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湖南省以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

2016-05-05王雅虹余凯莉

经营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王雅虹 余凯莉

摘 要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几何中心,建市时间不长,全省经济排名靠后,但地理区位有很大优势,交通日益发展,旅游业市场发展潜力大。正视娄底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充分地运用自身优势来发展壮大旅游业,推动本市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跻身全省经济前列,是当前娄底重要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大旅游 工业旅游

一、引言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有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娄底经济稳步增长,但发展动力不足。就今年而言,娄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虽然总体来说相对平稳,产业发展总体平稳,企业效益略有好转,但是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末位,规模工业、财政收入、消费等指标仍然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面对这样的经济现状,客观、发展地认识娄底的基本情势和发展方向,正视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抓住一切机遇迎难而上,才能有效改善娄底经济的持续低迷。本文主要从发展娄底旅游业角度来分析探讨娄底的经济发展举措。

娄底历史悠久,其中,古老的梅山文化更是众多研究学者热切关注的课题。娄底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众多,其中,4A级景区曾国藩故居蕴含的政治文化,4A级景区梅山龙宫独有的自然奇景,3A级景区冷水江波月洞以及紫鹊界梯田、湄江风景区、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的优美风光充分反映了娄底丰富的旅游资源。娄底旅游发展稳步向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接待能力稳步提升。娄底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十年来,娄底旅游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但旅游业总体情况仍然靠后,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娄底旅游现状分析

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一般看其是否达到几点要求:第一,景观是否具有特色。要构建一个旅游城市,一定要挖掘出独特的地方吸引力,这是旅游文化中一条不容置疑的真理。第二,景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景观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如果景观质量不高,只会导致旅游建设资金的浪费,而不会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第三,景点的文化底蕴和神秘感。旅游景点的建设,往往需要抓住游客追奇求异的心理,通过当地历史典故、特殊地形等进行包装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第四,旅游服务质量能否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给游客带来最大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旅游竞争的关键。第五,旅游业能否与当地其他因素契合。旅游文化比较特殊,与外界各种因素紧密相连成为一张纵横交错的大网。这需要将旅游同外部环境有效契合,确保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第六,交通是否便捷。交通的畅通和便捷是带来旅游经济的重要条件,贯通本地各个景点和外界的交通要道,方便游客的进出,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手段。娄底市的旅游发展基本符合上述几个特征,因此通过开发娄底的旅游业来推动经济的道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娄底旅游产业发展喜人,逐步向“蚩尤故里·梯田王国·乡间侯府·世界锑都”娄底旅游主题形象靠拢,但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发展道路还很长。

为确保娄底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娄底旅游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据娄底旅游的情况,问题分析如下:

(1)娄底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不高,且旅游文化少有实物作为基础的传播途径。例如,梅山文化和曾国藩文化涉及的主题是原始渔猎文化和政治文化,文化内涵深,娱乐性不高,很少被大众了解,主要受众局限于知识素养较高的人群。因此,想要提高知名度,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还得将目光放在文化商品上,提高旅游趣味性,吸引游客前来。然而,我市大部分景点重视不足。

(2)娄底旅游景观交通不顺畅。娄底虽然宏观区位较好,但其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且主要位于偏远山区,由此带来的交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当地旅游发展。例如,双峰县走马街镇的石门岩洞,洞内形成了上千年的钟乳石奇观,绵延数十里。但由于位处山区,交通不便,同时景点单一,往常只有本地居民和零星几个外县爱好者前来游玩。旅游景点分散,很难制定出合适的旅游路线,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交通上的成本,自然不会带来大的吸引力。

(3)旅游概念的整体发展尚未形成。娄底市许多文化旅游资源零星分布在多个县市,县市之间的资源争夺战甚为激烈。例如,湘乡和双峰关于曾国藩文化归属之争,给娄底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另外,旅游业与各领域行业密不可分,面对娄底刚刚起步的旅游发展现状,如何协调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工作成为了一大难题。同时,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对娄底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4)旅游建设资金的缺乏。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相应的开发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经营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初期经营的投入、对外开放宣传的费用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娄底很多旅游景区没有良好的建设能力,像停车场、游客中心、标识系统、导游服务、监控设施、医疗服务、废弃物处理、管线设施、公共厕所等基本设施都没有达标,导致旅游环境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也因此止步。因此,要想壮大娄底市的旅游发展,还得加大对旅游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娄底旅游正处于从自然景区向人文景区过渡的时期,若没有合适的投融资模式来支撑,娄底旅游业就不能良性发展。

(5)娄底是湖南省的重化工业产业区,矿产资源丰富,多种矿物储量居于全省甚至全国第一,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众多工业企业在此蓬勃发展。这样的工业城市发展旅游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从娄底实际出发,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对重化工业进行改革,避免重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娄底现阶段的重要目标。

三、针对娄底旅游的解决措施

(1)对于旅游业来说,软文营销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景点知名度的营销方式,如广告、新闻、第三方评论、访谈、采访、口碑等。软文营销有成本低、传播广、易于操作等特点,能将旅游文化高效地推广出去。目前,旅游广告遍地开花,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娄底的具体现状,可以借助湖南卫视的强大影响力来打响“蚩尤故里·梯田王国·乡间侯府·世界锑都”的旅游品牌。目前,鲜有旅游广告登陆湖南卫视。在黄金档或在热门电视剧中间插入几秒旅游广告,用新颖的视觉创意抓住观众眼光,将在外省少有人知的娄底推广出去。同时,通过权威新闻媒体的报道,让大众充分了解娄底的魅力,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2)就交通而言,娄底区位占很大的优势,交通便利。娄底位于湖南省几何中心,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又是“两型社会”试验区之一。便捷的交通能快速带来旅游的发展,环境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打造也为娄底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积极影响。湘黔铁路和沪昆高铁横跨东西,洛湛铁路纵穿南北。新溆、安邵、娄益、娄衡、长娄高速的规划建设,国省道干线公路也已成功转型。其中,长娄高速将把韶山、灰汤、湄江等分属于长株潭和娄底的景点有效联系起来,有望打造成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由娄底出发延伸至新化的娄新高速将娄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梅山龙宫、冷水江波月洞融入长株潭休闲一日游的行列。同时,新化机场即将起航,资江水运全面完善。随着水路、高速、高铁、航空等交通基础建设的全面推进,娄底将迎来旅游经济的高涨。

(3)县市之间形成“大旅游”观念。“大旅游”理念要求具有开阔的视野,从大局角度把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规划、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等联系在一起,谋求旅游业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与大旅游产业的顺利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大旅游系统的整体效率,使旅游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为使娄底旅游健康发展,娄底辖内各大县市必须重视旅游的整体发展,不能再为争夺旅游资源而分化。理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大县市及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娄底“大旅游”圈。同时,应正视周边城市给娄底旅游带来的压力,在和周边城市通力合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创造出本地独有的特色来,力求赶超周边城市。

(4)旅游景点开发资金的获取。国内旅游区一般是通过内源投资和外源投资来获得投资资金。内源投资是旅游景区不断将自身融通的内部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自主性强、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是旅游景区建设和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资金来源。外源投资是旅游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成为对企业投资的过程。它灵活性高、能高效获取大量资金,也成为了旅游景点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娄底旅游资金的吸纳,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一方面自主投资,拉动旅游经济;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来获取建设资金。

(5)面对娄底重工业化给旅游带来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积极迎合相关政策、正视重工业化的劣势、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各种不足是当务之急。例如,借“3+5”城市群政策之力,在成功打造能有效互补的高新产业聚集区、布局科学的新型城市连绵区和设施齐全的现代商贸物流区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把娄底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之地。同时,可以考虑发展工业旅游。例如,作为三一重工的发源之地,娄底可以利用三一重工等知名工业品牌效应,将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和游客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合理整合,给游客从生产流程、制造原理、企业文化中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这不仅能消除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还能将重工业城市重新包装,化劣势为优势。

四、总结

对于娄底经济,不应操之过急,而应谋求稳步发展。此外,娄底旅游业还存有大片空白,由旅游带来的广阔市场亟待挖掘,通过旅游业拉动娄底经济的总体发展是现阶段的必要措施。正视娄底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劣势,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效益,使旅游业成为娄底又一经济增长点,将为娄底经济赶超环长株潭其他城市添上有力的一笔。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辛田,高玉泉,刘加林.湖南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 2014,36(3):751-758.

[2] 覃正爱,欧阳旭曦.娄底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与发展路径选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30-34.

[3] 黄得意.打造中国旅游经济升级版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3-10-9(11).

[4] 林伟荦,陈桂炳,林国宏.“大旅游”理念下的泉州旅游业发展思路[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2):58-62.

[5] 张值恒.把旅游业培育成稳增长引擎[N].湖南日报,2015-1-23(008).

[6] 马晓鸣.文化激活旅游产业[N].贵州民族报,2010-3-1(A02).

[7] 邹剑,林仙果.娄底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J].财经视点,2011(12):144- 145.

[8] 马利彪.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战略研究[N].中国经济时报, 2005-8-29(008).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