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投资效益
2016-05-05谢建辉
谢建辉
投资支撑是现阶段湖南发展的典型特征,根据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新部署,迫切需要把握结构性改革机会窗口,从供需两端发力,推进投资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树立投资新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
按照“十三五”战略布局,未来5年湖南全社会固定总投资约20万亿元,2016年完成投资约3万亿元。在新常态下,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要立足投资结构优化这个结合点,以供促需、以需催供,着力对接国家战略实施、居民消费升级、全球技术创新三大机遇,推动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良性互动、产业升级与投资优化协同耦合、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
坚持市场主导,突出减少三类投向。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减少与湖南比较优势不匹配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投资,减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低质、低效、低满意度的重复投资,减少缺市场、缺效益、缺未来的“僵尸”企业投资,大力释放被占用的稀缺资源,全面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增加四类投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理念、文化、制度、模式等全面创新,营造湖南创新生态。重点增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产业投资,增加基因检测、生态修复、增材制造、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投资,增加可穿戴设备、深海探测、大型海上吊装设备等新产品投资,增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投资,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高的新兴领域。
坚持需求引领,突出满足四类投向。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重点满足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满足更加安全实用、更为绿色生态、更有品位格调的品质消费需求,满足体现个人价值取向、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的中高端时尚需求,满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便利出行、舒适宜居、体验共享的城乡区域功能提升需求,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感。
谋划投资新方向,优化供给侧结构
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实施,在提质增效传统领域投资的同时,瞄准薄弱环节、新兴领域,积极优化投资方向。
着力对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扩大“创新投资”。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统筹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培育。
以智能技术为引领的“大制造”产业。在实施制造强省“1274”战略基础上,着力延伸扩展产业链。先进轨道交通,重点对接重载货运机车、城际动车组、有(无)轨电车等新需求。工程机械,加快布局军事工程机械、地下工程装备等新领域。航空航天,推动轻型飞机、先进无人机生产,突破中小航空发动机、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电力装备,优先发展3.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500千瓦及以上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等产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产品和技术示范应用。海洋工程,瞄准大型海上桩基及吊装设备、深海机器人、特种内河船舶等新产品。农业机械,重点开发水稻全程生产、果蔬采摘等全套设备。
以清洁技术为引领的“大环保”产业。在传统产业两型化改造的同时,突出抓好清洁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从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到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全产业链。高性能新材料,培育先进储能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3D打印金属和陶瓷粉末制品,加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开发。清洁能源,加大太阳能综合利用、页岩气开发利用、地热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投入,推进煤电清洁化利用。节能环保,发展高效节能、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住宅产业化,推广绿色建筑,推进住宅工厂化制造。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大信息”产业。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建设中部地区网络强省。信息制造,加大导航、工控等特色集成电路芯片、IGBT、触控面板、二代光纤等领域投入,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特色集聚区。大数据应用,重点突破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加快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和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制造、+农业、+物流等生产型互联网+经济。推广移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社会保障、+金融等服务型互联网+经济。
以生物技术为引领的“大健康”产业。积极优化健康产业布局,打造以长沙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生物制药,重点推进原创、首创、特色化学药研制、生物技术新药创制和中药大品种培育。高性能医疗器械,开发现代制药装备、高性能诊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移动医疗产品,突破数字化探测器、超导磁体等核心部件。健康检测,推广基因检测、远程诊疗、高端体外诊断及在线健康服务,突破生物3D打印、精准医疗等新技术。
着力对接消费和服务升级,扩大“品质投资”。紧密对接消费升级新方向,发挥消费市场腹地的区位优势。
个性型服务消费投资。突出满足休闲旅游、创意文化、个性教育等服务消费的私人定制要求。重点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红色旅游、老年旅游、自驾游等,布局旅游咨询和集散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新兴设施。加快打造长沙国际媒体艺术之都,建设世界领先的“中国云谷”,培育影视演艺、高端印刷、文化软件等产业集群,形成国际化明星、编导、制作人集聚地。推广集团化、品牌化学前教育,发展老龄教育,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资格考试辅导等人力资源素质拓展。
品质型生活消费投资。突出对接安全食品、品牌服饰、智能家居等生活提质型商品消费。加大传统消费品工业改造升级。鼓励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培育地理标志性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加快纺织服装业技术改造和品牌推广,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智能家电集团,打造中部智能家电产业高地。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大智能安保系统、智能家居应用平台开发。
时尚型高端消费投资。突出迎合体验消费、悦己消费、电子消费等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和中高收入群体对时尚品牌和服务的追求。超前对接低空开放等新领域,加大小型公务机、高端游艇等生产投资,合理规划建设私人飞机场、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加大建立在文化、兴趣、情感表达基础上的柔性制造、个性化设计等产业投资,发展玉石珠宝、医疗美容等“美丽经济”。加快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投资。
提升型农村消费投资。突出适应农村消费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发展“互联网+农村+农业”,实现“小商品、大市场”。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电商、邮政、快递等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县市全覆盖。升级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分布式能源、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
着力对接区域和城乡协调,扩大“功能投资”。在推进“四张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便捷化服务,提高功能型基础设施供给水平。
提质地上功能设施。围绕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文明城市,积极发展以快速公交、城市轻轨、中低速磁悬浮等为主体的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城市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兴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体系,提高城市适宜水面率,试点建设一批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全面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推动长株潭创建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完善地下管网设施。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稳步布局城市地铁网,加快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落实国家“5年内改造完地下管网、10年内建设成完整体系”要求,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光缆、广播电视、给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公共隧道,启动实施约20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地下交通、兼顾人防需要,到2017年底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优先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示范项目。
畅通区域联通设施。围绕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加快推进铁公水空联运,发展综合立体便捷交通体系。瞄准实现全省2小时高铁经济圈、地级城市1.5小时车程可以享受航空运输服务,加快建设“五纵五横”铁路网、“一枢纽一干多支”航空运输网。继续升级交通运输网,推进“六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一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0公里以上、三级以上航道里程1400公里以上。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提高城乡便民服务效率。着力增加城镇生活类公共服务供应,启动宽带提速降费工程,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进家政服务、照料护理等养老产业及适老化改造,实施以“天眼”行动为核心的安全工程。加快建设警务治安、人口党建、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网改造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功能小镇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
着力对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扩大“绿色投资”。瞄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保护,推动由点的治理扩大到区域治理、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水安全工程。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更加突出环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水供应提质等领域投入,构建清洁生态水网。继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加快洞庭湖西水东调、河湖连通、堤防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第二水源、城市防洪闭合圈、水污染严重地区污水处理、县城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农村饮水提质升级,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
气清洁工程。围绕提升蓝天指数,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工业废气、扬尘污染、汽车尾气、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改造等污染源治理。鼓励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推进工业厂房内环境治理、脱硫脱硝除尘和废渣废水废弃治理等环保技术及装备应用。集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等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全面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
土修复工程。围绕保障土地安全,突出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尾矿尾砂、危化品企业搬迁地等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工程,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搬迁改造等工程。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建成一批高标准新型化学品工业园区。
林绿化工程。围绕改善陆地生态系统,推动林保护、林覆盖、林提质,积极开展国土绿色行动。加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公园建设及湘江源头、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公益天然林培育、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碳汇等重大工程。推进城市街道绿化,建设森林城市。加快珍贵高值树种营造林建设、低质低效林改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品质。
强化投资新支撑,提升供给侧效率
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和衔接配合,形成有利于投资方向和供给结构协同优化的良好环境。
统筹投资和融资,着力降低融资成本。重点畅通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对基本公共服务、排水管网、城乡道路、交通枢纽等公益性领域,突出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污水处理、医疗卫生等准经营性领域,注重推广PPP合作。对产业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燃气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同时,积极做好省级再担保平台,鼓励发起组建民营银行,稳妥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天使(种子)基金等,增加新兴金融服务供给。
统筹当前和长远,着力降低技术成本。重点抓好产学研协同的关键环节。围绕推动科技平台共享,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园一平台”共建共享,建设全省科技服务大平台和国际性技术转移共享平台。围绕加强科技转化激励,完善政府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增加普惠性创新政策供给,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围绕打造科技服务生态,发展工业设计中心、律师事务所、科技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深入实施“135”工程,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创新创业的湖南生态。
统筹政府和市场,着力降低制度成本。重点做好“放、管、优”三篇文章。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落实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减少前置手续,推进并联审批。实施从企业登记注册、兼并重组到退出全过程的规范化便捷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监管,严格落实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谁承接、谁监管”,加快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反垄断执法,消除各种显性隐性行政性垄断。进一步优化环境。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继续向市场、向社会、向基层“放权、分权、晒权”。实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专项行动,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