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宣花牛养殖技术
——母牛繁殖技术(下)
2016-05-0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蜀宣花牛养殖技术
——母牛繁殖技术(下)
(接上期)
母牛妊娠30 d后,两侧子宫大小不对称,孕角略变粗,质地松软,有波动感,孕角的子宫壁变薄,而空角维持原有状态。用手轻握孕角,从一端滑向另一端,有胎膜囊从指间滑过的感觉,若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子宫角然后放松,可感到子宫壁内有一层薄膜滑过。
妊娠60d后,孕角明显增粗,相当于空角的2倍左右,波动感明显,角间沟变得宽平,子宫开始向腹腔下垂,但依然能摸到整个子宫。
妊娠90 d,孕角的直径为12~16 cm,波动极明显;空角也增大了1倍,角间沟消失,子宫开始沉向腹腔,初产牛下沉要晚一些。子宫颈前移,有时能摸到胎儿。孕侧的子宫中动脉根部有微弱的震颤感(妊娠特异脉搏)。
妊娠120d,子宫全部沉入腹腔,子宫颈已越过耻骨前缘,一般只能摸到子宫的背侧及该处的子叶(如蚕豆大小),孕侧子宫动脉的妊娠脉搏明显。
直场检查妊娠诊断中的常见错误:
5.2.1 胎膜滑落感判断错误 当子宫角连同宽韧带一起被抓住时就会误判胎膜滑感;当直肠折从手指间滑落时同样会发生错误。
5.2.2 误认膀胱为怀孕子宫角 膀胱为圆形器官而不是管状器官,没有子宫颈也没有分叉。分叉是子宫分成两个角的地方。正常时在膀胱顶部中右侧摸到子宫。膀胱不会有滑落感。
5.2.3 误将瘤胃当作怀孕子宫 因为有时候瘤胃挤压着骨盆,这样非怀孕子宫完全在右侧盆腔的上部。如摸到瘤胃,其内容物像面团,则容易区别,同时也没有胎膜滑落感。
5.2.4 误将肾脏当作怀孕子宫角 如仔细触诊就可识别出叶状结构。此时应找到子宫颈,看所触诊器官是否与此相联。若摸到肾叶,则既无波动感,也无滑落感。
5.2.5 阴道积气 由于阴道内积气,阴道就膨胀,犹如一个气球,不细心检查可误认它是子宫。按压这个“气球”,并将母牛后推,就会从阴户放出空气。排气可以听得见,并同时可感觉得出气球在缩小。
5.3 超声波诊断法 国内外研制的超声波诊断仪有多种,是简单而有效的检测仪器。目前,国内试制的有两种:一种是用探头通过直肠探测母牛子宫动脉的妊娠脉搏,由信号显示装置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信号,来判断妊娠与否。另一种,探头自阴道伸入,显示的有声音、符号、文字等形式。重复测定的结果表明,妊娠30d内探测子宫动脉反应,40 d以上探测胎心音可达到较高的准确率。但有时也会因子宫炎症、发情所引起类似反应干扰测定结果而出现误诊。
在有条件的大型牛场也可采用较精密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其探头放置在右侧乳房上方的腹壁上,探头方向应朝向妊娠子宫角。通过显示屏可清楚地观察胎泡的位置、大小,并且可以定位照相。通过探头的方向和位置的移动,可见到胎儿各部的轮廓,心脏的位置及跳动情况,单胎或双胎等。在具体操作时,探头接触的部位应剪毛,并在探头上涂以接触剂(凡士林或石蜡油)。
5.4 孕酮水平测定法 根据妊娠后血中及奶中孕酮含量明显增高的现象,用放射免疫和酶免疫法测定孕酮的含量,判断母牛是否妊娠。由于收集奶样比采血方便,目前测定奶中孕酮含量的较多。研究表明,在配种23~24d取的牛奶样品,若孕酮含量高于5ng/mL为妊娠,而低于此值则为未孕。本测定法判断没有怀孕的阴性诊断的可靠性为100%。而阳性诊断的可靠性只有S5%,因此,建议再次进行直肠检查予以证实。
6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6.1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一般技术措施
6.1.1 合理搭配饲料营养 营养对母牛繁殖力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营养不良或营养水平过高,都将对母牛发情、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平衡、分娩时的各种并发症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饲养者应根据母牛不同生理特点和生长生产阶段要求,按照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配制饲粮,精青粗合理搭配,实行科学饲养,保持母牛良好的种用体况,切忌掠夺式生产,造成母牛泌乳期间严重负平衡。
6.1.2 降低热应激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其生存的适宜温度为0~21℃,而夏季气温往往高达30℃甚至更高,对奶牛采食量、产奶、繁殖等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热应激可导致母牛内分泌失调、卵细胞分化发育、受精卵着床和第二性征障碍、降低受精率和受胎率,所以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是夏季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奶牛场经济实用的防暑降温方法是在牛舍内安装喷淋装置,实行喷雾降温,农户可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6.1.3 产后监控 产后监控是在平常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从分娩开始至产后60 d之内,通过用观察、检测、化验等方法,对产后母牛实施以生殖器官为重点、以产科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监控,及时处理和治疗母牛生殖系统疾病或繁殖障碍,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个体尽早进行子宫净化治疗,促进产后母牛生殖机能尽快恢复。
6.1.4 减少高产母牛繁殖障碍 母牛的繁殖障碍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不孕症之分,造成母牛繁殖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二是生殖器官疾病引起;三是繁殖技术失误引起。主要对策是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严格繁育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母牛产后重点监控和提高母牛不孕症防治效果,淘汰有先天性生殖道障碍、炎症特别严重和体况极差的母牛。
6.1.5 建立母牛配种登记卡 完善母牛配种记录,加强对繁殖母牛发情配种的监视,减少发情失配的情况,提高受配率;制定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要点,减少母牛生殖道炎症发病率。
6.2 提高母牛发情检测率和受配率的技术措施
6.2.1 发情检测 发情检测是母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天多次发情观察(至少3次),可显著提高母牛发情检测率。实践证明,多次观察能提高发情母牛的检出率,尤其在夏季。
6.2.2 及时查出治疗不发情或乏发情母牛 对因繁殖障碍引起的不发情或乏发情母牛,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可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氯前列烯醇(ICI)、三合激素等激素进行催情,能收到良好效果。
6.3 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6.3.1 采用优质冻精精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牛的受胎率。引进冻精时,除要求所选公牛具有很高的TPI指数外,精液本身应该具有优良品质。引进冻精和保存时都应检查精液品质。
6.3.2 输精技术熟悉实施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方法,把握好适宜的配种时间和输精部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供稿。全文完)
SS15.2
C
1001-S964(2016)01-0035-02
2015-0S-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