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议论中的记叙(上)
2016-05-06庞培刚
庞培刚
话题导入:
一篇好议论文,不仅要论点鲜明、深刻,而且需材料丰富、多样,有吸引力。因此,学生在议论过程中惯用列举事例的方法,但在高考阅卷现场,阅卷老师往往会感叹“高考作文年年是文体不限,结果岁岁有文体不明”。原因是不少学生在列举事例时,着墨过多,叙述过细,甚至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造成文体不明,导致因作文而失“高考天下”。因此,一定要学会议论中的记叙,在议论中合理记叙,从而有效防止文体不明。
技法梳理:
议论文主要以说理、论述来阐明观点或表达思想,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因此,除了鲜明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外,适当的事例叙述也必不可少。但倘使在议论中对事例叙述这一环节缺乏慎重安排,就将直接影响说理和论述的力度,进而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
议论中的记叙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所以,记叙要求简洁、概括,舍弃其中的细节,交代清楚和议论内容相关的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一般不在各种描写手段上下功夫,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交代清楚就行。一般来说,议论中的记叙要体现四大原则:
第一,概括性原则——简明扼要莫遗忘。遵循这一原则应注意两点:一是与论点无关者坚决舍弃;二是能证明观点处要清楚交代。比如下段文字对所罗门群岛华人被扰事件的记叙,就是根据议论需要高度概括,如:
家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你记得所罗门群岛骚扰华人事件吗?华人在所罗门群岛艰苦创业,创下了一定的家业,但前不久受到当地人的侵扰,商品被抢劫,房子被烧毁,所罗门华人失去了安身之处,失去了立足之所。这时,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张开了热情的双臂,接纳所罗门群岛华人回到祖国——华人在自己的家园,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如果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园,所罗门群岛的华人能到哪里去安家?能到哪里去生活?恐怕等待他们的将是饥寒交迫,将是疾病死亡。因此,家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第二,定向性原则——紧扣论点有倾向。遵循这一原则应注意三点:一是单点立足,紧扣观点;二是中心词语,反复强化;三是调整语序,突出重点。比如:
李白洒脱,不歆羡高堂的庄严,不留恋那官场的利禄,他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风吹彻愁肠,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仕途无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上述文字中点了一句“站在诗人的位置上”,段落结尾又反问了一句“难道能说仕途无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如此将议论中的记叙定向在“价值与位置”上,指向明确,扣题很紧。
第三,分析性原则——夹叙夹议显力量。遵循这一原则,应注意两点:一是紧扣观点组织语言;二是夹叙夹议效果明显。比如下段文字简单记叙孟子之后突出议论,使观点非常鲜明。
家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战国著名思想家孟子,在他母亲精心营造的家园里,受到良好的环境的熏陶,终于成为一代思想家。试想: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孟子长期处于一个虚伪的环境中,一个恶劣的地方,他能受到良好的教化吗?他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吗?正因为孟母给予了孟子成长的良好家园,孟子才得以健康成长。可见,家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第四,文采性原则——排偶对比扬文采。遵循这一原则应注意三点:一是排比增强力量;二是对比突出观点;三是设问引人思考。比如:
家园,更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想起《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诗,那是慈母对游子的牵挂。游子走向远方,心中却装满家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家园,是永远的牵挂!多少港澳同胞,他们虽然作客他乡几十年,但为什么能乡音不改?因为他们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园;许多海外华人,他们虽然离家几十年,但为什么总想叶落归根?因为他们永远牵挂着自己的家园。人在异国他乡,心在祖国家园,这是一份永远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