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06张静
张静
[摘 要]英语是一种对话性语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以情激学 以境导学 以教促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43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占比90%的学校。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少有时间监管他们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里,抬头听讲、举手发言、积极动脑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以情激学、以境导学、以教促学,尽心尽力让每一位学生渐渐抬起头、举起手、动起脑来,让学生在每一次情感体验中,关注课堂、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全面发展。
一、以情激学,让每一位学生抬起头来
不少教师眼里的好学生仿佛是机器,他们一天到晚最好都不要跑,不要跳,不要闹,不要玩,不要发呆,开关一开就马上学习,开关一关就迅速入睡。对于学生真正的需求,教师根本无暇倾听,而是直接、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永远是那几个;课堂上能抬起头来与教师进行眼神交流的学生也屈指可数。
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学生是“公主”“王子”,还是“灰姑娘”“丑小鸭”,都要真正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主动亲近学生。教师应学会倾听,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以境导学,让每一位学生举起手来
我坚持认为,教育乃是一种柔性的智慧。教育者不但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还要有一点“妇人之仁”。教师应少一些霸道,多一些体贴;少一些压力,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愤怒,多一些微笑……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6A 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课文。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并没有完全领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待学生读完以后,我模仿学生的语调朗读了一句。大部分学生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我问大家为什么笑。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像念经!”“是的,就是念经。朗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是一篇深有寓意的童话故事。文中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因为每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而显得丰满。”说到这里,我发现不少学生抬起了头,注视着我。我接着说道:“你们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境下,群众应该怎么表扬国王的新衣呢?如果群众都是面无表情地敷衍,你们觉得国王还会如此得意洋洋吗?”这一次,我并没有请原先举手的优生回答问题,而是点名一位成绩平平的学生。这位学生站了起来,想了想,胆怯地朗读了我指定的台词。我对她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示意如果能加上动作,再朗读得夸张一些就更棒啦!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看到她的反差,不少学生也纷纷举起手来。于是,我又邀请了数位不常举手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一次次不同的情境下,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渐渐地放开了嗓门,踊跃发言。
三、以教促学,让每一位学生动起脑来
《英语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经过长期的课堂观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以乐学思想为指导,充分重视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的理念倡导限时讲授,以教促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脑来。
例如,在6A 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第二课时的教学中,Fun time的任务是Say and act。编者根据story time的故事情节,将文本进行了对话的重组,形成了一段新的dialogue。对话中,对于某些关键词,编者用……代替,要求学生将对话补充完整。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引导学生讨论省略号部分的多种可能性,并且请每一组的代表上台发言。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思考着怎样更好地将对话编得更生动、更翔实。在这次尝试中,我收获了好多不同版本的《皇帝的新衣》,不少学生还用了之前学过的句型,衔接两幅图,让故事显得更完整,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