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乳企上演新一轮竞争国产品牌有望反转
2016-05-06中国联合商报毕淑娟
中国联合商报 毕淑娟
中外乳企上演新一轮竞争国产品牌有望反转
中国联合商报 毕淑娟
在经历了去年上半年的销售疲软之后,去年下半年国内乳企仍未摆脱下滑的颓势,正伴随大自然的冬天进入凛冽的寒冬。
令业界欣慰的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国内乳企看到了希望,纷纷出台措施准备大干一场。但同时,也令国外乳企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出招抢食新增的百亿市场。
专家指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会带来上百亿的市场增量,但也意味着未来乳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行业洗牌也会加速。而国产品牌有望在与外资品牌的新一轮竞争中扳回一局,实现华丽转身。
“全面二孩”难致乳企“全面开花”
进入2015年以来,曾稳坐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第一宝座的贝因美一直未能摆脱亏损的窘境。无独有偶,三元也未能扭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态势。此外,光明乳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降幅也明显加大。
乳业专家宋亮对记者表示,2015年乳企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宏观消费疲软造成了乳品消费不振;其次,2014年国际原料奶价格暴跌,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去年企业不得不降价促销,从而削弱了盈利能力;第三,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进口乳品的增加也分食了需求量。总而言之,乳企竞争越来越激烈,高利润、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宋亮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受产能过剩、品牌众多、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影响,国内乳企至少还要经历3至4年的转型阵痛。从整体来看,国内乳企的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不转型则必死。”
也有业内人士乐观地预测,全面二孩放开至少会给国内乳业带来20%的增长,市场增量至少会达到240亿元。但其同时也指出,“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国内乳业的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只有有品牌和品质保障的大企业才能最终存活下来,享受人口新政带来的利好,更多的小品牌不仅无法攫取政策红利,还会被淘汰出局。”
宋亮认为,“全面放开二孩”能否带来新生儿的暴增仍不确定,因此对于中国乳业发展而言,新政在现阶段只能提振信心,短期内企业仍需拓展新的发展渠道,寻找新的利润突破口,不能将宝押在“全面二孩”放开政策上。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记者,“全面放开二孩”对国内乳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会带来上百亿的市场增量,但也意味着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行业洗牌也将会加速。
中外乳企纷纷抢食百亿“大蛋糕”
向健军所言非虚。“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未来新增的百亿市场不仅让国内乳企摩拳擦掌,也让国外公司加快了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此前一直以本地产奶粉为主打的多美滋,宣布正式推出100%爱尔兰原装原罐进口系列产品,这是多美滋进入中国20余年来首次推出全进口主力产品。法国兰特黎斯集团也在第一时间将旗下的喜丽雅婴幼儿配方奶粉引入中国。日本雪印乳业株式会社也宣布旗下雪印婴幼儿配方奶粉正式在中国内地上市,并宣称将使用来自澳大利亚的优质奶源为原料,从奶源、生产到装罐整个生产过程均在澳大利亚完成。而美素佳儿的母公司荷兰菲仕兰也与国内的辉山乳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以本土化产品来拓展中国市场。
面对来势汹汹抢食百亿大蛋糕的跨国公司,国内乳企当然不会拱手相让,纷纷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并抱团进入转型期。光明乳业新任总裁朱航明告诉记者,光明乳业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在北京市场将引入更多高端产品做差异化布局。
而对于仍在亏损中的贝因美而言,特殊配方奶粉或将成为其新的救命稻草。不久前,贝因美宣布与韩国第二大乳企每日乳业牵手,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研发特殊配方奶粉,包括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孕产妇奶粉等,双方各持新公司60%和40%的股份。这也是贝因美牵手恒天然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此外,正在停牌中的三元也将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来激发新的活力。据三元此前披露,公司将兄弟公司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纳入麾下,冰淇淋品牌八喜也将从此归属三元,为三元增添新的业务板块。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面临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外资品牌大多将市场目标锁定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城镇则是国产品牌的天下。虽然一、二线城市聚集着大量具有较高购买力的家庭,但由于巨大的生活成本和压力,其再生二孩的意愿很低。相比之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生育率有明显提升的区域主要为三线、四线城市,其目前的市场主力为国产高端婴幼儿奶粉品牌,诸如贝因美、合生元、伊利、雅士利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的连番失误也让进口奶粉的光环逐渐退却,消费者在奶粉选购方面日趋理性。此外,政府出重拳整治也让国内乳业的规范度、集中度显著提高。而随着多数中小企业经历淘汰退市,现有优势企业在整合后将愈加强势,因此,未来国产奶粉品牌有望在与外资品牌的新一轮竞争中扳回一局,实现华丽转身。(来源:四川省农业厅网站)
F320
C
1001-S964(2016)01-0017-02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