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形成机制研究
2016-05-06王仙雅,毛文娟
王 仙 雅, 毛 文 娟
(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222)
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形成机制研究
王 仙 雅, 毛 文 娟
(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222)
我国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问题日趋严重,并呈现出群体性发展态势,但目前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形成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选取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为外部环境变量,同时以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为企业行为变量,构建了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形成机制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有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通过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有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有益指导。
食品安全责任;过度逐利行为;从众行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工业明胶”等事件的爆发令公众触目惊心,突显出我国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责任严重缺失。人们习惯性认为资金不足、缺乏技术支持的中小型企业是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多发企业,其实不然,当年的国内一线奶粉企业三鹿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沃尔玛和家乐福“任意修改生产日期”事件等均揭示了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同样存在漠视食品安全责任的现象。由此可见,资金充裕、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也不乏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现象。目前,行业性、产业链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涌现,暴露出的客观现实是:我国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现象绝非偶然事件,并且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个食品企业,而是演变成了大多数食品企业的群体性行为。然而,纵观现有文献,其分析视角始终未能突破“单个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层面,不适合群体性缺失的现实情境,并且对于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原因的挖掘仍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鲜有更具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致力于运用实证方法探讨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形成机制。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即食品行业或食品产业链中的大部分企业未能承担起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漠视食品安全,认同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为行业潜规则的不道德行为。
学者们习惯将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归结为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缺失,其实道德缺失的背后可能隐藏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动机和心理动机,必须透过道德缺失的表象,寻找这些潜在动机下的企业行为,才能揭示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真正根源。另外,根据情景依赖理论,企业的动机和行为往往受所处环境的影响[1]。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外部因素、企业行为和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因此本文试图以过度逐利行为(经济动机)和从众行为(心理动机)为桥梁,同时选取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三个外部因素,构建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形成机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揭示引发群体性缺失的关键诱因和影响路径,以改善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现状,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1.经济动机下“过度逐利行为”的影响
逐利行为是指企业总是秉着尽可能多的赚取利润的原则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行为。企业的逐利行为本身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适度的逐利行为可以增加企业的内部向心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将经济利益最大化视为首要任务,越来越忽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原本适度的逐利行为演变为过度的逐利行为,出现众多利益熏心的黑心企业。
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责任缺失问题是“逐利本性”的逻辑使然[2],企业倾向于以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代价追求利润。李晓华等人[3]指出,过强的逐利行为是食品行业责任缺失的重要根源,无论是生产地沟油的黑作坊,还是像三鹿那样的国内大型企业,抑或是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跨国企业,都为了追逐利益引发了败德行为。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责任缺失带来的短期收益往往比责任履行带来的远期收益快,是导致责任缺失如此普遍的重要经济原因[4]。尤其对于竞争激烈、违法泛滥的食品行业,他们的逐利行为更多的表现为不当、过度或有损害,如非法使用违禁药品和食品添加剂、向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因此本文认为,食品行业中大部分食品企业在经济动机驱使下表现出的过度逐利行为是导致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根源之一,故提出以下假设:
H1:过度逐利行为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有正向影响。
2.心理动机下“从众行为”的影响
企业的行为不仅会受到经济动机的影响,还会受到诸多心理动机的影响,而从众心理就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心理动机之一。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产生的行为即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指个体会跟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以便与多数人的倾向保持一致[5]。从众行为具有情境性特点,即要在特定情境下研究从众行为。如Zhou等人[6]研究闯红灯情境下人们的从众违法行为、吴剑琳等人[7]研究购物情境下消费者的从众行为,本文主要研究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导致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由“单个”向“群体”演变的决定性原因。每个食品企业都处在所属的食品产业链中,会受到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影响,会不自觉地被同化。以使用地沟油为例,当某个食品企业发现周围多数食品企业使用地沟油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额外收益,又没有被揭发得到相应的惩罚,便会产生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不赚白不赚,一旦尝到了甜头,则会慢慢适应从众行为,使之常态化。久而久之,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即使是一贯秉着良心经营的食品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由此可见,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从众行为导致了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群体性爆发。因此本文假设:
H2:从众行为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有正向影响。
3.外部因素对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在探讨企业责任缺失行为的外部因素时,多从行业特点、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三个层次展开。据此,本文结合食品行业自身的特点,提炼了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三个外部因素,以下分别就三个外部因素对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影响做具体的阐述。
(1)行业不良氛围的影响
Brass等人[8]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揭示了企业不道德行为发生的原因,认为企业所处的社会关系、行业结构为企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动机。姜丽群[9]在综述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时发现,行业内不良的运营氛围和利益价值观、过度的同行竞争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发生。
从整体上讲,我国的食品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型企业过多,并且小作坊、小摊贩随处可见,分布零散,这就决定了食品市场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经营者为了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会加大逐利行为,以至于采取非常规手段降低成本,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加之大部分食品行业和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在利益面前,他们很难抵住诱惑、坚守道德底线。根据烂苹果理论,若行业中存在责任缺失的企业,会在行业内部形成一种恶劣的风气,从而污染整个行业,酿成不良的行业氛围。行业不良氛围一旦形成,又会对行业内企业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增强企业的逐利行为上,而且体现在强化企业的从众行为上。宋官东[10]在研究从众行为发生的根源时发现,即使自己很清楚某种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但是当大多数人都那样做时,自己也会随波逐流,因为从众可以降低异质行为产生的风险,个体往往认为多数人的决策更有利于发展。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行业不良氛围对过度逐利行为有正向影响。
H4:行业不良氛围对从众行为有正向影响。
(2)政府监管薄弱的影响
在我国“强政府—弱社会”的现实情境下,政府监管毋庸置疑是促使食品企业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的必要途径和底线保证。然而,我国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监管还相当有限,一方面源于食品行业“小、散、乱”的行业格局本身就难于监管,另一方面是我国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监管体制,并且监管的覆盖面过窄。更何况与监管配套的检测标准存在滞后性、检测技术也不成熟,对不断涌现的新的食品原料或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难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另外,有些政府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纵容企业过度逐利行为带来的恶性影响,甚至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姑息养奸,滋生行业不正之风。Zhang等人[11]通过对中国183个食品企业的访谈发现,很多食品企业认为政府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重惩罚轻支持,这就很容易使企业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加剧企业的从众行为。由此可见,在这种薄弱的监管体制下,无论是哪种行为的发生都得不到政府及时的遏制,从而助长了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蔓延。因此本文假设:
H5:政府监管薄弱对过度逐利行为有正向影响。
H6:政府监管薄弱对从众行为有正向影响。
(3)社会监督不足的影响
社会监督是指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媒体和投资人等对企业是否承担相应责任的监督,它与政府监管共同构成了企业履行责任的制度环境。Delmas和Toffel[12]指出企业感知的制度环境压力越高,承担责任的意愿就越强。由于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主要表现为对消费者责任的缺失上,所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责任的关注、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储备、对食品质量信号的敏感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企业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意愿。然而,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还很有限[13],并且有相当多的消费者仍然关注食品的价格,在同类食品中,倾向于购买低价食品,而低价的背后往往暗示着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因此企业即使不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也不会被消费者洞察,这就加剧了食品企业的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另外,我国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食品行业的非政府组织,媒体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后续报道力量不足,投资人更多的关注于企业的赢利能力而非食品的安全性,所以说我国对食品行业的社会监督严重不足,无形中纵容了企业的过度逐利行为,致使企业肆无忌惮的追逐利益,效仿其他企业不负责任的劣性行为。因此本文假设:
H7:社会监督不足对过度逐利行为有正向影响。
H8:社会监督不足对从众行为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包括三个外部环境变量(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两个企业行为变量(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和一个结果变量(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
图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初期的问卷设计,同时邀请了领域内2名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最终的问卷共涉及6个研究变量,19个测量题目,每个测量题目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法,5代表“非常符合”,1代表“非常不符合”。
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测量借鉴Lee等人[14]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感知的测量,同时融入群体性的概念,设计了3个题目,得分越高表明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越严重;过度逐利行为的测量参照王爱国和武锐[2]对过度逐利行为的阐述,共设计了3个题目,得分越高表明逐利行为过度的程度越高;从众行为的测量参照吴剑琳等人[7]对消费者从众行为的测量,设计了3个题目,得分越高表明对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从众行为越强。关于三个外部因素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的测量参照吴宝晶[15]的研究。设计了3个题目测量行业不良氛围,得分越高表明行业不良氛围越浓厚;设计了3个题目测量政府监管薄弱,得分越高表明政府监管力量越薄弱;社会监督不足从消费者、媒体、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角度设计,共4个测量题目,得分越高表明社会监督效果越差。具体测量题目见表1。
2.数据收集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今社会,对于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问题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广大消费者,加之目前的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已扩散到群体性层面,以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能很好的揭示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成因,因此本文重点考察消费者的感知。问卷发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客流量较多的大型超市和居民社区现场发放问卷,为提高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认真度,对每一位填写问卷的消费者赠送了小礼物;二是通过亲朋、同事、学生的各种资源,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发放问卷。据统计,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624份,剔除漏选、乱选明显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22份,有效回收率为69.6%。样本的基本特征为:男性217人(41.6%),女性305人(58.4%);年龄在30岁以下的185人(35.5%),30~40岁的180人(34.5%),40~50岁的105人(20.1%),50岁及其以上的人52人(9.9%);学历为大专及其以下的177人(33.9%),大学本科242人(46.4%),研究生103人(19.7%);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74人(14.2%),3000~5000元的161人(30.8%),5000~8000元的190人(36.4%),8000元以上的97人(18.6%)。
三、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分析包括两步:第一步是评价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第二步是验证结构模型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19和AMOS 19。
1.信效度检验
运用SPSS 19对各个测量变量进行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α来评估信度水平。由表1可知,每个测量变量的α系数均超过了0.8,表明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效度检验包括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标准化因子载荷、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萃取量AVE以检验各个变量的聚合效度。表1列出了相应的检验结果,可见每个指标均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0.7;CR>0.7;AVE>0.5),表明数据的聚合效度良好。表2列出了区分效度的检验结果,各测量变量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测量变量与其他测量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各个测量变量之间区分度较好。综上,整个测量体系题目设计合理,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可以进行后续的因果关系验证。
表1 测量题目与信效度检验结果
表2 测量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区分效度检验结果
注:对角线上的粗体字为各测量变量AVE的平方根,**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2.描述性统计分析
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社会监督不足、过度逐利行为、从众行为和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六个测量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及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2。由于本文采用Likert5级量表,“3”表示基本符合,高于3表明符合的程度较高,低于3表明符合的程度较低,由各个测量变量的均值可知,消费者对六个测量变量的感知程度均比较高。在三个外部变量中,消费者对行业不良氛围的感知最高,其次是政府监管薄弱,最后是社会监督不足。对于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消费者认为食品企业存在较高的过度逐利行为,从众行为次之。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均值为4.09,表明消费者对其感知程度非常高,目前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已扩大到群体范围。六个测量变量的标准差均不大,意味着消费者的选择较集中,离散程度小。另外,六个测量变量的相关系数介于0.3~0.7,为中度正相关,这也为后续的模型检验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在假设检验之前,需先考察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模型的适配度检验结果为:χ2/df=2.75(<3),RMSEA=0.06(<0.08),GFI=0.95(>0.9),AGFI=0.93(>0.9),CFI=0.93(>0.9),NFI=0.92(>0.9),IFI=0.91(>0.9),各项指标均达到测量学标准,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表3列出了研究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4,p<0.001;β=0.38,p<0.001),且过度逐利行为的正向影响大于从众行为的正向影响(0.44>0.38);就三个外部环境变量对过度逐利行为的影响而言,政府监管薄弱的正向影响最强(β=0.41,p<0.001),其次是行业不良氛围的正向影响(β=0.29,p<0.001),最后是社会监督不足的正向影响(β=0.22,p<0.01);关于三个外部环境变量对从众行为的影响,行业不良氛围的正向影响最强(β=0.52,p<0.001),政府监管薄弱的正向影响次之(β=0.21,p<0.01),社会监督不足的正向影响最弱(β=0.17,p<0.05),但也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综上,本文提出的8个假设均得到数据支持。
表3 路径分析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01和0.001。
表4 间接效应值及Sobel检验结果
由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可知,三个外部环境变量(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通过两个企业行为变量(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会对结果变量(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产生间接作用。表4列出了六条间接路径的效应值及sobel显著性检验结果。Sobel检验即通过构造Z统计量检验两条路径乘积项的显著性,目前被广泛用于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由表4可知,研究模型涉及的6条间接路径均显著,表明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在环境因素与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中起桥梁作用。从间接效应值的大小上看,行业不良氛围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间接影响最强(0.128+0.229=0.357),其次是政府监管薄弱(0.180+0.080=0.260),最后是社会监督不足(0.097+0.065=0.162),并且行业不良氛围倾向于通过助长企业的从众行为导致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0.229>0.128),而政府监管薄弱和社会监督不足倾向于通过诱发企业的过度逐利行为导致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0.180>0.080;0.097>0.065)。
四、结论及启示
1.研究结论
以往关于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原因的分析缺乏群体性研究视角,且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文巧妙地将外部环境变量(行业不良氛围、政府监管薄弱、社会监督不足)、企业行为变量(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和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这一现象联系在一起,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过度逐利行为和从众行为均是衍生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且消费者感知的过度逐利行为的影响强于从众行为的影响。说明消费者始终认为逐利本性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强大的经济动机迫使大部分食品企业逐渐放弃道德底线。(2)三个外部环境变量对过度逐利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监管薄弱的影响最强、行业不良氛围的影响次之,社会监督不足的影响最弱,表明消费者认为政府、行业和社会均对食品企业出现过度逐利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政府监管薄弱应付主要责任。(3)三个外部环境变量对从众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业不良氛围的影响最强,政府监管薄弱的影响次之,社会监督不足的影响最弱,表明消费者认为食品行业的不良氛围是导致从众行为发生的最主要原因。(4)三个外部环境变量均对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其中行业不良氛围的影响最强,政府监管薄弱的影响次之,社会监督不足的影响最弱。虽然消费者认为社会监督的影响最弱,但是国外研究表明倘若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则可大大抑制食品企业不法行为的发生。
2.研究启示
食品行业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并且群体性食品安全责任缺失具有隐蔽性,因此食品安全治理不能单靠政府一方力量,必须建立多元主体联合参与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机制,故提出以下治理途径:(1)引导食品企业自治。食品企业应努力营造食品安全文化,建立以“管人”为主的食品安全治理思想,同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百年品牌,因为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资本弱化逐利本性、抑制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2)整顿行业不正之风。首先,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市场的第一道关口。其次,制定规范的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以此净化行业风气、约束食品企业的日常行为。最后,建立行业内统一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彻底改变食品行业小、乱、杂的局面。(3)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发布食品安全质量等级。同时,加快食品追溯制度实施的步伐,保证食品的可追溯性。政府还需对食品企业进行定期抽检和追踪检测,以使企业时刻保持警觉,不敢掉以轻心。(4)加强社会共同监督。首先,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使消费者成为最有力的监督者。其次,鼓励食品企业员工或知情人士对食品安全责任缺失检举揭发,并对揭发者提供酬金和法律保护。最后,强化社会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公开褒奖食品安全模范企业,同时对于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予以曝光。
[1] 杨春方.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非道德解读——资源基础与背景依赖的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97(1):32-42.
[2] 王爱国,武锐.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机理透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0,(4):96-99.
[3] 李晓华,昝琪,许杭璐.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对外经贸,2012,221(11):134-139.
[4] DEMACARTY P. Financial retur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ral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leaders [J]. Business & Society Review, 2009, 114(3):393-433.
[5] 宋官东. 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 心理科学,1997,20(1):88-90.
[6] ZHOU Z P,HU Q Z,WANG W. Modeling pedestrian’s conformity violation behavior: a complex network based approach [J].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14,(2014):38.
[7] 吴剑琳,代祺,古继宝. 产品涉入度、消费者从众与品牌承诺:品牌敏感的中介作用——以轿车消费市场为例[J]. 管理评论,2011,23(9):68-74.
[8] BRASS D J,BUTTERFIELD K D,SKAGGS B C. Relationships and unethical behavior: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23(1):14-31.
[9] 姜丽群.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2):13-23.
[10] 宋官东. 对从众行为的再认识[J]. 心理科学,2002,25(2):202-204.
[11] ZHANG D,JIANG Q,MA X,etal. Drivers for food risk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ase of Chinese food companie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66):520-527.
[12] DELMAS M A,TOFFEL M W.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demands: opening the black box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0):1027-1055.
[13] 程欣炜,龚璐,王怀明. 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19-25.
[14] LEE K,CONKLIN M,CRANAGE D A,etal. The role of perceiv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providing healthful foods and nutrition information with health-consciousness as a modera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4,(37):29-37.
[15] 吴宝晶. 民生安全视阈下食品药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68-173.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ss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
WANG Xianya, MAO Wenjuan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
The phenomenon of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China, and presented a mass development momentum. But there are limited researches focusing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ss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 Industry harmful atmosphere, weakness in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lack of social supervision are introduced as external variables and excessive profit-seeking behavior and herd behavior are introduced as corporate behavior variables to build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excessive profit-seeking behavior and herd behavior have a direct,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mass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 Industry harmful atmosphere, weakness in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lack of social supervision have direct,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excessive profit-seeking behavior and herd behavior, and have indirect,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ficiency through the two corporate behavior variables. Aft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indicated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food safety administration.
food safety responsibility; excessive profit-seeking behavior; herd behavior
2015-06-25;
2015-07-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可追溯系统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机制与可靠性评估研究”(12YJAZH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并购、质量安全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实证研究”(15YJC790075)
王仙雅(1987-),女,河北唐山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治理及组织行为学研究,E-mail:wangxianya@tust.edu.cn;毛文娟(1978-),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F270
A
1008-407X(2016)01-0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