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6-05-05刘桃兰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高中地理人才

刘桃兰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要认真地听课就行,至于学生有无兴趣、愿学不愿学并不重要,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课程标准给高中地理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成为课堂的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型;人才;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今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为高中地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知识点散乱、内容较抽象,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师照本宣科,采用“一堂言”的教学模式,造成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那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

初中地理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指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积极的心理素质,从心理成分方面说,主要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由此可见,有创新精神首先得有创新热情。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有个性的人,传授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须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当今知识经济发达时代,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良好的教育能力,还得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随时掌握地理学科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以求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培养出高素质的地理专业人才。否则,地理教师就难以适应课改要求,无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转变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应顺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际上,教学重在学,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学起引导作用,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判断教学是否成功,重在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因此,教师不要再把自己看作是权威的化身,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听命于教师,而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并且鼓励学生要质疑教师甚至质疑教材。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尊重他们的见解,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最好的见解。换方法,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要用统一的规范来管制全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学生的能动反应机制,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教师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如在地理教学中曾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横波为什么不能通过熔融状态的外核却能通过同样是熔融状态的软流层?赤道上的风没有地转偏向力,那高空风是不是和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近地面的风是不是和等压线平行?这两个问题都有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质疑,同时鼓励学生的这一行为并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列宁说:“我们要用基本的事实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观念与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压力很大,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件容易、有趣的事,地理这一科也成了很多文科生的拦路虎。因而,地理教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创设情境,使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一部分,如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热力环流”时,可用多媒体播放热力环流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思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学习有种熟悉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自然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得到适当的发挥。情境教学法,地理教师须把握好方法,要有好的情境资料、较高的专业知识、娴熟的驾驭课堂能力,才能把情境教学法的好处发挥到极致。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的意识,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学生受认知水平的自尊心强的制约,往往是被动地等着老师来教,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师可试着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每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本小组的总体成绩,学生出于大局意识,不会让自己置身事外。分组学习的好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互补与配合,全班学生个性不同,水平也有差异,有些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不愿或不敢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分组活动打破了这种尴尬局面,在学生之间互补与配合的环境下,参与学生会自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分组时可按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两小组又组成一个大组,同组的四个人要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不同性格的学生也相互搭配,四人中设一个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使国家不断地发展壮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须担当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应竭尽所能使地理课堂活跃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型高中地理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