴力镜头一起,成为影响电影级别的重要因素。过多吸烟镜头的电影会被定为限制级,也会被定为少儿不宜。另外,美国人还另辟蹊径,为想摆脱香烟控制的人设立了“戒烟电话”服务。烟瘾来时,只要拨打“戒烟电话”热线,听筒里马上就会传来剧烈骇人的咳嗽及一些警告语句,让人打消抽烟的念头。
新加坡:罚款罚得你肝颤。禁烟,新加坡是个典范——1970年开始禁烟,将不吸烟列为国民守则内容,规定国家禁止进口任何烟草产品。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每过几年就要修改《禁烟法》,扩大禁烟范围。法规不只是笼统地写公众场合禁烟,而是指出具体地方。在公共服务交通设施(地铁、轻轨、公交车)、博物馆、图书馆、电梯、电影院、剧院、餐厅等地方吸烟,违规人罚款200到1000新元(一新元约合人民币5元)。
澳大利亚:室内禁烟要求严。澳大利亚的香烟价格都比较高,最便宜的香烟也要11澳元(约合人民币64.7元)一包,这有效地控制了一些人的烟瘾。不过,该国的室内禁烟规定比较严格,连大部分旅馆的房间里也不允许吸烟,所以被逼无奈的烟民全都上了街。
印度:海绵广告警示人。印度在电视媒体播放的一则题为“海绵”禁烟的广告让人印象深刻。广告称:“肺就像海绵,吸烟者的肺就像充满了焦油的黑色海绵。”该广告在2009年6月和7月份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连续播出了6个星期。许多吸烟的人表示,看了这条广告后就真的不想吸烟了。
除以上所述外,在烟盒上印制健康警示性语句和图片,普遍被认为是减少吸烟人数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瑞典,不仅在香烟包装上印有警示语,还在女人们常看的时尚杂志上宣称:现代择偶的标准之一就是找一个不吸烟的男士。而男士们的读物上则写着:小心被动吸烟的女友过早衰老。随着人们日渐清晰地认识到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控烟”、“禁烟”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戒掉香烟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