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库溴铵用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药效观察

2016-05-06王秀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王秀英



罗库溴铵用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药效观察

王秀英

【摘要】目的 探讨罗库溴氨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治疗中的药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4例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病患儿17例作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在患儿上肢前臂静脉快速注入罗库溴氨(0.6 mg/kg)。采用肌松监测仪检测患儿注射后肌松程度,记录3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情况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结果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明显长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均明显高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罗库溴氨起效时间较长,敏感度低,针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个体化肌松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罗库溴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药效;肌松监测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景洪 666100

罗库溴氨属于中效肌松药,具有起效快、高特异性、高稳定性的优点,可加快心率,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去极化肌松药物,是心血管手术中理想的肌松药物[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心内分流,即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其可对手术中麻醉药物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就罗库溴氨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治疗中的药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4例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

4~12岁,平均(7.4±1.8)岁。其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例,男8例,女9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例,男9例,女8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病患儿17例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7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标准Ⅱ~Ⅲ;体重为标准体重的±30%。

1.3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手术前1个月使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药物[2]。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氯胺酮3~5 mg/kg。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予以面罩吸氧,进行心电监护,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监测动脉压。麻醉诱导方式为上肢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咪唑安定0.1~0.2 mg/kg,异丙酚1~2 mg/kg。患儿入睡后,开启TOF-Watch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Organon Teknika),用腕部表面电极刺激患儿尺神经,监测仪设定的刺激频率为0.1 Hz,刺激脉宽为200 μs,刺激电流为50 mA的单刺激。定标,TOF值在100%情况下稳定10 min,在患儿上肢前臂静脉快速注入罗库溴氨0.6 mg/kg(2倍ED95),注入时间为5 s以内。患儿肌颤搐反应强度(T1)达最大阻滞时,且在同一数值上重复3次以上,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立即持续静脉泵注入异丙酚2~6 mg/ (kg·h),麻醉效果减弱后,追加咪唑安定0.1 mg/ (kg·次),芬太尼5 μg/(kg·次)。

1.5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罗库溴氨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时间比较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明显长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且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注射罗库溴氨后的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罗库溴氨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时间比较(min,±s)

表1 3组患儿罗库溴氨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时间比较(min,±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发绀型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对照组  17  2.5±1.4  25±3  41±6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 17  3.1±1.2* 23±5  39±4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  17  4.2±2.6*# 22±3  41±5

2.2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均明显高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3组患儿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s)

3 讨论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说,患儿由右向左分流为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从外周静脉注射药物后,一部分药物没有参与肺循环,导致进入体循环药物的运行速度和数量均有所增加。而由左向右分流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循环至大脑前已被分流、稀释,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一部分肺静脉血流入心脏后没有参与体循环,而是通过缺损再次流回至肺部,参与肺循环,导致肺部对药物重吸收,血红蛋白含量发生改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对肌松药物作用产生一定影响[3]。肌松药起效时间受药物随血液循环从注射部位至所测定肌肉时间和药物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与受体结合程度影响。通常情况,药物到达肌肉时间与心输出量、循环时间、肌肉血流量等有关,药物与受体结合则与药物代谢程度、药物作用强度、药物分布容积、药物使用剂量直接相关。本研究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的罗库溴氨起效时间明显长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与马曙轩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患儿处于长期缺氧、血液中红细胞增加、血细胞比容升高、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延长密切相关[5]。肌松作用的维持和恢复也受到多方面影响,罗库溴铵的代谢方式是以肝脏代谢、胆道排泄为主,肝脏功能障碍可使罗库溴铵作用时间延长。罗库溴铵进入血液后,药物浓度达峰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开始下降,分布至全身,此时血液中和神经肌肉结合处的药物浓度逐渐达到平衡状态。随着药物进入消除阶段,血液中药物含量或血浆清除、肝代谢清除、肾代谢清除,进而形成了血液浓度下降后的一部分,也就是消除相[6]。

综上所述,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罗库溴氨起效时间较长,敏感度低,针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个体化肌松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旋.紫绀及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6(3):41-43.

[2] 刘亚光,欧阳川,曹译匀,等.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七氟醚吸入诱导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2(7): 693-694.

[3] 章征兵,明腾.体外循环前空氧混合通气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14(1):86-88.

[4] 马曙轩,田军,赵宇东,等.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输血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2): 221-223.

[5] 孙海云,王晟,柴云飞,等.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中疗效的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19(5):391-393.

[6] 俞宏真,李奋,朱铭,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组织磁共振波谱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16(7):630-634.

作者简介:王秀英(1977-),本科学历,主管药师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