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下)
2016-05-05李颖齐雄
李颖+齐雄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而产生的,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完善,对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议、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当中有什么经验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和汲取呢?本期我们编发的是中央党史研究室李颖研究员和齐雄撰写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的续篇。
七千人大会
提出“党内生活会”的概念和主张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继续强调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中共八大强调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等等。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在这次会议上,充分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如何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进行了反思和探索,并正式提出了“党内生活会”的概念。
在会上,邓小平和刘少奇提出了建立党内生活会的主张,得到毛泽东的赞同。
邓小平说:“根据党章规定,人人要过支部生活。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就是把领导人的主要的小组生活,放到党委会去,或者放到书记处去,或者放到常委会去。在党委会里面,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
刘少奇接着说:“可以有这么个建议,各级党的委员会一个月之内要有一次党内生活会。委员会开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一定一个月,三个月有一次也很好了。”邓小平提出。
“一季有一次,一年四次也好,开党内生活会。这么一个建议,行不行?每一个委员会,省委也好,地委也好,县委也好,一季开一次会,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党的生活。”刘少奇接着说。
毛泽东也表示:“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交换意见。”
最后,邓小平说:“谈谈心,相互批评批评,有意见就讲。我们要重视党委内部的互相监督作用这个问题。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这样做,对于同级里面讨论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作出决定,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七千人大会提出的“党内生活会”,就其概念的内涵来讲,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说的“民主生活会”。《中国农垦》杂志1966年第1期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一次民主生活会”。这说明,七千人大会后,“民主生活会”这个概念已经被使用。但是,民主生活会制度并没有在党内特别是党的高层政治生活中得到真正落实和执行。“文化大革命”中,党内民主受到空前破坏,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新时期
民主生活会正式确立并走向制度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内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逐步走向正常,民主生活会逐步规范化。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中第11条明确提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各级党委或常委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准则》,中央纪委从1980年4月到11月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在北京召开三次座谈会,对全党贯彻落实《准则》,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党委、各级党组织都能按照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准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贯彻执行《准则》情况按时报送中央和中央纪委。不少地区还制定了贯彻《准则》的具体规定,公布于众,发动群众监督,以《准则》区分是非,按《准则》办事,用《准则》抵制不正之风,出现了好的势头。
但是,也有少数单位还没有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有的开得一般化,走过场;有的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不能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把问题摆出来了,但解决得不好,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中组部于1981年8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的通知》。《通知》规定:“县级以上党委常委除了必须编入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外,同时要坚持每半年开一次党委常委(党组)生活会,并要及时地向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报告生活会情况,开一次报一次”,明确民主生活会“要以认真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准则》的情况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明确民主生活会的时间、范围、内容、意义、目标等内容要求。从此,民主生活会开始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第8条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从此,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党章,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党的十八大,党章中均保留了关于民主生活会的规定。
从中央政治局开始
近年来愈发认真务实的民主生活会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大家发言并进行交流。会议共安排6个半天时间,完成了3项议程:听取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和对中央政治局加强作风建设征求意见情况的汇报,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发言、对照检查自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这个画面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极大关注。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半天时间全程参加了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批评言辞之公开、犀利和坦率,为近年罕见。
平时一团和气的领导干部之间,甚至下级对上级进行互相批评,着实让人惊奇。经媒体详细、公开报道之后,顿时在全国引起热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位中央常委联系一个省份参加民主生活会,这是第一次。在此前后,李克强到广西、张德江到江苏、俞正声到甘肃、刘云山到浙江、王岐山到黑龙江、张高丽到四川,参加各省区的民主生活会。常委垂范,时间保障,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中央的重视由此可见。
民主生活会随之在全国迅速升温。中央督导组分别全程参与了各省市区民主生活会。一些省份的民主生活会甚至“从白天开到深夜”。例如,江苏省、陕西省、辽宁省、浙江省花了4个半天和1个晚上时间。
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各级常委们普遍表示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洗涤”,认为“民主生活会开了一个好头”。敢于亮丑的做法,也赢得人民的盛赞。民众普遍期待这一做法常态化制度化。“既济,未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一轮的民主生活会才刚刚起步!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党内民主贯彻得好、民主生活会这个制度执行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什么时候党内民主遭到践踏、民主生活会缺位或者错位,党的缺点错误就难以得到纠正,党的事业就会受损失、走弯路。今后,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面临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都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好传统、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