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机构编制工作
2016-05-05魏旋君
魏旋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站在“十三五”的历史起点,湖南省机构编制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机构编制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探索新路径、实施新举措、服务新湖南。
坚持创新理念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机构编制部门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是关键。
着力研判创新。当前,湖南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着机构改革攻坚期、编制职数只减不增换挡期、专项治理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常态,必须拓展思路,跳出编制看编制、跳出湖南看湖南,适应省域发展新环境,始终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发展大局和历史纵深中去思考。找准五大发展理念与机构编制工作的结合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加强对改革管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举措,努力把机构编制部门打造成为创新思维活跃、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成果显著的部门。
着力改革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工作主旋律,以创新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激活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深化权力清单制度,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生动力。切实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动重要领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国家使命与湖南特色的完美结合。
着力管理创新。在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大背景下,必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确保管住管活管好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编办与财政联合管控人员经费制度,继续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巡视、审计和绩效考核评估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同时,大力创新管理方法、方式、手段,有序实施省域编制总量宏观调控,探索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剂编制,进一步升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既有力保障重点领域发展新供给,又从深层次上倒逼部门管理创新和结构优化,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从“加法”到“加减乘除”的质变。
坚持协调理念 统筹改革管理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辩证关系,坚持改革和管理并重,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提供保障。
有序下放管理权限,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眼激发基层活力,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向市州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编制省直管县试点县(市)赋权目录。按照湖南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完善适应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助推核心引领作用发挥,不断优化湘江新区机构设置和运行体制;支持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城陵矶港经济区体制机制;探索完善产业集聚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体制机制,破解制约新的“增长极”的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体制改革,促进相关领域协调发展。立足统筹协调,全面把握局部改革与整体改革、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构调整与人员精简的关系,精心设计行政体制改革“路线图”。在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时,同步实施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同时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部门“三定”工作中,巩固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避免出现“三定”规定与权责清单“两张皮”的现象。
全面盘活编制资源,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确保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编制资源供给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领域的供给,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全国文化大省,湖南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高达5.6%,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属于全国第一方阵,稳居中西部首位。“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放大优势,努力满足文化领域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监管体制,确保“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坚持绿色理念 保障生态和谐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着眼保障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富省、绿色惠民”要求,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着力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围绕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开展基础研究,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加大绿色产业编制保障力度。重点关注绿色产业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工作,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和环节,为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注入“强能量”。通过“绿色通道”等制度安排,确保更多编制资源用于保障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放大两型社会绿色发展效应。长株潭是全国首个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已走在全国前列。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着眼放大两型社会绿色发展效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助推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绿色发展新路。
坚持开放理念 完善工作机制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规范、透明、阳光的工作机制,努力争取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构建开放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管理机制,凡重大参谋建议、工作部署、事项审核等都要坚持做到广泛调研,集思广益,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制度、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前,广泛征求部门单位、市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请专家论证和合法审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构建开放公开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工作情况通报和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把网络作为机构编制部门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拓宽与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互动沟通渠道。
构建开放运行机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机构编制干部行为规范和服务群众的具体措施,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事项回复制、过失追究制、开门评议制、上门服务制等,开展“五亮四上门”活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可靠、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
坚持共享理念 扩大普惠效应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把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共建共享,从机构编制工作角度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注重向公共服务倾斜。以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省市县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尽力满足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编制需求。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
注重向社会保障倾斜。积极参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做好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编制配备等工作,努力助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注重向精准扶贫倾斜。湖南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机构编制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围绕精准扶贫,因地施策,大力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创新内生动力。特别是在编制管理上,全程指导扶贫主战场湘西自治州完善周转编制管理模式,解决贫困地区“引才无编”的状况。
湖南省机构编制部门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每个目标、每项工作、每条举措中;始终把改革和管理牢牢抓在手上,用改革破难题、促发展,用管理分国忧、保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富饶幸福的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