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上去很亲密

2016-05-06邹蜜

中外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恩爱亲密关系夫妻

邹蜜

那些看上去很亲密的关系,近如父母的婚姻,远一点如电视节目里的明星夫妻,仔细观察,总会发现一些违和感:他们明明那么亲密,可为什么总感觉“差点什么”?

恩爱和信任就是亲密?

对亲密需求最大的市场,是在婚姻里。

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对恩爱的光芒闪瞎朋友圈、虐死单身狗的夫妻。他们密切关注对方的微博微信内容,无论多忙,都会点赞评论转发;他们记得对方的生日以及对方父母的生日、对方的爱好以及对方家人的爱好;熟悉伴侣的朋友圈工作圈等各种人际关系;经常送对方礼物或者来点小浪漫……总之,他们十分了解对方,默契十足,也信任十足。

这样的关系,亲密度一定非常高吧?

2014年,沈阳姑娘程辉带着丈夫王舜,参加了在千岛湖举办的一个夫妻训练营。和之前参加的类似活动不同,集训第一天,导师请出了一对“模范夫妻”,要求学员们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对夫妻俩的关系进行猜测:结婚三十多年,很少吵架,两人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丈夫把所有收入都交给妻子掌管;丈夫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但两人每天都会通话,以保证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妻子从无怨言,把孩子和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年会全家旅行一次,他们记得对方的生日,会互赠礼物……

这是中国夫妻的传统婚姻模式,但其中又多了许多让程辉感动的小细节,“当时觉得结婚三十多年了还会每年互赠礼物,还能每天通话交流,真的是很恩爱。”

所有人都给这对夫妻打了高分,认为“时间和距离没有降低他们之间的亲密”。可导师给出的答案惊讶了每个学员。杨慧清在沈阳从事婚姻情感咨询近二十年,对传统婚姻模式又爱又恨——爱它的稳定性,恨它没有深度。

恩爱≠亲密。她一字一顿地告诉台下的学员,之后的一段话,让程辉觉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这么多年都白瞎了”:

“亲密需要足够的相处时间,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常年分开;需要就家庭事务进行足够的讨论商议,丈夫不管,也管不了,基本是妻子一人做主;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其实有过委屈、抱怨,不满,可妻子都忍了;需要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他们,一样都没有。”

这样的夫妻关系,如何称为“亲密的”?

这么多的亲密。都是假的

亲密是什么?

心理学将其定义为“关系”,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形成的深刻、自由、能互相回应的联结关系。注册于北京的心理咨询团队“Know Yourself”曾就“亲密关系”连续发文,分析中国夫妻以及家庭出现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把亲密简单地理解为恩爱、和睦、稳定、无间?因为真正的亲密是非常复杂、具有高风险的情感关系,将它简单化,可以抵消自己其实并没有付出真情的尴尬。

如果用数值衡量,恩爱、和睦、稳定都可以变成任务,像刷游戏经验值一样形成既定的行为模板:送礼、关心和问候、共同兴趣爱好、无条件信任对方……这些行为,与其说是刷亲密度,不如说是刷好感度和信任度。

“我们对婚姻其实充满怀疑和抵触。”刚刚结束婚姻的钱雯雯是豆瓣网站上的一名情感小说作者,28岁时迫于父母的催促和交往了半年的男友领了证。但在结婚前夜,她反复询问自己:我真的做好婚姻准备,接受这个男人作为我的丈夫吗?

她发现没法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答案。

持续了5年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恩爱和谐:两口子有共同的美食爱好,经常下馆子自拍晒朋友圈;结婚一年就有了可爱的儿子,每周末都会带儿子去踏青;还经常出入对方的朋友圈活动,双方的朋友、父母都十分看好他们的未来。放眼望去,朋友的婚姻也是差不多的模式,虽然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遗憾,可总体上说,80后们的婚姻生活比父辈们丰富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但造成这种情况的,是当下的婚姻在进入前已达成双方都默认的一种默契: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双方在这段关系里避开了彼此的坦诚和接纳,在付出上毫无愧疚地都有所保留。

“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包含这些内容:相互的关心,不是简单的我给你倒杯水、你帮我夹一筷子菜,它是全面的:你要关心一个人,就要关心对方的所有生活内容;彼此共情,就是要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他的想法、心情、困惑和困难,这其实很难,很多人无法跳出自己的既定价值标准,还有就是情感付出,事实上,很多夫妻会用‘你为了我做了多少我又为了你做了多少来计算值不值得再付出,他们相信‘认真你就输了这种话。”

杨慧清认为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大部分中国夫妻其实都处于假性亲密状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婚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爱计较得失和害怕受伤,让他们始终生活在恐惧和怀疑中,“离婚率太高,背叛的成本太低,每个人都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少付出、不付出,维持“看上去很亲密”的关系就好。

这就和因为害怕被抛弃于是先抛弃对方的行为一样,是一种防御机制。只不过,假性亲密关系是夫妻双方一起建筑的工事。

更讽刺的是,来自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在假性亲密关系中,外人看到的浓情蜜意也许正来自于这段婚姻的情感禁闭状态,这也许就是“秀恩爱死得快”的原因:越缺什么越想表现什么,两颗心是分离的,所以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紧紧相连。

有一种假亲密叫“我需要你”

在关于亲密关系是如何被扭曲的故事里,何媛媛的故事代表另一种类型。

所有接触过何媛媛的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谁娶她谁享福”:性格温柔,爱做家务,喜欢照顾别人。而她交往过和最终的结婚对象也都是同一种类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巨婴”。

和这样的男人一起生活,艰辛可想而知,这份艰难在何媛媛生下女儿后成倍增长。几乎是一出月子,她就开始照顾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所有的衣食住行起居。如今女儿一岁了,丈夫却连如何给孩子换尿布都不会。“其实我老公对我很好,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基本都会满足。”但熟悉何媛媛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甚少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的女孩。

尽管一个人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她也没有艰难的体会,“前男友觉得我做得太多,让他压力太大不知道怎么回应。可我的付出不是为了要求回报啊。”她享受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尽管有时的确会忽略对方的意愿。

喜欢付出的何媛媛和享受妻子奉献的丈夫,成为一对不可拆分的亲密伴侣。这正是最糟糕的一种假性亲密:单方主导的互补型情感关系。或者是索取方占主导,或者是付出方占主导,或者一方负责表演而另一方负责赞赏。这些别人眼里最完美的“互补型”婚姻,看似正好补上了对方缺失的一块,但真相恰好相反:因为一方多出来一块,另一方不得不修改自己的形状以容纳适应。

“我需要你”的诉求就是那多出来的一块,需要对方付出,需要对方接纳自己的付出,需要对方赞赏自己的付出,看上去因为互补而形成的亲密无间,其实是一种和亲密无关的依赖性共生关系。

索取方不会觉得自己的诉求过分,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索取才能肯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付出方更不会觉得辛苦,因为只有付出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如此依赖于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进而完全忽略了自身的需要。

最亲密的朋友在对何媛媛劝阻多次都无效后,无奈地表示:“你没救了。”没救的不只是何媛媛,还有这段畸形的亲密关系:夫妻俩其实都是受害者,一方依赖对方,另一方则依赖“对方对自己的依赖”。这段婚姻最终会让双方都感到不幸福,可至少在现在,他们都没有勇气改变自己或者结束婚姻。

(摘自《家人》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恩爱亲密关系夫妻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秀恩爱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秀恩爱
秀恩爱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