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6-05-05李艳娇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精神

李艳娇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创新能力的人,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必须从小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而且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敢说话、敢争辩,透露出创新的萌芽。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书本,敢于问老师、敢于向书本提出质疑。在课堂上,我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一、创设情境,点燃创新希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没有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容易被激活。所以,我每一节课都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语文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智慧的体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一位大科学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指导学生会提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这就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着、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取新知识,进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保护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纵观古今中外,哪个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创造不是从对新鲜事物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开始的呢?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奇怪的问题,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像“你不要异想天开”、“就你问题多”一句话,可以会使孩子们创造的心扉永远关闭。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习探索欲望,唤起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多鼓励、诱导,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是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送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使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是是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有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善于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学生在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在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有常规的思考,也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超长的、独特的、新颖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发散思维,就无所谓创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引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种可能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迸射出光芒。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

施创新教育,就需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便于学生自由活动,勇于创造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新学习。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多用鼓励、表扬、奖赏等方法,这样学生才能自由探索,标新立异。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从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谈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造性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还能无形的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精神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拿出精神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