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养“书卷气”

2016-05-05任晓山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卷气静气正气

任晓山

毛主席曾经说,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修养和事业发展双提升,获得工作和生活双丰收,就要多养“书卷气”。

多养“书卷气”,增添一分做人的静气。古人说,君子养身,莫善于静。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一些人难免出现焦虑、浮躁情绪。对党员干部来说,避免焦躁的最好办法是读书,读书最能涵养静气。读书学习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精神需求。不注重读书学习,思想就会流于平庸,精神就会黯然失色,人也就难免落入俗务、心浮气躁。有些干部在多种场合都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官气、霸气、匪气、江湖气,唯独少了静气和才气。出现这些毛病,根子还是读书太少、学习不够,没了做人做事的大气象、大格局。读书学习既是修身之要,也是明理之道。多读书、善学习,才能提升思想境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真正把名利看得淡一些、看得开一些。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明代于谦在《观书》中载“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说的都是读书修身的道理,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格言和人生信条。

多养“书卷气”,增添一分做事的底气。一个人才干的增加靠什么?自然有很多种方式,但其中最重要、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读书学习。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遭遇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知识落后的窘境。常言道,农业时代,一个人读十年书,或许已够用一辈子;工业时代,一个人读二十年书,就可以干成事、创成业;信息时代,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天天读书、终身学习。不读书、不看报、不上网,一天两天自己就会有感觉,五天十天别人都会看得出,因为你“嘴巴”无味、“眼睛”无光、“眉毛”无神、“鼻子”无灵、“耳朵”无音,“五官”一看就不那么自信、端正、精致,做起事来自然是只见“工作量”不见“含金量”,久而久之就会落伍掉队甚至被淘汰出局。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党员干部要适应岗位要求,说得再通俗些,要想在职场胜出,就必须强化学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成一行。

多养“书卷气”,增添一分做官的正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就是“大官”“高官”,如何做“官”、如何做让老百姓满意的“官”,是需要经常面对且必须如期交出答卷的“必答题”。解好这个题,不外乎三条:多学习,讲政治,养正气。多学习,就是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讲政治,就是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道理;养正气,就是干事干净,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这三者之中,读书学习是基础,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增才、非学无以兴业。一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学习方面常进营养丰富之餐,多学党的创新理论,多读益德益智的书籍,才能补足精神思想之钙,不得“软骨病”;打造金刚不坏之躯,做到“百毒不侵”;修好为党为民之志,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怀存敬畏感恩之心,敬畏组织、法纪、群众,感恩家人、同事、朋友;炼强责任担当之肩,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一股锐气、一身正气。

猜你喜欢

书卷气静气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开化 凝神静气做好一篇大“绿”文章
氢动力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弹特性分析
清风正气
漫谈书卷气
涵养静气,力戒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