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谈
2016-05-06王正玲
王正玲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讲究策略尤为重要。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学3年级科学下册《让灯亮起来》时,课堂上要做的第1个实验是用导线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为了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笔者给学生出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让学生猜,学生相互交流、启发、碰撞,异口同声地说:“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的学生实验作铺垫。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电灯发光、台灯发光、节日彩灯发光、交通信号灯发光——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电灯,灯可以照明,可以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问:“同学们你能利用上面的实验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能有几种方法,怎样联不发光?现在同学们开始实验。”学生都动手做起了实验,兴致勃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增加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
2启发引导,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电磁铁”、“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就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同时学生做的过程,也伴随着其思维发展的过程。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
3注重疑问,强化科学实验的探索性
如牛顿所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教学4年级上册《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测出物体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两个数据,再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可以从中发现所有的影子的长度和物体长度顶点连结图相似。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太阳的位置的缘故。
4讲究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在教学6年级科学上册《唐山地震》时,笔者采用类比和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上本节课时,请学生课前收集汶川地震的图片及视频,说一说地震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你能模拟实验进行猜想验证吗?通过学生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产生的。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这些力量时,岩石层便会发生弯曲,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以后,就会发生地动。请学生用一叠木片或纸片等物体代表岩石层,自己设计,选择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对疑难的问题进行点拨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1种方法把1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看到了什么现象?如果是一层层的岩石,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第2种方法,用力折木片,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小组讨论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报告单,通过这次探究实验,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5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6年级上册《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一课后,学生会根据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及生长特点,判断它们是如何过冬的。立即追问:“到了冬季为什么给小树周围套上厚厚的草绳?”学生很快地就答出:“预防树林被冻坏。”室外的自来水管为什么也包上厚厚的棉套呢,是不是也怕冻坏呀?学生很快就联想到热胀冷缩,到了冬季,自来水管里的水遇冷会结冰,体积变大,把水管胀破,因此把自来水管包上厚厚的棉套等。学生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6制造悬念,保证科学探究持久发展
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改革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无限宇宙》一课后,笔者启发学生,人类移居太空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人类大规模移居太空已为期不远,飞出地球去,天上有人间。学生对“天上有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设想制造出各种飞行器,如能重复使用、性能安全、速度极快、机动性能良好的航天飞机;环保安全的太阳能宇宙飞船;能和光速媲美的宇宙飞碟;在太空建立发电厂、工厂、宾馆、农场、加油站、太空城市等。通过引发学生创新设想,推动学生不断探究。
作为科学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放慢“探究的脚步”,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