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2016-05-06刘军
刘军
语感即语言感悟能力,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而获得的心理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凭借文本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去影响并感染学生。”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何让学生去领会作家们深邃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呢?自然是靠语感,所以说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
语感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整体性。即对语言的感悟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任何肢解语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那种字字落实、句句理解的讲解实质上是放弃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虽让学生记住了一大堆语言知识,却也失去了对语言意蕴的体味。
二、创造性和实践性。对语言的感悟是个性化的,其间具有创造性。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和意蕴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引导其表现出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的带有个性的感悟,这样的感悟是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产物。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对学生着手训练。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的流畅性和他们对文本感悟的深刻性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对文本理解得深刻与否与他们整体感知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生接触到一个文本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觉地把文本读得正确、流利,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为今后的深入感悟奠定基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着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不能以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来统一全局,替代学生异彩纷呈的感悟。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品味其中的感情,从中受到情感陶冶,获得知识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多听多写。教师可以将语感丰富的文章或片段通过放录音、范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语感,让学生通过听,直接地从整体上感悟语言,体味语言的情感意蕴,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应是极富感情、感悟力强的。教师要设法创造相应的感悟情境,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领悟其含义。
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摒弃以往那种“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积累”的教学方式,而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感材料,要求学生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听、多说、多背、多抄写,从而逐步养成其正确的语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