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训练基本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2016-05-05朱文娟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高年级小学

朱文娟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自有其自身的内容与特色,把握好几个基本点,以朗读训练为起点,以累积词句为基点,以迁移性训练为重点,最终指向写作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语言训练

新课标的实施获得了不俗的改革成效,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思的情况,其中一个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被严重削弱,而如今,当风向标再次转向到语言训练,老师们又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文本中的语言训练要素,并不遗余力地加强起了语言训练。但凡事容易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依我看来,语言训练应抓住几个基本点,顺应自然无痕的法则,由读讲过程自然产生或拓展延伸开去,不把读讲过程变成鸡零狗碎的训练项目。那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在读讲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呢?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一、将朗读训练为起点,指向词句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标分学段阅读目标中、高年级第一条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不仅是目标,也是手段。在段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以读作导是开展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独立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技巧表达并强化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同时把文本内容内化,包括语言。如:“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课文《金蝉脱壳》)在进行这一段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点名读的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比如以语音的高低缓急领悟颜色从“灰白色”由浅而深至“深绿色”“棕黑色”,又以轻柔的语气读出“又小又嫩”“长长”,用颤音处理“颤动”等等,如此这般的训练会让学生明白此段说了什么,哪些字词用得有特色,进而领会颜色变化的层次感,以及小作者屏心静气的专注感以及“金蝉脱壳”的惊喜感,从而完成让学生积累词语、了解组词成句又组句成段的结构特点的语言训练任务。

二、以累积词句为基点,指向思维训练

语言学习是一个累积过程。从语言单位来说,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是由小及大、由短至长的;从学生的习得过程来说,总是由简而烦、从少到多的;从学习心理过程来说,从认知学会迁移,既而能够运用。所以,累积词句始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点。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的时候,教者应充分关注词句等语言材料,使学生有充分机会累积与应用词语、句式,但又要尽可能将时间少花费在术语、概念的讲解分析之上,因此,不管是哪个阶段,小学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应当重视词汇的累积与句式的运用,让阅读理解教学成为累积词句的有效途径,只是高年级应该在词句的累积基础上,更要引以思维训练,让词何以成句、句何以成段的逻辑关系在阅读中得到感性的认识。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在这段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点可以抓住。一,因为阿炳是个瞎子,所以立足于阿炳来感觉就只能诉诸于听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多么美妙的视觉享受啊,“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越美妙越悲剧;“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全是听觉方面的短语。二,就在以听觉的词语“叹息、哭泣、倾诉、呐喊”为中心词和修饰语“深沉、伤心、激愤、倔强”构成短语的时候却又不是随意搭配的,可以通过问题、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组合过程中体会到从弱到强、不能乱搭的逻辑关系。

三、以迁移性训练为重点,指向写作训练

迁移性训练指的是把某些学习方法或者知识,用在新问题解决上的训练,为的是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课文教学无非是“例子”教学,如果学生不能学会迁移,用以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只能算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好学生开展迁移性训练,也能逐渐形式某种阅读模式,便于学生利用借鉴迁移。如教学《理想的风筝》(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刘老师放风筝这个片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刘老师笑看风筝飞上蓝天时的样子。在先前阅读模式的建立以及当时情境铺设的前提下,学生的想象就可能是丰富生动的:“刘老师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天上的风筝,脸上漾出甜蜜的笑,大声地喊:‘啊,你们看,那风筝多美啊!他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让我觉得他象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那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的燕子风筝,生怕它跑了似的,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无比的渴望:渴望自己能像风筝那样自由自在地飞在蓝天上,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渴望社会上的残疾朋友们不要丧失生活的信心,渴望……”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上述的语文片断训练完全是有可能达成的,而且这段想象表述无疑就是一次口头习作训练了。说到底,语言学习无非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某种程度上,“输入”的学习就是为了学会“输出”。篇的阅读训练是段的阅读教学的终点,而篇的写作是语文学习的终点,片段写作练习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必需了。

综上所述,把握好高年级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的几个基本点,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柯爱荣.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例谈[J].求知导刊,2014(6)

[2]罗瑞虎.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J].课外阅读,2013(9)

[3]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高年级小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