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新型教学形式

2016-05-06鲍卫雯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形式微课教学方法

鲍卫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在教学模式中已经成为高大上的代名词。这种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更有甚者认为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正在逼迫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消亡,甚至是学校的消亡。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明“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和指导,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从而达到理性看待新型教学形式的目的。

1新型教学形式的特点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再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慕课”强调的是用“微视频”(即微课),区别于传统的一节课45 min的网上教学或“空中课堂”,每段视频不超过15 min,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分解难点,力求保持学习的有效性。

慕课用微课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授课之前进行预习时,学生观看微课内容,进行预习,就形成了“翻转课堂”,即把课堂的预习翻转到课前进行

“微课”,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 min左右,不宜超过10 min。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 min或45 min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②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③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可以解决的问题。④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具有即时性。

2新型教学形式改变的是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慕课”和“微课”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的,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它首先表现在优质资源共享和自学的灵活性上。而传统的手工式的教学方式,再优秀的教师也只能教几个班的课,不可能让外班外校的学生享受到这种优质资源。俗话说“庄稼种不好误地一年,学生教不好误人一生”。如何发挥优秀教师的讲课资源,“慕课”和“微课”可以部分的解决这一问题。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3新型教学形式加大了学生以及教师的负担

慕课需要微课的支撑,而微课的录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老师独木难支,需要群体配合。其次,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观看了微课,知晓了重难点,甚至对重难点也有所了解。那么课堂上老师的预设就失去了基础,学生也难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讨论、论证、推导等,来获取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因为,微课中已经把重难点的理解过程、推导过程,甚至形成过程、分析过程,都已经详细的加以解释了。学生已经无需动脑去思考这些疑难问题了。这对学习来说,明显是不利的。

翻转课堂真的能提高教学效益么?有老师用慕课法上课,频繁地播放微课,让学生频繁地观看视频,一节课下来,学生成了观者,老师也成了观者。这样的课堂,不仅缺少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也缺少了师生互动的研究过程,更冲淡了学习探究的气氛,让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得支离破碎。

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强调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的地方强调小学低段课后零作业,中学的课后作业每天不超过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虽然各地的具体规定不同,但减轻学生课后作业是大势所趋,这里的课后作业不仅指复习作业,也包括预习作业。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在家自学15 min,中小学一天6~7节课,至少要有5节新课,就需要观看75 min的“微课”,这还不包括学生看后理解消化和做练习的时间,更不包括中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作业,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

不管什么教学形式,都要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为前提条件。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向课堂40 min或45 min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落实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所提出的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手实践,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有些学校的翻转课堂是课前忙自学,课上忙表演,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新型教学形式不可替代教师、学校

有人说传统教学形式是面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压迫感的存在。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存在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甚至影响其学习的效果。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新型教学形式,则是正好相反。它们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有人质疑说,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势必会让更多的学生所接受,将来的教学不需要教师职业的存在,更加不需要学校的存在。可在笔者看来,依然需要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讲授优势,突出人文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只有相当多的教学知识展示,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知识储备、表演优势和示范作用,对学生把握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传统教学方法还可以充分体现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德育导向优势,凡是针对有关纪律、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感教育等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这是一切新型教学形式所无法实现的,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教师、学校会消亡。

5新型教学形式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补充

“慕课”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不能代替老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和指导,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通过“慕课”可以募集到许多优秀教师的讲课课件,这些优秀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难得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学习借鉴这些优秀资源,一方面会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为微视频不同于过去网上的课堂实录和优秀教案,它是以PPT课件的形式配以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备课能起到直接的启迪借鉴作用。②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的授课时间,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教师也没有时间专门去照顾这些学生。过去靠课堂笔记难以复现教师讲课的情境,现在有了微视频,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还可以根据“慕课”提出的练习题进行变式练习,有助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③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再扎实,过后不复习也会遗忘,而学生在复习时如果能够观看教师的微视频,会加深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会复现教师讲课的情景,激活记忆的细胞,提高复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后可以把自己的微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复习时参考学习。

现在很多学校纷纷实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代表着先进,代表着课改,代表教学前进的方向。事实上对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新生事物,既不能盲目追风,也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要积极研究和实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猜你喜欢

形式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