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症候
2016-05-06李松蔚翁倩
李松蔚++翁倩
一个年轻人向我求助,想知道如何说服他顽固的父亲,让老人家承认他花了很多钱购买的保健品是假药,上了骗子的当。他关心父亲的健康,督促老人家定期体检,就现有的慢性病接受正规的医学治疗。他推崇西医、反对中医,对父亲每天收看的某养生节目深恶痛绝,一听到那些老专家们阴阳五行的论调就头疼。而这些信息是老爷子的最爱,每天没事就在朋友圈转发。
“不骗他骗谁?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无知!”年轻人痛心疾首。
他把好话坏话都说尽了,讲道理,摆事实,无奈老爷子当耳旁风。我问:“你是怎么跟他说的?”他说:“说过多少遍了!”我问:“怎么说的?”他说:“一般是好好说,有时实在气得不行,也吵。”我又问:“怎么说的?”他终于明白我的问题,想了想,跟我模仿他对父亲的语气:“爸!你这人怎么说不听?你为自己的健康打算一下好不好?笑!你笑什么!”
我赶紧收起了笑容:“不好意思。”他说:“不是说你,是说我爸,他一直就是心不在焉的。”
他说话的口气不像是儿子对父亲,倒像父亲在训斥不懂事的儿子。那种感觉就是“你怎么就不能反省下自己的错误呢?”坐在他对面,我感到相当大的压力,需要以某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尊严似的,我说:“可是你凭什么说你父亲就没有为他的健康打算呢?也许他吃了那些保健品以后,确实感觉有效。”
年轻人嗤之以鼻:“保健品是骗人的。你要证据吗?多的是证据。”
“也许你能证明保健品在骗人,但你没法证明父亲的感觉是错的。”
“只是安慰剂效应,”年轻人说,“哪怕他吃维生素片,都会有同样的效果。问题是你知道他为这么一点点安慰效果花了多少钱吗?两万多!”
也许那两万多正是产生安慰效果的关键呢?我在心里生成了反驳的角度。与此同时我觉察到:我在干什么?我卷入了一场辩论!仿佛变成了对面这个年轻人的一面镜子,正努力说服他接受什么一样。“你同父亲相处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你太严厉了,不但否定了他吃的药,同时也否定了他这个人为维护健康所做的努力……”他把生活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辩论赛,父子俩不只在比较不同观点,同时也在竞争胜负输赢,争夺“为健康打算”的权力。儿子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越是如此,父亲就越是需要保持顽固,不然只能一败涂地。
我试图让他看到这点,而我不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吗?想到这里,我换了一个角度对他说:“你其实是为他好。”他气呼呼地:“人家不领情啊,我有什么办法。”我说:“你父亲的确有点老顽固。我听说过这样的老人,他们已经讲不通道理了,翻来覆去只认识自己的东西。越劝,他越一意孤行。”
年轻人连连点头:“绝对的!我在网上找了很多证据发给他看,你猜他说什么:网上的东西也有假的!厉害吧?都是我教他的,他拿来对付我!他在朋友圈转发文章的时候呢?真你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觉得他是在装睡,这怎么理解?”“怕丢面子呗。”年轻人不屑地说,“一把年纪了,在我面前承认错误,丢不起这个人。再一个本身也很难打破,毕竟是一辈子的观念。”
这正是我想让他看到的,其实他全知道。并不用跟他辩论什么。“但是我越跟他较劲,他可能就越较上劲了。老顽固!”
我提醒他:“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他跟你多较劲,你就先跟他较劲。”他瞪大了眼睛:“不是这样的!我怎么会希望跟他较劲!”
“哦!那是我说得不对,你别介意。”我赶紧服输。他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反思的前提是足够安全的环境——所以传播观念的人,有时不一定要做那个赢的人。
输赢有多重要呢?重要的是观点已经传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